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改革工作情况汇报精品多篇

VIP专免
3.0
2024-08-09
999+
51.32KB
1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寄语】殡葬改革工作情况汇报精品多篇为范文海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
作带来帮助。
葬改革工作情况 篇一殡 汇报
去年 11 月,国家民政部、省民政厅确定津市市为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县市,这既是对
津市市的期待,又是对津市市的考验,更是推动我市殡改走向深水区的重大改革实践。下
面,从三个方面汇报有关情况。
一、我市殡葬综合改革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1、从治理层面看,力度越来越大,必须高度重视。专项政策方面,近年来中央下发了
《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省里出台了《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
革的实施意见》、常德推出了《关于推进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健康发展的意见》,足见
各级重视程度之高。综合治理政策方面,今年中央 1号文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强调
要改革殡葬陋习,通过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
“ ”新农村。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思想高站位,落实好十九大精神, 治陋习,树新风 ,深化殡
葬改革,推进乡村治理。
2、从试点层面看,先期条件具备,必须创新才能赢得先机。我市历经 30 多年殡改,已步
入常德和全省先进序列。这次全国殡葬综合改革,全省仅确定四个县市为试点,我市就位
列其中,说明国家民政部和省民政厅对津市给予了高度期待,这既是对津市过去几十年殡
改工作的肯定,又希望津市通过进一步的深化改革,为全国、全省殡葬改革提供更多可借
鉴、能复制的经验和模式。同时,通过先期改革试点,我们可以更多地获得上面政策、资
金的倾斜与支持,有效地解决目前我们殡改事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难题。
3、从改革层面看,上下有共识,必须趁热打铁,全力以赴。这次综合改革,正处于由传
“ ”统殡葬向 节地生态环保文明 新理念新时代转型的关键期,试点为期两年,必须完成九项
改革目标任务,不仅时间紧、任务重,而且难度高、压力大。
我们要通过市委政府高位推动,建立领导协调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强化责任落实,形成
有力推动、合力共治的工作格局。要采取有力措施,建立殡葬事业公共投入和稳定增长机
制。要围绕推进殡葬服务机构管办分离改革,有效解决殡葬领域公共财政投入不足、公办
事业单位动力不足、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要通过改革监管体制机制、加强基层殡葬
监管执法力量,实现对殡葬改革、殡葬服务等领域的有效监管。要按照民政部统一部署和
相关殡葬信息化标准规范,构建殡葬服务管理信息平台,提升在线服务能力。要结合文明
城市创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强制火化区和火化区移风易俗,树立厚养薄葬、
生态殡葬、文明祭祀的新风尚。要健全全域绿色殡葬机制,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鼓励和引
“ ”导人们积极参与。要建立完善散埋乱葬、青山白化 治理有效 的工作机制,实现集中集约
“ ”规范安葬,改善农村社区环境,促进 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生活富裕 的新农村建设。
二、我市殡葬改革的基本现状与存在问题
我市历经 32 年 葬改革, 然开 出了城市火化区 改工作的新局面,但按照上 的要殡虽创 殡 级
求、法律的规定、发展的趋势,还存在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城乡殡葬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历经 30 多年发展,我市殡葬改革形势不容乐观,目前重
“城市、轻农村的失衡问题凸显。在殡改城乡二元结构下,我市镇村普遍还存在 地中
”“ ”“ ”坟 田中坟 屋边坟 等乱埋乱葬现象,与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形成了很大反差。在
强制火化区扩面问题上,我市与四川眉山市、广东廉江市、湖南益阳市等城乡全面实行强
制火化的先进地区相比,我们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困局之中。
2、生态殡葬滞后问题。生态殡葬是新时期殡葬改革发展的大趋势,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
“ ” “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市殡葬还是传统的 一墓一碑的白色墓葬模式,与 公园化、景区
”化、生态化 的公墓建设要求相距甚远,树葬、花葬、草坪葬、壁葬、水葬等不占地、少
占地的生态葬法与形势发展要求、省十三五规划还有很大差距。
3、建设发展瓶颈问题。一是规划瓶颈。在过去的规划布局方面,至今没有对城区墓葬区
进行长远的城市规划和布局,按照省十三五规划要求,节地生态安葬率20xx 年要达到
45%,以后逐年增长 2个百分点的要求,规划建设中长期城区节地生态安葬墓园已刻不容
缓。二是规模瓶颈。刘家山公墓始建于 1993 年,当年由林 划 山地面场 转 积仅300 亩,建
设起点低,规模小。历经城市火化区 20 多年集中安葬,目前墓葬空间所剩无几,即将陷
