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调研报告范文(通用34篇)

VIP专免
3.0
2024-07-12
999+
155.83KB
9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技术调研报告范文(通用 34 篇)
技 研 告范文 篇术调 报 1
一、诸暨市香榧产业的现状分析
(一)面积、产量均占全省一半
诸暨是香榧(细榧)的原产地,细榧品种是由赵家镇的杜家坑、里宣等村的宣氏祖上
选育出来后,通过嫁接繁育逐渐发展起来的,并不断向嵊州、绍兴、东阳等县市传授和扩
散。x年诸暨市攻克香榧落果难关,并在整个榧产区推广,使香榧获得前所未有的丰产丰
收后,全省掀起了香榧大发展热潮,细榧良种已成为各地争相种植的主栽品种。目前全省
香榧林面积 3.9 万亩,产量 000 吨左右,其中诸暨 .95 万亩,处于盛产期的香榧林面积
0.54 万亩, 998 年起平均年产量 500 吨以上,x年达到 687 吨,创历史最高记录。面积和
产量均占全省的 50%以上。
(二)科技兴榧取得显著成效
诸暨市历来重视香榧的科研。从 xx 年代的香榧人工授粉、圃地育苗、小苗嫁接,到
七、八十年代成立林科所,专攻香榧科研,取得了种砧、根砧嫁接育苗、扦插繁育等科研
成果,特别是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实施科技兴榧举措,进行科技攻关,并重
点抓好成果推广、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使全市的香榧产量从推广香榧保果增产技术前的
年均 30 吨猛增到 500 吨以上,发展香榧面积从原来的年不到 300 亩猛增到现在的 3000
亩,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县市的发展。香榧科研推动了整个香榧产业的发展。
(三)加工企业注册商标快速增加
随着香榧连年丰产丰收,产量翻番增加,诸暨市的香榧加工企业不断增加,且商标意
识明显增强,注册商标连年递增,品牌大量增加。 994 年前全市香榧没有注册的商标品
牌,都叫枫桥香榧。 994 年6“ ”月,赵家镇工贸实业总公司申报注册诸暨第一只 枫桥 牌香
榧商标,开始进行小规模的加工生产。至 xx 年,全市已拥有注册商标 46 只,在市区开设
专卖店的企业达到 25 家,年加工销售规模在 00 吨以上的企业有 3“家,涌现了 冠
” “ ”军、老何等一批龙头企业。同时厂房、设备不断更新,加工方法也从传统的铁锅手工
炒制发展到现在的用铜锅机器炒制,产品的花式品种不断增加,外观包装也越来越精美。
(四)注重名牌产品的保护和发展
“为利用枫桥香榧的名牌优势,保护和发展香榧产业,市有关部门多次组织 枫桥香
”榧参加国际国内农业博览会、名特优农产品质量评比等,并获得了金奖产品称号。近年
“ ”又将 枫桥香榧 创建为浙江省农业名牌产品、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和首批浙江省
绿色农产品,枫桥香榧(细榧)基地获得了绍兴市级绿色农产品基地的称誉,冠军、老
何、榧皇等品牌也相继通过了绍兴市级绿色农产品认证,并已申报省级绿色农产品和森林
食品基地。
“ ” “ ”诸暨市也先后获得了 中国香榧之乡 、 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香榧之乡 等称号,同时开
展了《枫桥香榧原产地保护》的申报,建立了《枫桥香榧自然保护小区》,开展香榧古树
——名木的调查登记和保护、省级林业特色基地《诸暨万亩枫桥香榧示范基地建设》、
《香榧品种改良、技术改造》、香榧质量评比等工作,制订了一系列标准,规范了栽培与
加工,使创牌、提质、扩产工作不断深入,促进了全市香榧生产的良性发展。
二、香榧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地集约化经营水平低
诸暨香榧基地的经营水平虽比周边县市高一些,但集约化经营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
高。在基地发展上偏重数量扩张,而忽视质量提高;在基地管理上大都是粗放管理,雄树
不足,陡坡土薄的榧树不砌坎培土,只进行劈草抚育,盲目施肥施农药,乱授花粉人为形
成大小年等,其结果是香榧的质量和效益相差悬殊。如去年好的村亩产高达 06 千克,而
差的村亩产只有 40 千克,相差一倍多。
(二)榧农的质量意识有待提高
近几年应用保果技术后,香榧产量大幅度增加,但质量反而有所下降。究其原因,主
要是一家一户传统的小农经济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所造成的。一是摘青,因香榧多、劳力
少,怕偷窃等原因而提早采摘;二是处理不及时,因采摘时间长,没及时剥壳处理,或堆
放场地不足,堆放过厚导致发热腐烂而变质;三是为省时省力而单纯施化肥、不施有机土
杂肥,使香榧的香气、鲜味、松脆度有所下降;四是长期用外地的劣质花粉授粉,导致香
榧的外形和品质发生变化。
(三)投入不足,扶持力度不大
香榧虽然是高产出的干果树种,经济收益期长,但其产前生长期长,进入盛产期需5
年以上,且苗木投入较大(香榧嫁接苗每亩需400 元以上),管抚费用较高,因而一般农
