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调研报告多篇

VIP专免
3.0
2024-08-13
999+
60.73KB
20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导语】民族文化调研报告多篇为范文海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
助。
【第 1篇】民族文化基本状况 研 告调 报
民族文化基本状况调研报告
_____彝族苗族乡位于隆阳区西北部,怒江东岸。东与云龙县漕涧接壤南同板桥镇杨柳乡
毗邻,西与芒宽乡隔江相望,北同瓦马乡相连。东西长 21 公里,南北宽 18 公里,国土面
积300 平方公里,林地占有面积 2.4 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 34.7%。全乡辖 19 个村委
会,115 个自然村,175 个村民小 ,组31698 人,以彝、白族为主的少数民族 120xx 人,占
全乡总人口的 37.9%。
_____彝族苗族乡是古西南丝绸之路的驿站,有广阔的土地,灿烂的历史文化及勤劳智慧
的人民。自然神韵,奇特环境,赋予了_____“搬不完的粮仓、歌舞的海洋,古墓的展
”厅,天然的氧吧,民族民间艺术之宝库 的美誉。
_____纯朴、善良的彝乡苗家人民历来重视文化教育的发展。其基本情况如下:
(一)民族文化方面
一、_____乡民族文化基本情况
_____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民间文化源远流长,文化遗产遍布广泛,其中许
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形态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优秀的艺术创造力。典型的有非物质
文化遗产彝族的《擦大钹》和苗族的《芦笙》。它们深深植根于民间,为各族人民群众喜
闻乐见。在民间应用非常广泛,当地群众讨亲嫁女、户建乔迁,老人去世、超度亡灵、二
“ ” “ ” “ ”月初八 姑娘节 等喜庆节日都要请 擦大钹 或芦笙 班子表演,它们已成为我乡十分珍贵
的文化遗产和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在文化遗产的抢救
和保护中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擦大钹》地实地考察指导、挖掘。
“ ”二、非物质文化产业擦大钹
“” “ ”擦大钹 彝语称大钹聚自得儿 ,是流传在隆阳区_____彝族苗族乡徐掌、白龙井、四棵
树、梅兰山等彝族聚居村寨的一种集体舞蹈、武术、杂耍、打击乐演奏于一身的非常优秀
“ ” “ ” “的彝族民间舞蹈,曾有省内外文艺界人士把 擦大钹 与 威风锣鼓 相提并论,誉为 南钹
”北鼓之称。
“ ” “关于 擦大钹 的起源,史志文献中无记载,民间也没有可靠的说法。据艺人们讲擦大
” “ ”钹 的真正来历并不知道,只知道是老一辈子传下来的。目前,徐掌村 擦大钹 的艺人们
公认的老师傅叫茶在(1957 年去世),茶在传授给茶苗兴(已去世),茶苗兴又传授给儿
“子茶发金等一班人,目前已有下一代的年轻人开始学习此项技艺。在徐掌村彝族 擦大
” “ ”钹 艺人当中,数茶发金掌握技艺最全面,表演水平最高,也是 擦大钹 的重要传承人之
一,茶 金曾在发20xx 年5“ ”月被省文化厅、省民委命名为 云南民族民间舞蹈艺人 。
“”擦大钹 现在在_____乡徐掌、白龙井、梅兰山三个彝族寨子,有三支完整的擦钹队伍,
还有多只不太完整的活跃在民间,大钹班子一般由 8至10 “人组成,全是男性。 擦大
”钹 的步法以马步、踏步、蹲步、弓箭步、跳踢步、摸跳步、蹉步、矮桩步为主,钹位有
正钹、侧钹、胸前钹、胯下钹、盖钹、泼水钹、抛钹、点擦钹、揉擦钹等多种击钹方式。
步法和擦钹的钹位、技法,在舞蹈中灵活多变,交织运用,套路有 5“个,包括 板、长纱
”帽顶、串花、苍蝇搓脚、拳打 。表演的时候表演者在保持基本动作风格的基础上,加入
花哨的即兴动作,富有逗闹、嬉戏的情调,使表演更加精彩迷人。
“”擦大钹 除主要演奏乐器大钹外,常用大鼓、小红鼓、大锣、小钹、唢呐、大号等作为
伴奏乐器。每次表演,都以长号吹长音三起三落开场,紧接着,明亮的唢呐曲调和热闹的
钹鼓打头引出大钹鼓舞者的精彩表演。
“”擦大钹 妙在能以一付音色单调的普通大钹,通过表演者采用不同的钹位,不同手法和
击钹的轻重,以强劲而优美的身段动作打出特殊的声响和韵味,整个舞蹈花样翻新,生动
活泼,自然流畅,真可谓是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于 20xx “年擦大
” “ ”钹被列入保山市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 擦大钹 还多次参加大型文艺节目表演,受到高
度赞扬和节目奖励。
“ ”徐掌村 擦大钹 获奖情况:
一1991 年参加云南省首届民族民间舞蹈比赛获表演一等奖。
二1992 “ ” “ ” “年参加了在昆明举办的第三届中国艺术节中永昌钹舞 荣获组委会颁发的 表演
” “ ”综合一等奖和 组织一等奖。
三1998 年9月参加保山市(小市)丰收 50 “ ”年擦大钹 舞台表演荣获三等奖和组织奖。
四20xx 年至20xx 年6“ ”月两年参加保山啤酒狂欢节彝家钹舞 获表演节目奖。
五20xx “ ” “年参加隆阳区举办的新农村文艺汇演彝家钹舞 荣获组委会颁发的 表演二等
”奖。
三、存在问题
一是民族民 文化的保 意 有待 一步提高。间护识 进
多年来,我乡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了县、乡领导的高度重视,给予了大力支持,组
