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中常见的表示“强调”手势

VIP专免
“ ”演讲中常见的表示 强调 手势
在一次演讲中,相对来说,有些内容是重要的,有些内容是次要的。对于重要的内容
或问题,要特别加以强调,使其得以突出,以便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要达到强调的目
的,是必须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
通过语言速度变化强调
演讲是通过有声语言作为媒介的,因此,声音的高低与语速的快慢也必然影响到内容
的表达。恰当地调节声音和语速也必然会使某些内容得到强调。
“ ”通过 反复 手法强调
“ ”所谓 反复 ,就是在一次演讲中同一内容的反复出现,由于反复出现,这一内容就得
到了强调。反复出现的内容,一定是统帅演讲的观点或是表达主旨的重要内容。
“ ”反复 的形式多是一句话或是一个小自然段的反复出现。例如演讲稿《中华民族的自
强之路》(杜虎刚)“ ”中, 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昨天 一句,在演讲中先后出现了两次。是
以自然段的形式出现的,由此强调了过去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受屈辱的民族。在演讲稿的后
“ ”部分又有两句话反复出现了两次: 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的爱国者。 这就强调了
我们中华民族即使在受屈辱的过去,也仍然有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志士挺身而战的观点,
突出了中华民族自强之路的主题。
通过对比强调
通过两种事物的对照比较,从而使所要表现的事物和思想鲜明突出,给听众留下深刻
印象。李燕杰在其演讲《国家、民族与正气》中,为了说明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灿烂的文
化,把屈原同普希金进行比较,把罗贯中同乔叟进行比较,把龚自珍同拜伦比较,把汤显
祖、关汉卿同莎士比亚比较。这样非常有说服力地证明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比之世界上
其他民族的文化悠久得多,灿烂得多。
通过设问、反问强调
“ ”胸中早有定见,话中故意设问,名叫设问。 (陈望道)设问的目的是为提醒下文的内
容,以引起听众的注意,答案由演讲者说出。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同志,你去过北京吗,你到过天安门广场吗,你可曾置身于那巍峨的红墙下仰望雄伟
的城楼,亲手抚摩过金水桥前洁白的华表吗?……我第一次到北京是一个华灯初上的晚
间,刚一下火车,就直奔那向往已久的天安门广场。多少年过去了,我仍然时常回忆起那
难忘的情景。祖国,我亲爱的母亲,你永远留在我心中。
如果这段文字不用设问,而改用一般叙述句式,那么,演讲者对祖国的情感就不可能
得到如此强烈的渲染和强调。
反问与设问不同,是为激发本意而问,不需问者回答,答案就在问句的反面。但这一
“反问就引起听众的注意了。如董文华的演讲《我不做这样的飞鸽》中的反问句: 我们怎
能嫌弃脚下的土地,难道它不是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组成部分?我们怎能嫌弃大别
山贫穷,难道它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模样?难道祖国的儿女只有躲开的理由,而没有建设的
义务?‘ ’难道一个新时代的人,一个有血气的青年能做这样的 飞鸽 ?”通过以上诸多反问
句,演讲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得到强调。这些问句的内容,都是与演讲通篇的主旨有密切关
系的,或者说,是把主旨压铸成设问、反问句的形式。我们还看出,问句的形式也必然会
影响到表达的语气,问句显然能使语气加重或加强,强烈的情感也就随之表达出来了。
摘要:
展开>>
收起<<
“”演讲中常见的表示强调手势 在一次演讲中,相对来说,有些内容是重要的,有些内容是次要的。对于重要的内容或问题,要特别加以强调,使其得以突出,以便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要达到强调的目的,是必须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 通过语言速度变化强调 演讲是通过有声语言作为媒介的,因此,声音的高低与语速的快慢也必然影响到内容的表达。恰当地调节声音和语速也必然会使某些内容得到强调。 “”通过反复手法强调 “”所谓反复,就是在一次演讲中同一内容的反复出现,由于反复出现,这一内容就得到了强调。反复出现的内容,一定是统帅演讲的观点或是表达主旨的重要内容。 “”反复的形式多是一句话或是一个小自然段的反复出...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文海小编1
分类:个人文档
价格:3.9贝壳
属性:2 页
大小:37.84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