户难以承受。
(四)宣传缺乏力度,科研经费短缺
诸暨于 997 年8“ ”月获得当时全国唯一的 中国香榧之乡 称号,**年3“月获得 中国名
”特优经济林香榧之乡 的荣誉称号,但至今未立一块香榧之乡的宣传广告牌。枫桥香榧多
次荣获国内外优质农(林)产品金奖,**年评为浙江省农业名牌产品,除当时诸暨报上有
报道外,也未见有大的宣传动作。诸暨市林科所成立后,政府每年下拨的只有人头费,项
目 极少,近年来林科所很少添置 新的 器 。经费 过仪设备
(五)品种选优改良工作落后
由于长期的无性繁育、随意采穗和不同的栽培环境和管理,品种内已发生较大的分
化,在结果习性与产量品质等方面产生较大差异。长期来又忽视香榧品种的改良,至今没
有建立良种采穗圃和规模较大的良种壮苗繁育基地,良种化建设工作相对滞后,较大地影
响了香榧生产的高质量发展。
(六)经营分散,品牌杂乱,产业化程度低
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香榧树零星分散地分到一家一户经营,难以进行统
一的集约化管理。同时,加工企业(农户)多、规模偏小,46 只注册商标加上没有商标的
杂牌,使销售市场鱼龙混杂,销售的香榧质量达不到应有的标准。而作为行业管理的协会
组织不够健全,缺少必要的活动经费,发挥不了产业协会的应有作用,也影响了产业化发
展进程。
三、香榧生产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
共性技术之一是科学施肥。香榧生产涉及千家万户,除榧农对科学施肥的认识有差异
而没有做到合理施肥外,缺少对香榧树需肥情况和检测土壤、肥力情况的简易仪器,也是
香榧难以实现科学施肥的重要原因。因香榧树的大小、结果的多少、立地条件的不同、生
的好坏等因素不同,香榧 的需肥情况也不同,使得榧 不知道香榧 缺什么肥、缺多长 树 农 树
少肥。
共性技术之二是优选法授粉。人工盲目授粉是当前人为形成香榧大小年的主要原因。
因香榧树高大、榧果细小而无法疏果,用授粉控制大小年是一种比较可行的办法。而目前
我们缺少对香榧科学授粉,以防止香榧大小年技术的研究,其结果是香榧的效益和质量相
差悬殊。
关键技术是香榧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的研究。目前除在传统的加工方法上略有改进外,
产品种类单一,没有大的突破;对新产品的开发和加工机械的研制滞后;每年4000~5000
吨的香榧假种皮没有较好利用,缺少对香榧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四、香榧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明确产业发展导向
市委、市府要把香榧发展列入今后诸暨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增加资金投入,出
——台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高质量地建设好省级林业特色基地 万亩枫桥香榧示范基地,搞
好香榧品种改良、技术改造试点工作,加快香榧发展速度,在 xx 年前保质保量地完成省
下达给诸暨的 8 万亩香榧基地建设任务,使全市香榧总面积达到 0 万亩,年产量达到 500
吨。
设立市香榧发展基金,每年切出专项资金50 ~00 万元,用于香榧科研、新产品开
发、加工设备研制、《无公害香榧》标准推广应用、古树保护、质量评比、协会建设、扩
大宣传,创立名牌、实施奖励等方面。
(二)加大科技兴榧力度
一是要加强对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通过项目这个载体,把研究责任落实到项
目承担者。二是要加 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科技合作,开展 如良种 育、 育强 诸 选 遗传
种、密植速生丰产、香榧剥壳、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同时大力推广应用现有
的科研成果和营林新技术,不断吸收、借鉴和应用其他产业的先进技术,促进全市香榧生
“ ”产的发展。三是要加强林科所建设,建立 中国香榧研究所 ,引进高素质的科研人才,为
科技兴榧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
摘要:
展开>>
收起<<
技术调研报告范文(通用34篇)技研告范文篇术调报1 一、诸暨市香榧产业的现状分析 (一)面积、产量均占全省一半 诸暨是香榧(细榧)的原产地,细榧品种是由赵家镇的杜家坑、里宣等村的宣氏祖上选育出来后,通过嫁接繁育逐渐发展起来的,并不断向嵊州、绍兴、东阳等县市传授和扩散。x年诸暨市攻克香榧落果难关,并在整个榧产区推广,使香榧获得前所未有的丰产丰收后,全省掀起了香榧大发展热潮,细榧良种已成为各地争相种植的主栽品种。目前全省香榧林面积3.9 万亩,产量000 吨左右,其中诸暨.95万亩,处于盛产期的香榧林面积0.54 万亩,998年起平均年产量500吨以上,x年达到687吨,创历史最高记录。面积...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