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前五分钟西游记演讲

VIP专免
3.0
2024-10-20
999+
41.87KB
6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课堂前五分钟西游记演讲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电视上也早有电视剧,小编
也是看着六小龄童的西游记长大的。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几篇
课堂前五分钟西游记演讲,希望能帮到你哟。
课堂前五分钟西游记演讲篇一
我只是一介书生,所以难免卖点书呆子气。每每看《西游
记》,总觉得既然孙大圣可以日行千里,为何不背着唐僧一步西
天,也省得一路上千辛万苦,还有这妖那精的惦记着唐僧肉。
如果一步西天,倒也爽快,只是师徒几人的关系恐怕也只能
停留在“酒肉朋友”的层次上了。所谓“患难见真情”:八戒虽
色,却处处念叨着师傅,偷了个西瓜还不忘分给师傅半个;沙僧虽
傻,却任劳任怨,甘心做大伙儿的下手;悟空虽狂,可师傅有难,
不也是不顾生死,降妖除魔吗?战场上结下的友情才是钢铁铸成的
啊!倘若一切都太容易,那悟空充其量只是个开路的,沙僧充其量
只是个脚夫,八戒逗逗大家开心而已,便是一个太无趣的故事
了。
如果一步西天,唐僧倒是可以省去一路的担惊受怕的搅扰,
安心地吃斋念佛,朝发夕至,取回佛经。可所谓“出门长见
识”,唐僧若只随徒儿们在云里雾里日行千里,又怎知这天底下
人间的百态?敝人不才,未曾念过佛经,可也听说佛从人间来,人
间酸甜苦辣尝尽,才换来“佛”超脱尘世的感悟,写入佛经,贻
养后人。不经历千难万险,唐僧又怎能真正领悟这佛经的精深蕴
意?阳光总在风雨后啊!
1
真的可以一步西天,佛经取回,又怎么样呢?抑或,难道西天
之行仅仅为了取回几本经书吗?
没有遇上白骨精,没有进过盘丝洞,又怎知世间的险恶?没有
住过高老庄,没有下过龙王庙,又怎知世间的冷暖?人性中的怯懦
如何除去,人性中的恶性如何摆脱?至性如何养成,高僧如何修
炼?倘没有这一路历尽艰难的感悟,又怎可获得?
我们活在世上,总希望找这样的捷径,那样的捷径,叹
为“一步登天”才是最大的财富。我们厌恶过程而只求所谓的结
果,我们不管它是“猪肚”还是“蛇肚”,除了“豹尾”,我们
什么也不要。所以今天我们还要防什么作弊,防什么替考,防什
么徇私舞弊,防什么假冒伪劣。
倘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取经之路,以开放的心态迎接磨
难,迎接考验;倘若每个人看到的不仅是鲜花掌声围绕的“豹
尾”,更祈求一个丰富多彩的“猪肚”,那我们得到的又岂止是
那几句赞美之词呢?
没有妖魔的取经之路,是一条南辕北辙的路。
课堂前五分钟西游记演讲篇二
《西游记》 吴承恩(1501 年-1582 年),字汝忠,号射阳山
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 人。中国明代
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其故里江苏
淮安东南马甸乡二堡 村有修葺一新的墓园,淮安市有其纪念馆。
《西游记》是一部带有神魔色彩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主要
描写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
2
经九九八十一难的 故事。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
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 ,年 仅 25 岁的
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
出发后,途经中亚、 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
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 经学辩论
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
佛经 657 部。他这次 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
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 闻,由
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
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 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
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则为玄奘的
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
广为流传。
灵霄宝殿非他久,历代人王有分传。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
只此敢争先。”佛祖听 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
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他自幼修 持,苦历过一千七
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
能享 受此无极大道?你那个初世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不当
人子!不当人子!折了你 的寿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说!但恐遭了毒
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 大圣道:“他虽年
久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
家。 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变罢了。若还不让,定要‟
搅乱,永不清平!”佛祖道: “你除了生长变化之法,在有何
能,敢占天宫胜境?”大圣道:“我的手段多哩!我有 七十二般变
3
摘要:
展开>>
收起<<
课堂前五分钟西游记演讲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电视上也早有电视剧,小编也是看着六小龄童的西游记长大的。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几篇课堂前五分钟西游记演讲,希望能帮到你哟。课堂前五分钟西游记演讲篇一我只是一介书生,所以难免卖点书呆子气。每每看《西游记》,总觉得既然孙大圣可以日行千里,为何不背着唐僧一步西天,也省得一路上千辛万苦,还有这妖那精的惦记着唐僧肉。如果一步西天,倒也爽快,只是师徒几人的关系恐怕也只能停留在“酒肉朋友”的层次上了。所谓“患难见真情”:八戒虽色,却处处念叨着师傅,偷了个西瓜还不忘分给师傅半个;沙僧虽傻,却任劳任怨,甘心做大伙儿的下手;悟空虽狂,可师傅有难,不也是不顾生死,降妖...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