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经济转型和香港的发展 经济学理论论文

VIP专免
3.0 2024-08-09 999+ 42.17KB 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经济转型指的是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包括发展模式、发展要素、发展路径
等等转变。从国际经验看,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型工业化国家,无一不是在经济转型升
级中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我国从九五计划开始即提出了经济转型问题。以下是范文海范
文海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经济学理论相关论文:香港经济转型和香港的发展。内容
仅供参考阅读!
香港经济转型和香港的发展全文如下:
香港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中心,是继纽约和伦敦之后的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之所以
能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是香港经济与香港港互动的结果。香港港支持香港经济的发展,
而香港经济的发展,又可以生成更多的货流,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
1992 年至 20xx 年,香港港雄踞全球集装箱港口榜首十余年。内地改革开放后香港
制造业大量内迁,香港自身货流生成能力随之大幅度下降,香港港成为一个靠中转货流支
撑的港口。20xx 年,香港港中 物吞吐量占 物吞吐 量的转货 58.7%,集装箱中转吞吐量
更占集装箱吞吐总量的 70.9%。这表明,港口的类型主要取决于所在城市的经济形态,并
随着城市经济形态的变化而变化。
1 香港港成为中转港的发展历程。
香港港成为中转港,是香港经济转型的结果。
20 世纪 70 年代,新加坡、 国和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抓住了 达国家向外 移 转 劳动
密集型制造业的机会,利用自己价廉、高素质劳动力的优势,大力吸引外来的投资和技
术,以发展加工贸易带动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从而迈入了新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行列,
被称为亚洲四小龙。1980 年,香港制造 的增加 占本地生 产总值 22.8%,就业人数超
100 万,约占香港就业人数的 40%,制造业成为了香港的支柱产业。加工贸易中原材
料、零部件的大进和制成品的大出,都需要港口,尤其是集装箱港口的支持。当时的香港
港已经是全球的集装箱大港(全球排名 1970 年第 31 位、1975 年第 4 位、1980 年第 3
),而制造业又可以生成大量集装箱货流,保证了港口的持续繁荣。
1976 年,香港外 出口 达 415.6 亿港元,其中中转额 89.3 亿港元,占 21.5%;外贸
进口额达 432.9 亿港元,其中中转额约 71.4 亿港元,占 16.5%。中转贸易总额仅占外贸
总额的 18.9%。中转货流的附加值高于本地生成的货流,因此,中转货物吞吐量占港口货
物吞吐量的比重小于中转贸易总额占外贸总额的比重。
20 世纪 80 年代,内地 行改革开放,自 展加工 易起步。内地无 是 力成本 发 贸 劳动 还
是土地成本都远低于香港,而吸引外来投资的优惠政策,香港的制造业纷纷内迁,
地区,以香港制造业萎缩。因此,虽然香港制造业已内迁,于当
时国家无力大模投资港口建设,尤其是集装箱港口建设,内地港口生产能力重不
地区加工贸易生成的货流过香港港进出,从而使香港港为本地货流服务
型为以中转为主的港口。20xx 年,香港港集装箱中 吞吐量比重达51.5%,超过香港自身
生成的集装箱货流;20xx 年,中 物吞吐量比重达转货 54.1%,超过本地生成货流,表明香
港港已转型成为中转港。时,中转贸易成为香港的支柱产业。10 年来,中 物在转货
香港中转的(离岸到岸就是中转服务毛收)GDP 1/4
。货物中转的大部可以计入 GDP可以之为中转贸易香港 GDP
接贡献20xx 年, 物中 增 转 值GDP 贡献率27%。因此,港口的市场定位主要取
决于所在城市的经济类型以的变化。
2 香港港并非典型的国际中转港。
长期以来,香港港被为是型的国际中转港,但事实并如此。
建设大型集装箱纽港需要相当模的集装箱货流,而在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单凭
个城市生成的货流不以达支持纽港建设所需的经济模,必须外地货流即中转
货流的支持。
根据中转货流的来源,集装箱纽港可以地型纽港和中转型纽港。地型
纽港是指外地货源主要来自内陆腹地的港口,即陆向腹地,这地区的货流是
和内河运输向这个港口集中自这个港口陆向腹地集疏运。中转型纽港是指货源主
周边港口,即海向腹地提供的货源,这地区的货流过海集装箱支线网络进行
疏运。此外,所谓复合纽港是指集装箱货源来自内地,又来自海线网
的港口。任何一个集装箱纽港都是复合纽港,其差别仅在于货源主要来
自内陆腹地还是来自海。国际中转货物是指自外港口启运,经过中转港运往第三国
(地区)的货物。我国所指的国际中转货物通常是进出口均通过海的货物,即中转货流
主要来自第三国(地区)的海向腹地。
20xx 年,香港港 物吞吐 量 17 821 t,其中,海中转货物吞吐量 4 813
t河运中转货物吞吐量 2 011 t,海运间的中转货物吞吐量 2 802 t,占吞吐量的
15.7%。因为河运的货物来自地区,河运中转的可能性非常小,所以可
