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化建设——以三亚市推行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为例

VIP专免
3.0 2024-08-14 999+ 39.28KB 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浅谈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化建设 以三亚市推行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为例
摘要:劳动保障监察承担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综合执法的重要职责,是面向用人单位
和劳动者的重要窗口,处在为民服务的最前沿,是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贯彻落实、维护劳动
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重要行政执法工作。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
政府机构办公信息化已成为发展趋势,电子政务在政府部门得到广泛应用,劳动保障监察
“ ”工作也不例外。劳动监察 两网化 (网络化、网格化)已在全国各省市普及并取得了较好
“ ”成效。但实践和现实的需要证明,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化建设单靠 两网化 是不够的。信息
化建设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的软件、硬件、人力资源和职能部门的支持等。
关键词:劳动保障监察、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化、实名制管理
一、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化背景分析
(一)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化建设及其背景分析
随着市场主体多元化、用工形式多样化,劳动关系日趋复杂,一些用工单位,特别是工程
建设领域部分用工单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不与劳动者签订
劳动合同,不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不按时足额支付工人工资,甚至随意拖欠或克扣工
人工资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目前我国劳动监察执法能力建设严重不足,已不能适应解决
不断增长的劳资纠纷和矛盾的需要。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政府机构信息化办公已成为发展趋势,电子政务在政府部门
“ ”得到广泛应用,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也不例外。劳动监察 两网化 (网络化、网格化)已在
全国各省市普及并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实践和现实的需要证明,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化建设
“ ”单靠 两网化 是不够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的软件、硬件、人
力资源和职能部门的支持等。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政
府信息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劳动保障监察受其自身管理模式和制度的制约,有其
独特的内涵、属性、内容和发展路径。
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化,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管理等信息技术与劳动保障监察
各项业务模块相结合,控制和集成管理劳动保障监察职能模块的信息,实现劳动保障监察
信息安全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满足劳动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实际业务的先进性、实用性、完
性和及时效性的要求。
)实名制用工管理信息化发展现
省合市在工程建设领域推行了劳动用工实名制管理制度,并了相关软件,但合
发的实名制管理软件单,有实名登记和工资发放功能模块,不能工程项目建
设单位和各工单位的资金流进行监管,软件的交互性和实用能不
目前海南省的其县还没开始推行实名制用工管理制度及配套管理软件,我(三亚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先在市工程建设领域推行实名制用工管理及配套劳动
保障监察实名制信息管理系统软件。
为全面理工程建设领域拖欠民工工资问题据国务办公厅《全面理拖欠
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20xx1)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关进一步加强和完
劳务管理工作的指导见》(建市20xx112 )等精神,三亚市在工程建设领域
推行劳务人实名制管理和配套实名制用工管理软件加强对建设领域劳动监察工作的信息
化管理。实名制用工管理软件包含两个管理信息系统,即施工单位行的总包实名制
用工管理系统,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行的劳动保障监察行政管理系统。通过劳动保障监察
行政管理系统各在建工程项目劳务用工管理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实现动监管,及时
和发现工单位劳动用工中存在的问题早预防早介入解决, 特别是规
民工工资支付制度,全面掌握施工单位用工情况健康指数。
、实实名制用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要性和意
十二五 划纲中指出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纠纷处机制和劳动监察执法机制不完
,劳动关系领域进矛盾多发。特别是长,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劳动用工体制和
模式一不规,违法分层层转包直存在,不具备用工资工资的组
和个人()在工程建设领域扮演重要角色加上农民工动性较导致劳动用工
较复杂、混乱;少施工单位单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劳务管理,导致拖欠民工工
件时有发生,甚至发生体性发性上访讨薪事件,严重危害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和社
会稳定。同时,由于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长期存在缺执法装备、缺人员编制、缺经、缺行
手段、缺相关支持等问题,执法能力解决日益增长的劳资纠纷问题的需要,
特别是工程建设领域拖欠民工工资问题,长期困扰劳动监察工作的展。因此
执法手段改善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模式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工程建设领域推行实
名制用工信息管理成为提高监察执法工作效的重要手段。在工程建设领域推行实名制用
工信息管理的目是利用现化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探索工程建设领域劳动用工监察工作
模式,是劳动监察信息化的应用和体现。实名制用工信息管理系统建成,有利
劳动用工监察体系,提高劳动监察工作质量和效,促进事后监察向前、事中监察的
加大对劳动用工违规其拖欠民工工资等行为的惩戒威慑力度,保障广劳动者
权益。
三、实名制用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能和建
(一)以信息化手段提高工程建设领域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的实时性。通过实名制用
工管理信息系统及时监控拖欠、克扣民工工资等劳动监察违法行为,发现、早预
早介入解决,防止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劳资矛盾和纠纷扩大化,
“ ”确立预防为主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理转变事后 救火式 劳动监察执法模式,实现
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前违法行为杜绝萌芽状态减少劳动监察件的发生
大限度维护广劳动者的合法劳动权益。
)以信息化手段提高工程建设领域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的效性。通过实名制用
工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时动监管,随时掌握农民工出入建设工考勤情况,同时监控
工单位在工人进场退登记、工资统计和确认、工资发等劳动用工管理环节,实现
建设领域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同时,通过运行实名制用工管理软件,监
程建设领域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建设单位和工单位项目资金流情况,在海量数据
过滤异常信息,解决劳动监察人不足和劳动纠纷日益增长的矛盾,大大提高劳动监察
的工作效
(三 )以信息化手段提高工程建设领域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的准确性。通过要求
工单位不断的输入和更实名制劳动用工信息到总包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利用劳动监
察行政管理信息系统能模块和技术手段准确有效筛查施工单位劳资双方的用
工信息,有效别劳资矛盾和纠纷的种类、性影响程度及范围,为监察执法工作提供
快速准确、有效的信息,使得监察工作更有针对性,处理问题加快捷准确
)以信息化手段提高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分析和决能力。通过运行实名制用工信
息管理系统,便于对劳资双方基础数据进行深层次分析,实现劳动监察部门关的重
点问题进行预警,同时通过汇总排序发生的种类类型便于监察人
员找出案件发生的规律,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研究防范措施防范措施有效性,提供
有力的数据基础初步实现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化、能化管理。

标签: #劳动

摘要:

——浅谈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化建设以三亚市推行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为例摘要:劳动保障监察承担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综合执法的重要职责,是面向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重要窗口,处在为民服务的最前沿,是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贯彻落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重要行政执法工作。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政府机构办公信息化已成为发展趋势,电子政务在政府部门得到广泛应用,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也不例外。劳动监察两网化(网络化、网格化)已在全国各省市普及并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实践和现实的需要证明,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化建设单靠两网化是不够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的软件、硬件、人力资源和职能...

展开>> 收起<<
浅谈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化建设——以三亚市推行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为例.docx

共3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3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