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甘肃导游词(通用3篇)

VIP专免
3.0
2024-08-16
999+
43.91KB
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经典的甘肃导游词(通用 3篇)
典的甘 游 篇经 肃导 词 1
悬壁长城古称断壁长城,位于嘉峪关关城以北、石关坪口北侧的黑山东坡,是肃州西
长城的北端。石关峡口是古代通往西域的一处隘口,素以天险著称。这段长城因城墙自山
上陡跌而下,在山脊上如长城倒挂,铁壁悬空,向下伸展封锁了石关峡口而得名。悬壁长
城又被人们称为"西部八达岭"。
悬壁长城原长 1.5 公里,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 1539 年),完成于嘉靖十九年(公
元1540 年)。建长城所用的材料是就地取的石片和黄土,分层垒砌而成,叫做石片夹沙
墙。现存这段长城长 750 米,从戈壁蜿蜒伸向陡峭险竣的黑山山腰,险峻处如攀绝壁。
( 玉门关历史导游词 · 兰州导游词 · 伏羲庙导游词 ·嘉峪关关城导游词)
悬壁长城曾于 1987 年重修,并在墙头增筑垛墙和宇墙,首尾各添一墩台,为便于游
人攀登,还在首墩和山坡上修筑了台阶式墁首。
典的甘 游 篇经 肃导 词 2
榆林窟又名万佛峡,位于甘肃省瓜州县(原安西县)城南 70 公里 。洞窟开 在 林处 凿 榆
河峡谷两岸直立的东西峭壁上,因河岸榆树成林而得名。1961 年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榆林窟是我国著名的石窟之一。从洞窟形式、表现内容和艺术风格看,与莫高窟十分
相似,是莫高窟艺术系统的一个分支,历来被国内外学者所重视。创建年代虽无文字可
考,但从洞窟形式和有关题记推断,当开创于隋唐以前。从现存壁画风格和游人题记结衔
看,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各代均有开凿和绘塑,进行过大规模的兴建。现存有完
整壁画的洞窟 43 个,其中东崖 32 窟、西崖 11 窟。保存着彩塑 272 身、壁画 5650 余平方
米。第 6窟高约 25 米的弥勒佛,全身金箔敷就,灿然如新、金碧辉煌,显得极其庄严雄
伟。第 11 窟的十八罗汉,神态各异,形象逼真。尤其是塑在南壁西端的哑罗汉,上身前
倾,张口瞠目,欲言不能的神情,活灵活现,堪称榆林窟彩塑的代表。
榆林窟榆林窟保存至今的彩塑共有250 余身,壁画约5000 余平方米, 占莫高窟壁约
画总面积的九分之一。如果说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居于全国石窟之
冠,那么,榆林窟就是仅次于莫高窟的壁画艺术宝库。壁画多为唐代至元代 820_年间的作
品。内容十分丰富,有场面宏大的巨幅经变画,形象生动的单幅佛像画、装饰图案和种类
繁多的奇花异草、飞禽走兽,还有一定数量的当时社会生活、生产、科技等现实画面。从
唐到元,历代都有佳作,其中第 25 窟的唐代壁画,更是世所罕见的珍品。
洞窟形制主要有中心佛坛窟、中心塔柱窟、大像窟等三种。各类窟形均始于唐代,以
后成定式沿用。但东西两崖上层洞窟前面多有较深的甬道,且横开连通毗邻各窟的长穿
道,不同于莫高窟。塑绘结合的彩塑内容主要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像等,形式
有圆塑、浮塑等。除6窟大佛殿宋代塑的高 24.35 米的善跏坐佛像和第 5窟长 13 米的卧佛
像各一身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为木骨泥塑。彩塑破坏较甚,所存极少。现存 300 余身塑
像均经重妆。大多属等身群像,一铺三至九身不等。
初唐壁画只存残迹,其余 4565 平方米壁画大多保存尚好,根据特点可分 中唐为(吐蕃
统治时期)、五代、北宋、回鹘、西夏、元六个时期。唐代洞窟有 14 个,保存完整的仅存
第25 窟。该窟艺术价值颇高,在整个敦煌石窟中也属于珍品。前室正壁门两侧分别绘毗
琉璃天王像和毗沙门天王像。主室窟顶可见千佛残迹。正壁中部绘卢舍那佛像和虚空藏、
弥勒、地藏、文殊等八大菩萨像,北侧绘释迦行像,南侧已毁。南、北两侧壁分别绘观无
量寿经变、弥勒经变。前壁门两侧绘文殊变、普贤变。全窟壁画构图严谨、造型逼真,色
彩绚丽。威武有力的天王、力士、庄严慈祥的菩萨,栩栩如生的昆仑奴及狮子、白象,神
“ ”态生动,线条潇洒流畅,充分体现了唐代风格和精湛技艺。尤其是 弥勒经变中的农作、
扫街、宴会、探亲、写经、剃度等描绘社会生活的画面,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此窟细
密精致而秀丽的壁画艺术,是敦煌石窟中唐壁画的典范。
五代、北宋时期,兴建和重修洞窟 23 个。壁画题材主要有经变画、尊像画、佛传故
事画、佛教史迹画、瑞像故事画和供养人画像等五类。其中的供养人画像,数量较多,分
为三种:即曹氏归义军政权的统治者及其眷属、大小官吏的画像;与曹氏联姻的少数民族
地方政权统治者画像,如于阗国王和王后,吐谷浑慕容归盈出行图等;特别是出现了曹氏
“ ” “ ” “ ” “ ”画院的 都勾当画院使、知画手、都画匠作、 画匠等的画像,是重要的历史资料。
西夏、元时期,共兴建和重建洞窟 16 个、使榆林窟出现了最后的兴盛局面。壁画题
材主要有经变画、佛像画、供养人画像、装饰图案等几类。供养人画像中有人物和衣冠服
饰迥异的党项羌、回鹘、蒙古族贵族官吏和侍从的画像。西夏早期壁画艺术与宋代壁画一
脉相承,后期的第 2、3、29 窟与元代的第 4、10 窟等典型洞窟的壁画艺术表现了三种新
风格:(1)中原绘画风格,人物衣冠如道教神仙,线描精致流畅,变化丰富,色彩清淡典
雅,这是受宋辽影响而出现的新的艺术风格。(2)藏传密宗风格,人物比例适度,形象有
明显的尼泊尔和印度的影响,线描圆润秀劲,设色冷峻浓艳,具有浓厚的神秘气氛。(3)
西夏艺术风格。人物造型和服饰具有西夏的民族特征。第 2窟水月观音图,第 3窟文殊
变、普贤变、西方净土变、千手千眼观音变。第 4窟释迦、多宝曼茶罗、不空绢索曼茶罗
等是代表这个时期高度艺术水平的作品。
典的甘 游 篇经 肃导 词 3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甘肃,我是你们本次甘肃之行的导游员李欢,现在就由我带
