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1200字(通用22篇)

VIP专免
3.0
2024-07-11
999+
66.44KB
19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三国演义读后感 1200 字(通用 22 篇)
三国演 后感义读 1200 字 篇 1
《三国演义》是一部不错的小说,它讲述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到三国时期三足鼎立,
最后到三分归一的故事。
这部小说深深地吸引了我,以至于我爱不释手,夜不能寐,但是,愈往下看,感情愈
深,对于各个人物的印象就愈加深刻、愈加个性分明。以至于我读到第一百三、四回时,
潸然泪下,对于诸葛亮的死伤痛万分,所以以后的部分我也就再也没有心思读下去了。反
正最后的结果已是众所周知了,不读其实也无所谓。诸葛亮禳星注定了三国最后的结局也
注定了刘氏天下的灰飞烟灭,本来的一丝希望也随之逝去。
那么诸葛亮到底是怎么死的呢?据史书记载,是由于为了伐魏,过度辛劳而终。在这
里,我们着重来谈论一下《三国》,《三国》上却不太一样,虽然都是为了伐魏、一统天
下。可三国上说他是心神混乱,旧病复发。单看前半部分,都差不多,可是小说毕竟是小
说,为了吸引读者,难免会有一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说法。所以说,《三国》上说诸葛亮
利用祈禳之法要挽回一纪的寿命,也就是十二年。
这个过程需要七天,已经是第六天晚上了,马上就要成功了,可是好景不长。这时魏
延突然冲进帐篷,踩灭了主灯,导致祈禳之法没有成功,诸葛亮也就自此结束了他的一
——生。通过这段文字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诸葛之死 一是:对于事业的忠诚,过于用功,
导致因劳成疾、与世长辞;二是:魏延的过错。其实,这只是一个原因,一个直接原因。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间接原因,那就是魏延与黄忠投奔刘备之后,诸葛亮发现魏延脑后有反
骨,抓住了一个小把柄,正要拖出去斩了之时,由于刘备与魏延本身的苦苦哀求,诸葛亮
不敢违反主公的命令,再加上自己也确实是动了一点慈善之心,所以就没有杀他,以至最
后酿成了大错。
在这里,我们可以打一个比方。诸葛亮好比是正义的化身,而魏延代表的就是邪恶,
诸葛亮不杀魏延就叫宽容、宽恕。那么在这里,宽容可以施加给邪恶吗?显然是不可以
的。可是中西方文化传统中的宽恕是什么呢?慈悲为怀: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也就是
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慈悲之心,宽恕那些我们生活中一切可以宽恕的人,我们的
生活才会更美好。那么,这两种观点是不是矛盾了呢?说矛盾,其实就是很矛盾,宽容邪
恶又不能宽容邪恶,这不就是很矛盾吗?但如果你要说它不矛盾,它也不是很矛盾,宽容
邪恶就有未来,不宽容就没有未来,难道很矛盾吗?只是一个有无未来的区别罢了。
那么,到底该不该宽恕邪恶呢?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所谓宽恕并非宽恕可以宽恕
者,而是宽恕不可宽恕者。只有不可宽恕者存在,宽恕才存在。也就是说,宽恕生来就是
“要宽恕邪恶的。这句话没错,可是它还少了一句,应该再添上一句:当然,宽恕也要视
情况而定,应从大局出发,如果是为了集体利益,应该摒弃他,那就别宽容他;如果集体
需要,那就留下他。除此之外,还应该考虑这个人的性格特点、为人处世方面、思想状况
”等是否良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搞好宽容与邪恶之间的关系 。所以说,文章的题目
“ ”是 有时候,对于邪恶是不能施与宽容的。而非绝对的肯定与否定。
说了这么多,我对于《三国》最大的感想也就谈完了。最后我只是想送给大家一句话
——《三国》带给我们的不是表面的群雄割据、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而是内心深处的那
种心灵上的震撼、那种感动。读书不在于你读了多少,而在于你想了多少。读书用的不是
眼睛,而是心。
三国演 后感义读 1200 字 篇 2
怀着激动的心情,用了连天时间看完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看到伤心时我会落
泪,开心是我会哈哈大笑,看到愤怒时我会暴跳如雷。
“ ” “ ”整本书围绕着智和勇来描写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曹操的诡诈;刘备的
谦逊;孔明的谨慎和智谋;周瑜的心胸狭等,人物性格鲜明,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我个人认为书中旳智要大于勇。比如诸葛亮在西城用的空城计,吓退了英勇善战的司
“马懿,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可故事中也有 智不化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
”枪的 。像汉室刘禅,每天只知道吃喝玩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
——然上演让后辈耻笑的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皇帝能做出这样时移俗易的事
呢?在当季社会,也用类似的人,仗着父母有权势的富二代、官二代们,整天无所事事,
到头来一事无成。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应战。吕布和颜良刘是很好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
楼听从谋士的话,何必被曹操拉出去斩首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说清楚,何必
被义比天大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有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居下,入阵必中计,
——死无不目。再看看国家魏国,曾经煊赫一时,蜀国攻无不居,吴国名震江东。从国家
就能看出皇帝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遭人恨;刘备爱民如子受拥护;而孙权心胸狭窄人见
人怕。
三国中魏国最厉害不是浪得虚名。曹操用兵精炼,再加上司马懿用兵如神、英勇善
战,即使诸葛亮也逊色一筹。但他们也有致命的弱点,曹操疑心太大,司马懿过于狡猾。
曹操如果不一心向讨伐蜀国,也不会受到诸葛亮三次埋伏导致亲自率领的七十万大军最后
只剩下二十七人,损失之重大。我们这个时代也有像司马懿这样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
择手段,不计后果,达到目的后坐享其成。事情总有败露的时候,还是脚踏实地得来的
好,哪一个假皇帝能做长远呢!
