精选中医肾病跟师心得大全(18篇)
VIP专免
3.0
2024-08-14
999+
63.1KB
20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中医 病跟 心得篇一肾 师
中医临床学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如何把自己所学的理 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
中并很好的掌握,是每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学生 期盼达到的。但是学生进入临床后发现临
床学习与理论学习有很大的差别,一时很难掌握,总有每天看病抄方匆匆忙忙但收获甚微
的感觉。跟师学习这么多天,下面结合我的学习经验谈谈在临床中如何跟师。
中医的动手能力,即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的锻炼。中医的四诊绝对不是简单地一
“ ”照、一查,就可以取代的 高级技术 。必须把过去的知识,与当下的病症结合起来;与患
“ ”者即时、随机地进行交流才能获得。同时,能够被准确表达,记载于书本上的 明知识 只
“是一小部分,人类更多的知识,是那些只可意会而难于言传的东西。俗语说: 真传一句
”话,假传万卷书。 通过跟师学习,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才会掌握中医的精髓。在望诊
上尤其重视望舌,临床实践证明,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舌的变化迅速而又鲜明,它犹如
内脏的一面镜子,凡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病情的浅深、预后的好坏,
都能较为客观地从舌象上反映出来,成为医生诊病的重要依据。若见淡白舌,多是气血两
虚或者阳虚;若见红舌,多是热证。若见紫舌多是血行不畅。临床需仔细观察,以便获取
“ ” “ ”准确信息。再如 治小儿外感热病,看舌之后必察咽喉 ,咽喉为 至阴之地 ,对于鉴别寒
热虚实有重要意义,如咽喉红肿,为有实火;红而干,为阴虚;不红不肿,为阳虚;咽喉
剧痛而不红不肿,为真寒假热,咽喉红肿疼痛却全身表现为寒证,则为真热假寒等等。问
诊应讲究技巧,跟师学习就要学会老师问诊的方法和技巧,这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
初上临床时往往按西医询问病史的方法求全求细,可是问过之后头脑中却一片茫然,后来
不断地模仿老师问诊才有所体会。中医问诊有主有次,有取有舍,全凭医生的理论水平和
临床功底。问诊主要是确诊某病某证或排除某病某证。至于脉诊,首先要掌握脉象特征。
如浮脉的脉象特征是脉位表浅,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如水漂木。反映的是疾病的
病位在表。沉脉的脉象特征是脉位较深,轻取不应,重按使得,如石沉水底。反映的是疾
病的病位在里。掌握了脉象特征之后再在临床中细细体会,最好在切脉经验比较丰富的老
师指导下进行,先从浮、沉、迟、数、弦、细、洪脉等几种常见的、简单的脉象入手。其
“ ”次要经常体会。学习切脉好比打球,强调 手感 ,必须持之以恒,经常有意识地训练,久
而久之,必有所悟。我第一次跟着老师上门诊时,老师指着一位高血压的老人要我诊脉,
看是什么脉象,书本上的二十几种病理脉象的脉象特征我都能脱口而出,《濒湖脉学》我
“ ” “也熟读过,可是一旦上临床就 心中了了,指下难明 ,怯怯地说 脉好硬,像绷紧的绳子
” “一样,老师笑着说像绷紧的绳子不就是弦紧脉吗?” “我才恍然大悟,弦脉不就是 端直以
”长,如按琴弦 吗?从此以后对于弦脉就不陌生了,而且体会到见到中老年人弦脉,特别是
左关脉弦劲有力,直上寸口,多半是肝阳上亢,甚至肝风欲动的前兆,必须大剂量平肝潜
阳、镇肝熄风之品方可防患于未然。
每天跟师出门诊都做好病案记录,记录的原则是能详则详,包括舌脉,以备以后查阅。一
些常见病可以简单记录,对于疑难病、罕见病则要详细记录,包括老师药物用法都要详细
记录。
认真做好病案记录是收集原始资料最好的途径,每当我临床遇到棘手的疾病时,总把以前
记录的病案重温几遍,往往茅塞顿开,找到一些好的解决办法。
为什么要这样用等等。有时候老师特殊的用方用药,或者特殊剂量则更要仔细揣摩。
视患者如亲人,体贴患者,这样患者才会更好的配合你,让你做检查,回答你提出的问
“ ”题。最后,要 用心读书,用心看病,用心总结,用心做人 。这些读书、临证、做人的经
验是我们在课堂以及书本上很难学到的。
中医 病跟 心得篇二肾 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
篇一:中医师带徒跟师心得体会
跟师心得
“ ”古语云: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用心去和老师相处,相互尊重,提
倡一些传统的好行为,日久自会见真情,老师定会将学问倾囊相授的。
学生:胡美锋
篇二:中医师带徒心得体会
中医跟师体会
胡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胡老师
“ ”常常教导我们 立业先立德 ,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
到了胡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学生:胡美锋
篇三:中医师承心得体会
尹华荣名老中医跟师体会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十余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名老中医尹华荣教授,令我
受益良多,受用终生!
