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才调研报告(通用11篇)

VIP专免
3.0 2025-02-13 999+ 77.67KB 6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2024 年人才调研报告(通用 11 篇)
2024 年人才调研报告 篇 1
文化强县,人才为本。文化人才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
因素。如何充分调动文化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的经济效
益和社会价值最大化,芮城县委宣传部按照市委宣传部的安排,
抽调精兵强将,对我县文化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状况进行了一次调
研,针对现有人才状况、人才培养、管理及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现书面报告如下:
一、人才队伍现状
芮城县是一个拥有 39 万人口的农业大县,经济基础比较薄
弱,基础文化设施比较落后。特别是文化专业技术人才的相对匮
乏,与我们建设“文化强县”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截止
目前,我县共有文化专业技术人才 825 人,其中文博类人才 96
人,占文化人才总量的 11.6%;出版类人才 8 人,占文化人才总量
的 0.9%;网络类人才 18 人,占文化人才总量的 2.3%;影视类人
才 66 人,占文化人才总量的 8%;文学创作类人才 116 人,占文化
人才总量的 14.1%;新闻类人才 32 人,占文化人才总量的 3.9%;
文艺类人才 489 人(其中包括美术类 30 人、书法类 89 人、戏剧
类 88 人、音乐类 92 人和舞蹈类 190 人),占文化人才总量的
59.2%。在现有的文化专业技术人才中,学历层次不均匀,研究生
2 人,大学本科 160 人,大专 190 人,中专 436 人,高中及以下 37
1
人。在年龄结构上,以中青年居多,40 岁以下 582 人,占文化人
才总量的 70.5%,41 岁以上 243 人,占文化人才总量的 29.5%。
二、存在的问题
1、文化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尤其是高级人才总量少。
2、文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市场经济意识不强,文化与经济的结合点
抓得不准,文化产业尚未形成规模。
3、文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布局还不太合理。突出表现在出版类、网
络类等文化专业技术人才少,特别是社科类文化人才,可以说是
凤毛麟角。
4、文化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例如,全县每年进高度学府就学
人数 300 到 500 人,但学成回县人数每年仅有 100 多人,特别是
本科以上学历很少回县。
三、对策和建议
1、引才
良禽择木而,良才择主而。要引人才,领导干部就
须更观念,与时俱进,以科学人才观来指导人才作,牢固树
人才资源是一资源的观念就是要以最服务来集聚
的人才,以最环境来吸引最的人才,以最大的来邀
要的人才。人要按管人才的要求,广开渠道,不
用人才,切实做到管策、管调、管服务造良
策法制环境作创业环境、生习环境、人际环境和学术
环境亚宝在创建业文化的过程中,每年都从北京、上广
等大城市的人才流市场引进一批优秀人才。
2
2、
面对我县文化专业技术人才的文化不高、市场意识不强、布
局不平衡等问题,就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来提高文化专业技术
整体。在培应坚持”的思路
有经的专家来讲授新理,进行业务交流,组织各类人
参观别人的进经和技术,这样的学习方式既学到了
又开拓了视。例如,县新闻社每年进行了 5 次新闻业人
的业,每年培训达 500 人次。总,人才培养的核心
是要提高人才资源的能力,为文化强县提强有的人才
智力支持
3、
留住人才,就必须积极为人才排忧解难领导干部和人
自觉地类文化人才诚心诚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
坚持懈做好事切实解决他们在干事创业过程中的各种困
和问题,想他之所虑急他之所难帮他之所需
出“动、识、重人才”的良社会氛围真正做
拴心留人,人在在,使他到有用武之地顾之忧
苦练内功”的功力无应付内耗”的压力,有专
”的成就人”的疲惫感。例如,我县在 20xx
就为芮城籍著名戏剧张纪平办理了财政工资,确保他继续
我县文化业安心工作。此外府还在资上大力扶持
人才业,确保人才干好事业。
3

标签: #调研报告

摘要:

2024年人才调研报告(通用11篇)2024年人才调研报告篇1文化强县,人才为本。文化人才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充分调动文化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最大化,芮城县委宣传部按照市委宣传部的安排,抽调精兵强将,对我县文化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状况进行了一次调研,针对现有人才状况、人才培养、管理及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现书面报告如下:一、人才队伍现状芮城县是一个拥有39万人口的农业大县,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基础文化设施比较落后。特别是文化专业技术人才的相对匮乏,与我们建设“文化强县”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截止目前,我县共有文化专业技术人才825人,其中文博类人才96人,占文化人才总量的11.6%;出版类人才8人,占文化人才总量的0.9%;网络类人才18人,占文化人才总量的2.3%;影视类人才66人,占文化人才总量的8%;文学创作类人才116人,占文化人才总量的14.1%;新闻类人才32人,占文化人才总量的3.9%;文艺类人才489人(其中包括美术类30人、书法类89人、戏剧类88人、音乐类92人和舞蹈类190人),占文化人才总量的59.2%。在现有的文化专业技术人才中,学历层次不均匀,研究生2人,大学本科160人,大专190人,中专436人,高中及以下371人。在年龄结构上,以中青年居多,40岁以下582人,占文化人才总量的70.5%,41岁以上243人,占文化人才总量的29.5%。二、存在的问题1、文化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尤其是高级人才总量少。2、文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市场经济意识不强,文化与经济的结合点抓得不准,文化产业尚未形成规模。3、文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布局还不太合理。突出表现在出版类、网络类等文化专业技术人才少,特别是社科类文化人才,可以说是凤毛麟角。4、文化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例如,全县每年进高度学府就学人数300到500人,但学...

展开>> 收起<<
2024年人才调研报告(通用11篇).docx

共61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61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