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建市【20xx】112 号)等文件精神,三亚市在工程建设领域
推行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和配套实名制用工管理软件加强对建设领域劳动监察工作的信息
化管理。实名制用工管理软件包含两个管理信息系统,即施工单位运行的施工总包实名制
用工管理系统,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运行的劳动保障监察行政管理系统。通过劳动保障监察
行政管理系统对各在建工程项目劳务用工管理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实现动态监管,及时掌
握和发现施工单位劳动用工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早预防、早介入、早解决, 特别是规范其
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全面掌握施工单位用工总体情况和健康指数。
二、实施实名制用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十二五 规划纲要中指出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纠纷调处机制和劳动监察执法机制还不完
善,劳动关系领域进入矛盾多发期。特别是长期以来,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劳动用工体制和
模式一直不规范,违法分包和层层转包现象一直存在,不具备用工资质和施工资质的组织
和个人(包工头)在工程建设领域扮演重要角色,加上农民工流动性较大,导致劳动用工
比较复杂、混乱;不少施工单位单方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劳务管理,导致拖欠农民工工
资案件时有发生,甚至发生群体性突发性上访讨薪事件,严重危害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和社
会稳定。同时,由于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长期存在缺执法装备、缺人员编制、缺经费、缺行
政强制手段、缺相关支持等问题,执法能力跟不上解决日益增长的劳资纠纷问题的需要,
特别是工程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长期困扰劳动监察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创
新执法手段,改善和优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模式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工程建设领域推行实
名制用工信息管理成为提高监察执法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在工程建设领域推行实名制用
工信息管理的目标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探索工程建设领域劳动用工监察工作
新模式,是劳动监察信息化的应用和体现。实名制用工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有利于完善
劳动用工监察体系,提高劳动监察工作质量和效率,促进事后监察向事前、事中监察的转
变,加大对劳动用工违规尤其拖欠农民工工资等行为的惩戒和威慑力度,保障广大劳动者
权益。
三、实名制用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功能和建议
(一)以信息化手段,提高工程建设领域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的实时性。通过实名制用
工管理信息系统及时监控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等劳动监察违法行为,做到早发现、早预
防、早介入、早解决,防止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劳资矛盾和纠纷扩大化,
“ ”确立预防为主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理念,转变事后 救火式 劳动监察执法模式,实现
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前移,将违法行为杜绝在萌芽状态,减少劳动监察案件的发生率,
最大限度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劳动权益。
(二)以信息化手段,提高工程建设领域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的高效性。通过实名制用
工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时动态监管,随时掌握农民工出入建设工地、考勤情况,同时监控
各施工单位在工人进场退场登记、工资统计和确认、工资发放等劳动用工管理环节,实现
建设领域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同时,通过运行实名制用工管理软件,监测工
程建设领域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项目资金流动情况,在海量数据中自
动过滤异常信息,解决劳动监察人员不足和劳动纠纷日益增长的矛盾,大大提高劳动监察
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