的中转货物全部转来自海20xx 年,香港港 物吞吐 量 26 928
t,其中,海中转货物吞吐量 11 707 t河运中转货物吞吐量 4 102 t,海运间
转货物吞吐量 7 604 t,占吞吐量的 28.2%。这意味着香港港中转货流主要来自陆向腹
地,因此,香港港不是型的国际中转港。
3 香港港中转港地巩固
20 世纪 90 年代,关于中 港无前途 的主要依据是,喂 港或支 港转 论 线 (线有近洋
航线喂给)向干线或枢纽港喂给货流,是于当地的货流能达到建设干线
的经济模,一旦该港口所在地区的货流生成量达的经济模时就会建设干线港,
为被喂给港提供喂给服务,从而形成流的形势,使喂给港口货流萎缩。这个理论
针对香港港提出的,因为当时是香港制造业内迁、香港港于中转港转型之时。
香港制造业的内迁,使珠地区成为内地外贸货流生成量集中的地区。20xx 年,广
东省成为我国第一外贸大(),外贸生成量为 1 800 亿元,占内地外贸总额的
35.3%深圳市生成的外贸总额为 675 亿元,占内地外贸总额的 13.2%,比第外贸大
()海市还多 10%。因此,地区必然要大力发展港口,尤其是集装箱港口。而
此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内地也拥有建设港口的实力,加实行吸引外资港的政策,内
地港口已出现了快速发展的态势,这势香港港的中转货流产生影响时,
几年来,地区的港口长足的发展,甚至未深圳香港港成为全球第三
大集装箱港口。进入 21 世纪以来,香港港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率2.7%,集装箱的中
转吞吐量年均增长率也仅为 7.4%,中转吞吐量的速远低于内地港口年均增速,通常
准来量,是一个相当不的数。这表明地区港口的发展香港港的繁荣
响有限,香港港中转港地因此而动
香港港中转港地位巩固的原因在于,集装箱货物着与大宗散货不特点。集装箱货
是高附加值货物,时间敏感度高,又是小量的货物,货的发货地和最终收
不相对航线航班高,往往为了合适航线航班惜舍近求远。香港港是
老牌的国际航运中心,航班密集,可以减少班期缩短集装箱在港口的停留
;航线靠港多,可以度地减少中转的需,不但费用低,而且节省。因
此,航线多、航班密是集装箱港口重要的竞争力。
香港港是自港,便利、快,与内地沿海的港口不,不受沿禁令的约
班轮公司可以香港港地港,实行干干中转。此外,香港港又是外港口,在
此中转可以在装退税出口商有相当大的吸引力。香港港的港口用高于内地港
口,但由于集装箱货物附加值高,承受能力较强,所以高重箱影响并不
大。也正因为香港港的用高,箱不会来此中转,从而制了升。此外,香
港港比内地港口更接近国际传统航线,就运输距离,内地沿海港口运往欧洲和东南
国的货物在此中转相沿海其港口中转,尤其是对上海以的港口来说颇具吸引
力。香港港不仅是地区外贸货物进出的通道是货物从内地沿运往欧洲的重要
中转港。以上种种原因保证了香港港中转港地长盛
空运的发展香港港的中转货源以中转货流了一用。在货物运输向(
加值)高、(重量)(厚度)薄、()小的方发展以及航空运输由档消费转化为大
众消费重因素用下,海货物向空运势,而中转货物更是如此。20xx
年至 20xx 年, 出香港的 物中,空运运量增加了近进 货 1 倍,海运运量增加不到一
半。20xx 年,香港 口 物通 空运与通 海运的价 比进 货 值 为 0.40∶0.60;出口货物
中转与过海中转的比0.32∶0.68空运的货物大大低于过海的货物。
20xx 年, 两个比例 成了 0.63∶0.27 0.60∶0.40空运进出和中转的货物
大大超过了过海的货物。从海空运的货物虽然是高价值货物,但吨位并不
多,香港港中转港地位影响有限
4 香港港面临中转量相对减少局面
香港港中转港地巩固,并不意味着香港港的发展不挑战,其面临内地香港港
中转的货流相对减少局面。所是指内地货物在香港港的中转量虽然绝对量在
占内地货流生成量的比重在下降。香港港中转货物吞吐量的比断攀升表明,
香港港的繁荣越依赖内地的中转货流;香港港中转货流的增长速度远低于内地港口
井喷增长表明,于内地基础设施的发展,外贸物资香港港中转的需求也减少。从
发展看,中转量绝对减少的可能性始终存在。因此,香港不能以内地中转外贸货物
一的支柱产业。离岸贸易的快速增长成为香港经济发展的一支柱产业。
5 香港的离岸贸易。

标签: #香港

摘要:

经济转型指的是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包括发展模式、发展要素、发展路径等等转变。从国际经验看,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型工业化国家,无一不是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我国从九五计划开始即提出了经济转型问题。以下是范文海范文海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经济学理论相关论文:香港经济转型和香港的发展。内容仅供参考阅读!香港经济转型和香港的发展全文如下:香港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中心,是继纽约和伦敦之后的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之所以能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是香港经济与香港港互动的结果。香港港支持香港经济的发展,而香港经济的发展,又可以生成更多的货流,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从1992年至20xx年,香...

展开>> 收起<<
香港经济转型和香港的发展 经济学理论论文.docx

共5页,预览5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5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