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合作与交往的调控策略的课题研究报告

VIP专免
3.0
2024-07-12
999+
39.02KB
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合作与交往的调控策略的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和国内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当代教育不再是封闭在校园内,而
是与整个社会各个领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各国都把基础教育和人才培养摆在国家未来
战略的高度,以满足当代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合作和交往意识已成为新时代人才
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可以说在合作双赢的今天,合作和交往是个人和社会生存的需要。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
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
“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 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
”革 。迄今为止,国际上在这方面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具体实践中各国有一定的
差异。
我国关于合作学习的系统研究则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90 年代中期取得了长足的进
展,1999 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后,各学科制定了相应的新课程的培养目
标,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往能力成为新课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目标。《普通高中历
史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历史学科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
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
门基础课程。学习历史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同时
学会认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
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确
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
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的是课程评价,遵循既注重结果,
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力求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分强
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可以
说,合作与交往成为历史学科最主要学习方式之一。
今年是浙江省全面实施新课程教学的第三年,课程改革取得了不少成绩,教育的民主
“ ” 性、 四个学会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终身学习、转变学习方式等新理念
都已深入人心,但从课堂教学实践层面来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往的问题仍然
“ ” “ ”存在着 流于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 甚至 无效 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师专
业化发展滞后,学习指导经验不足,对理论吃不透,导致了一些华而不实的做法。比如,
有平等合作交往教学的意识,但在实施中往往过于随意,缺乏持久性和系统性,没有给自
己确定新的合适位置,所以大多数教学设计是预设的,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仍处于
被动和服从的地位,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个性差异和全员参与这些真正问题没有得到教师
的关注,导致参与的水平和深度远远不够,同时由于多数学生进行合作和交往的技能和技
巧缺乏,课堂合作和交往的实效性更难说了,再加上课时安排和空间限制,大多数仍然是
“ ”以 教师为中心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严格控制着课堂教学进程中的
一切;学生间的交往严重缺乏,在教学交往中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并且这种交往也只是单
“向的静态的沟通, 生之间的、生生之间的交往从本质上说大多仍然是形式的、造作的、
”老师垄断的、独裁的交往 。由此导致教学目标仍以知识与技能为主,教学评价强调学习
的评比和排队,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关注少数精英而忽视大多数学生,并最终影响到全
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这些显然与新课程的理念相悖。
“ ”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 (钟启泉语),实施教学合作和交往要讲究实效
性,越是 学生学 的自主性和研究性, 教 的指 水平要求越高,抑或 ,高水平强调 习 对 师 导 说
的学习指导,才能够带来高质量的学习。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和评价
者,如果只凭激情和爱心,而不在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做一些调整和研究,恐怕很难
收到预期的实际效果。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最明显的角色就是教学的促进者,除了
把人类文明的知识成果传授给学生,而且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以及交流与合作
的能力,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各种良好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要把教学的
“ ” 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 学 上,让学生成为自主发展的主人。
我们期望通过《普高历史课堂教学合作与交往的调控策略及其评价研究》这个课题的
研究,能够立足本市实际,准确理解课堂教学合作与交往的理念,正确掌握师生之间、生
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策略,适时调控,并科学地使用激励性评价机制,构建全新的民主、平
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转化成教师的实际行为,进而推广变为全体教
师长期的自觉的行动,提高教学质量。
(二)概念界定与研究理论依据
1. 概念界定:
本课题研究的是围绕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针对近几年普高历史课堂教学中
实施教学合作和交往出现的一些问题,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理论等知识,积极探
索与研究调控教学合作和交往的策略的方式和方法及其效果评价等方面的问题,为普高历
史学科进行教学合作和交往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模型。
摘要:
展开>>
收起<<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合作与交往的调控策略的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和国内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当代教育不再是封闭在校园内,而是与整个社会各个领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各国都把基础教育和人才培养摆在国家未来战略的高度,以满足当代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合作和交往意识已成为新时代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可以说在合作双赢的今天,合作和交往是个人和社会生存的需要。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