织了自己的民间文化表演队伍,较好地促进了当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全面深 入开
展。但少数村组干部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者认识肤浅,导致一切与民族文化
遗产保护相关的工作、活动都难以开展或没有成效。由于宣传不够,引导不深,受益不
多,广大群众参与保护民间文化的热情不高,未能积极主动地加入到保护行动中来。民间
自发和政府自觉的保护没有融为一体,文化遗产的保护还未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
二是部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
调查发现,由于社会加速转型和激烈变革,民间文化的传承条件发生了变化,现存的一些
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珍稀罕见的的民俗技艺和文化门类随着
生存土壤和文化生态的变迁而日渐埋没消亡。
三是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弘扬机制尚需完善。
首先是投入机制,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是社会公益事业,政府投入的民族经费大多用于基础
设施建设,对民族文化的研究、继承与发扬方面投入相对较少。同时由于很多人对民族文
化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认为文化发展都是耗钱的工作,而不能对社会产生增值。其
次是 励机制, 承保 民族文化 是需要大量的人来 施的,需要 民 人 予奖传 护 遗产 实对 间艺 给补
贴,需要对从事民族文化抢救、挖掘、整理、研究、传承有一定贡献的社会有识之士和文
艺工作者给予奖励。
四是民族民 文化后 乏人。间继
原有的一些老艺人相继去世,现存的许多民间艺人年迈体衰,无法继续从艺或传艺;如今
的大批年轻人不爱学习,纷纷出门打工。一些老艺人开始担忧,一旦他们去世,他们会的
民间艺术或擅长的绝活就将带入坟墓。因此,民间文化的传承队伍正在萎缩。
四、今后努力方向
一是提高民族文化工作的认识
我乡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正是我们突出的优势资源。浓郁的民族特色,可以使民族文化
产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要用科学的发展观看待本土的民族文化。调查中我们也
看到,多数村组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民族文化对于促进经济建设、鼓舞、凝聚人心的重大
意义,十分重视本地区的民族文化工作,亲自抓或专人抓,利用有限的资金来保障该项工
作的运行,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有少数村组领导把经济与民族文化脱离开来,对本
地区民族文化漠不关心或知之甚少。所以,提高民族文化工作的认识非常重要。
二是构建民族文化工作政策和机制
根据党的民族政策和我乡实际,制定一系列具有强制性的具体的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政
策,特别是对文化产业,要制定优惠的扶持政策,发挥民族文化的载体作用。另一方面要
制定出相应的民族文化制度,包括民族民间文化研究成果评估制度、民族文化人才培养机
制、民间绝艺传承机制、有关部门合作、互动、交流机制、优秀民族文化工作者和优秀民
族文艺作品成果奖励机制,等等。尽快建立和完善_____乡民族民间文化挖掘、保护、利
用和监督、奖罚机制,使民族民间文化的发展步入健康的轨道。
三是加大对民族文化工作经费投入
民族文化事业发展和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资金问题。首先,在今后的民
族文化工作中,每年安排一定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用于普查、民间艺术搜集、整
理、挖掘、加工、提高、文艺集成出版、民间艺人补贴、文艺调演等常规性工作。其次,
要投入专项资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施精品打造工程,使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加健
康稳定,更加的凸显_____乡的民族特色。最后,结合我想实际,配合旅游开发,积极争
取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共同促进我乡民族文化的繁荣。
标签: #调研报告
摘要:
展开>>
收起<<
【导语】民族文化调研报告多篇为范文海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第1篇】民族文化基本状况研告调报民族文化基本状况调研报告_____彝族苗族乡位于隆阳区西北部,怒江东岸。东与云龙县漕涧接壤南同板桥镇杨柳乡毗邻,西与芒宽乡隔江相望,北同瓦马乡相连。东西长21公里,南北宽18公里,国土面积300平方公里,林地占有面积2.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4.7%。全乡辖19个村委会,115个自然村,175个村民小,组31698人,以彝、白族为主的少数民族120xx人,占全乡总人口的37.9%。_____彝族苗族乡是古西南丝绸之路的驿站,有广阔的土地,灿烂的历史文化及勤劳智慧的人民。自然神韵...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