《三国演义》值得我们学习的人很多,刘备的善良,关羽的义气,张飞的勇敢等等,
愿我们多学习他们的优点,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三国演 后感义读 1200 字 篇 3
《三国演义》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本良好的历史教育书。在我还没有读者
本书之前,我早就听说了诸葛亮的赫赫大名,开始读了《三国演义》,让我对鼎鼎大名的
诸葛亮又有了新的认识。
没读了《三国演义》的时候,我觉得诸葛亮是一个不怕危险、神机妙算的人,他的才
华、他的勇敢和他的想法都十分令我敬佩。
提到诸葛亮,便是卧龙先生、孔明两个称号,聪明机智的他,受到了刘备三顾茅庐的
邀请,他和刘备一起讨论国家大事,还当上了军师。
“ ”诸葛亮在作者罗贯中的笔下,更是足智多谋,在 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中,诸葛亮
三次让不怀好意的周瑜受伤,在最终的那一次,周瑜被气死了。在这个故事中,我佩服诸
“ ”葛亮的敏捷与勇气。在 七擒孟获 中,我佩服诸葛亮的有胆有谋和智慧。他真是一个好军
师。
“ ”在草船借箭 这个故事中,诸葛亮用行动打败了周瑜,说服了他,还打败了曹操,不
费吹之力地就获得了十万只箭。让我加深了对他的印象,知道他还会知天文,懂地理。
“ ”但,诸葛亮也不是万能、十全十美的,他一生中最遗憾的事就是 斩马谡,在刘备临
“ ”终前,曾告诫过诸葛亮,他说: 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结果诸葛亮没听,听信了马
——谡的军令状,在最要紧的一站差一点大败。真是诸葛亮斩马谡不念旧情啊!
“ ”又过了六年,诸葛亮与几千名工匠用木头造出了神奇的木牛流马 ,这些木牛流马都
是诸葛亮自己发明的运粮食的好工具啊!司马懿知道后,下令抢木牛流马,自己又仿造了
一批,结果在运粮食时,被诸葛亮他们抢回。在这一仗中,诸葛亮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
智,获得了一万多石粮食,数千匹木牛流马。
诸葛亮临死七天,他在老将姜维的劝说下用了祈禳之法想为自己增加十年寿命,七天
之内,如果点燃的本名灯灭了,便必死无疑。结果前六天都没有问题,偏偏到了第七天,
本名灯被刮来的一阵风吹灭了,我也很伤心,为什么会被风刮灭啊!里明十分,诸葛亮口
……吐鲜血,病死了
合上这本《三国演义》,我很激动,又很伤心,激动是因为我欣赏完了这本名著,而
伤心是因为刘备、诸葛亮等人纷纷去世,有些舍不得,又有些难过。
这本书中的人物有很多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如,刘备的好学、不莽撞,关羽的大胆、
有勇气等。《三国演义》让我明白做事要一心一意,多动脑筋,因为一不小心很可能就
“ ”会大意失荆州 了。
三国演 后感义读 1200 字 篇 4
《三国演义》通过描写了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的争霸之事,体现了天下大势久分
必合,合久必分的真理,读完全书,掩卷长思,最吸引我的还是书中的人物。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就如《隆中对》中所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具
有江东三世,刘备凭何能与他们争强,除了一个大汉皇叔的身份,他也不过是一个小老百
姓罢了。凭什么能让百姓归心,凭什么能让卧龙,凤雏尽为他所用,原因只在人心二字。
因为他对百姓好,宁天下人负我,我也不负天下人,宁日行十里也不弃百姓于不顾,所以
百姓愿意跟着他。因为他待手下好,思贤若渴礼贤下士,三顾茅庐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
能让诸葛亮和手下诸位将领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切皆因他的仁爱。
刘备是仁的代表。
相较刘备,我则更偏爱诸葛亮,羽扇纶巾,八尺男儿,仅二十七岁之龄就拥有安邦定
国之才,三国中的孔明实在是一个让人无法不着迷的人物。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博望
用兵·舌战群儒·巧借东风·平定荆益·七擒孟获······自他在这本书中出现,所
成就的每一件事都可被千古传诵。更难得的是他的忠心,为报刘备知遇之恩,他鞠躬尽
瘁,死而后已,事事亲力亲为,即使明知后主昏庸无能,他也不取而代之,反而是更尽心
标签: #读后感
摘要:
展开>>
收起<<
三国演义读后感1200字(通用22篇)三国演后感义读1200字篇1 《三国演义》是一部不错的小说,它讲述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到三国时期三足鼎立,最后到三分归一的故事。 这部小说深深地吸引了我,以至于我爱不释手,夜不能寐,但是,愈往下看,感情愈深,对于各个人物的印象就愈加深刻、愈加个性分明。以至于我读到第一百三、四回时,潸然泪下,对于诸葛亮的死伤痛万分,所以以后的部分我也就再也没有心思读下去了。反正最后的结果已是众所周知了,不读其实也无所谓。诸葛亮禳星注定了三国最后的结局也注定了刘氏天下的灰飞烟灭,本来的一丝希望也随之逝去。 那么诸葛亮到底是怎么死的呢?据史书记载,是由于为了伐魏,过度辛劳而...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