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
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尹老师用大剂
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师从尹老
“ ” 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过去在学校是在 填鸭式 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
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
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而今,跟从尹老师临床实
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尹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
“ ”渐开窍。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
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作为一位名老中医,尹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
远瞩的视野,他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对于现代医学,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
结合。正是由于尹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成为医学界经久
“ ”不衰的长青树,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尹老师常常教导我们 立业先立德 ,作为他的学
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到了尹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
力。
王新
中医 病跟 心得篇三肾 师
随着中医的复兴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的学习和传承。中医规培跟师是其中
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以下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段落一:选择师傅
选择一位合适的师傅是中医规培跟师的第一步。首先要考虑的是师傅的资历和经验,比如
师傅是否有执业医师证、是否参与过科研、是否经历过临床实战。其次是师傅的教学方式
和个人特点。我选择的师傅是一位资深中医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强的指导能力,能
够耐心细致的与我讲解中医理论和实战经验。此外,我也喜欢师傅平易近人的性格,这样
能让我更加放松和自然的学习。
段落二:跟师过程
中医规培跟师过程中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针灸学、推拿
按摩等等,需要我们有耐心、有毅力的学习。跟师期间,我主要跟着师傅实践,和师傅一
起观察、分析、诊断患者。在实践中,我不仅了解到中医理论融会贯通的秘诀,更学会了
与患者进行交流, 如何检查了解病情及怡怡患者的情绪等等。
段落三:掌握实践技能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师,实践技能是至关重要的。在实践技能方面,我主要跟着师傅学
习诊断望诊、闻诊、听诊、问诊等技能;调配中药的能力和鉴别药材的技能;针灸和推拿
按摩技术。在实践中,多观察、多体验才能真正掌握技能,提高诊疗水平。
段落四:沟通交流
中医规培跟师不仅要学会医术,还要学会沟通交流。在跟师学习期间,我们需要和病人进
行良好的沟通,必须以正确的姿态,仔细地听取病人的描述,帮助病人准确理解病情,消
除病人的疑虑与忧虑,维持和谐的医患关系。
段落五:时刻谦虚
中医学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学科,既有自己的优点,也存在不足。在跟师学习过程中,我们
不能骄傲自满,必须时刻谦虚。这里谦虚并不是要轻视自己的能力,而是要意识到自己的
不足并予以改进。只有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不断进步和提高,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
师。
总之,中医规培跟师对于想要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医理论和实践的人来说十分重要。选择好
合适的师傅、跟着师傅认真学习、沟通交流、掌握实践技能并时刻谦虚,能够帮助我们更
好的掌握中医学术,提高医疗水平,更好的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摘要:
展开>>
收起<<
中医病跟心得篇一肾师中医临床学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如何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并很好的掌握,是每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学生期盼达到的。但是学生进入临床后发现临床学习与理论学习有很大的差别,一时很难掌握,总有每天看病抄方匆匆忙忙但收获甚微的感觉。跟师学习这么多天,下面结合我的学习经验谈谈在临床中如何跟师。中医的动手能力,即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的锻炼。中医的四诊绝对不是简单地一“”照、一查,就可以取代的高级技术。必须把过去的知识,与当下的病症结合起来;与患“”者即时、随机地进行交流才能获得。同时,能够被准确表达,记载于书本上的明知识只“是一小部分,人类更多的知识,是那些只可意会而...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