入无墓可葬的窘地。三是管理瓶颈。现有殡葬服务机构由于职工身体偏差、文化偏低,加
上管理方面原因,与设施现代化、服务信息化、管理网络化、经营市场化的要求反差越来
越大。
4、农村殡葬习俗梗阻问题。在我市广大农村,还部分存在殡葬看风水、选坟地、搭灵
棚、烧香化纸、扎烧纸屋等迷信和铺张浪费现象,纠偏治陋任重道远。
三、推动我市殡改试点的主要路径
“ ”(一)、提升占位:明确 三导要求
1、思想引导。将以中办、国办《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和省委办、省
政府办《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为引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津市先行先试改革为契机,以满足群众殡葬需求为导向,以深化
殡葬改革为动力,围绕殡葬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破除体制障碍、健全服务体
系、创新管理方法、推进移风易俗的多元实现形式,推动殡葬事业健康发展,为全面完成
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任务作出津市应有的贡献。
2、原则指导。要按照以下四项原则,指导全市殡葬综合改革实践,即:坚持机制创新、
高位推动原则;坚持群众受益、公平可及原则;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出原则;坚持因地
制宜、分类实施原则。
3、目标先导。到20xx 年,形成城 一体,相互 接、功能完善、服 范的全市 葬基乡衔 务规 殡
本公共服务体系;全市城市火化区火化率达 100%,公墓集中安葬率100%,生态葬比例达
新葬墓穴的30%,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 45%;农村强制火化覆盖四个乡镇的集镇区,村级
公益性公墓覆盖率达 30% “ ”,实现乡镇殡仪服务 一镇一站 目标。
“ ”(二)、扩大改革:实施 九线 突破
“ ” “ ” “ ”主要按照 二三四 的改革 路线图,全面推进殡葬综合改革试点 九线突破 。
“ ”一是改制:推进 两大殡葬改革 有新突破
1“ ”、推动殡葬管理体制 一体化 改革。在资源整合、要素组合、布局融合的基础上,结合
殡葬与殡仪比邻而建的比较优势,通过推进殡仪馆和公墓管理处的整体合并改革,建立新
的殡葬管理服务中心,实行一套班子管理、一个团队运作、一个窗口办事、一条龙配套服
务,实现精简、高效、优质运行的改革目的。
2、推动强制火化向城市规划区全覆盖。先期重点推进殡葬改革三个扩展覆盖,即:强制
火化区由老城区向城中村覆盖、向城市近郊覆盖、向城市规划区覆盖,确保城市建设无殡
改盲区、经济发展无殡改死角、城市规划区内无殡改空白。待城乡殡葬基础实施完备,实
“ ”行城乡强制火化 一体化 目标。
“ ”二是改造:推动 三层基础建设 有新突破
“按照 1+4+N”的殡葬发展布局,在三个层面抓好殡葬基础建设。
3、抓好市级华阳殡仪馆整体营运管理提质。完成投资 8000 多万元的市级殡葬龙头企业华
阳殡仪馆整体搬迁营运,顺应殡仪服务市场需求,把握未来殡葬走势,探索智慧平台下的
殡、葬、祭、宣,规范服务、质量标准,党建先行、打造殡葬廉洁文化,塑造行业品牌,
为全市殡葬综合改革试点提供殡仪承载和服务支撑。
4、抓好镇级殡仪服务站整体创建提能。在先期投资 1500 万完成新洲镇、药山镇殡仪服务
站建设的同时,20xx 年再投资20xx 万元启动白衣镇、毛里湖镇殡仪服务站新建,通过殡
“ ”葬服务 以城带乡、以馆促站 ,实现殡仪服务对所有乡镇集中区的全覆盖。
5、抓好村级生态公益性公墓扩建提效。梯次推进村级公墓建设,逐步拉动生态公益性公
墓对农村村级的逐步覆盖。同时,带动农村新增安葬向墓区集中、历史坟墓向墓区迁移,
彻底根治农村乱埋乱葬习俗。
“ ”三是改变:确保四维殡葬创新 有新突破
突出管理提质、服务提效、品牌提升,在文化殡葬、节地墓葬、精细殡葬、网络殡葬等四
维空间推进创新突破。
6、倡导殡仪文化开放创新。通过创建殡仪馆殡葬文化宣导基地、公墓殡葬文化广场,组
织开展殡葬文化进街区、进镇村、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活动,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更新
丧葬观念,倡导厚养薄葬、节俭办丧,彻底改变重殓厚葬、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封建习
俗。
7、推进节地墓葬绿色创新。按照集中、集约、节约用地的要求,推进墓地公园化、景区
化、生态化建设。大力推行树葬、花葬、草坪葬、壁葬等不占地或尽可能少占地的生态葬
法,将骨灰撒散、深埋不留坟头或集中存放。
8“ ”、优化精细殡葬管理创新。重点抓好 三纳入四创制 ,即把殡葬工作纳入全市发展规
划、纳入岗位目标管理、纳入文明创建考核;创新殡葬管理制度、服务承诺制度、争先创
优制度、奖惩激励制度,树立起殡葬事业单位规范服务、标准服务、文明服务、人性化服
务的良好形象。
摘要:
展开>>
收起<<
【寄语】殡葬改革工作情况汇报精品多篇为范文海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葬改革工作情况篇一殡汇报去年11月,国家民政部、省民政厅确定津市市为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县市,这既是对津市市的期待,又是对津市市的考验,更是推动我市殡改走向深水区的重大改革实践。下面,从三个方面汇报有关情况。一、我市殡葬综合改革的重要性与紧迫性1、从治理层面看,力度越来越大,必须高度重视。专项政策方面,近年来中央下发了《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省里出台了《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常德推出了《关于推进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健康发展的意见》,足见各级重视程度之高。综合治理政策方面...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