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
“相信大家也都听说过许多外国旅游者对莫高窟的评价: 看到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
” “ ” “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 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画廊,它是
世界上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
敦煌莫高窟与洛阳的龙门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时刻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莫高窟以
它创建年代之久、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美,保存之完整、其艺术价
值之博大精深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
“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 ,被誉为20 “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显现,被称为 东方卢浮
”“”宫。千这个数字在这里不指具体的数目而是喻指很多。因为这里有很多的佛教塑像和
“ ”壁画洞窟,所以俗称千佛洞 。莫高窟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隋代洞窟第 423 号洞窟的题记
中,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说,莫高窟开凿于沙漠
“ ”“”“ ”“”的高处而得名,在古汉语中 沙漠的漠和 莫高窟 的 莫 是通假字;其二是说从藏经洞
“ ”“ ”出土的文书和许多唐代文献都有记载,唐代沙洲敦煌县境内有 漠高山 漠高里之名,据
此考证,鸣沙山在隋唐也称漠高山。因此将石窟以附近的乡、里名称命名;其三是说在梵
“ ”文里莫高 之音是解脱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译。
敦煌莫高窟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峰,窟区南北全长 1600 多米,现存洞窟 492 个。
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每个洞窟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飞天,
“精美绝伦的壁画,构图精巧的莲花砖,构成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有 人类文
”“ ”“ ”化珍藏 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1961 “年我过国务院确定气为 全国文物重点
”保护单位 ,1987 “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莫高窟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是石窟
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举世无双的人类瑰宝。
首先我们去参观有名的藏经洞。这个洞窟位于弟16 号洞窟通道的北侧,编号为17
“ ”窟。洞窟原是晚唐时期河南都僧统共讧的影窟,有碑文记载这一事实。说到藏经洞大家
就会想到王道士。是他发现了藏经洞,但也是由于他的无知导致了藏经洞大部分文物损
坏、丢失。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箓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藏九百多年的
藏经洞。这些珍贵无比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败加之王圆箓的愚昧,使
这些珍贵文物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盗窃。沙皇俄国的奥勃鲁切夫来到莫
高窟,以六包日用品为诱饵骗取了一些文物;1907 英国人斯坦因仅用树十块马蹄银劫取了
约一万多卷,同时还有佛教绣品和佛画五百多幅,现藏于大英博物馆;法国人伯希和盗走
文物六千多卷,现藏于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和吉美博物馆;10 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的
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盗走约九百多卷。直到清政府才将被劫余的文物运往北京,收藏在北
京图书馆。在运输途中以及运到北京后不少文物被偷、损坏、遗失,是中国考古史上一次
难以估量的损失。藏经洞发现的这些文书,涉及到许多学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经
济、军事、文化的重要资料,经过国内外学者几十年的研究,开拓出一门全新热门的学
科----敦煌学。
当时王道士把经卷卖给斯坦因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他多次求
助官方予以重视,而且是逐级上报,但是无人过问,致使他灰了心;二是为了完成他的宏
愿,清扫洞窟,修建三层楼,架设木桥;三是唐玄奘沟通了他们的思想。斯坦因这个探索
家追求事业的精神感动了他。因此他虽则思想极为冒矛盾,既不愿意外国人将这些文物带
走,但是在无奈的情况下也只好让步。
当斯坦因把敦煌文物宣传于全世界是,当朝命官这才懂得了其重要价值。但是他们不
是考虑如何的保护它,而是千方百计的窃为己有。因此一时间偷窃成风,敦煌卷子流失严
“重。这是敦煌卷子自发现以后最大的劫难。真所谓是敦煌千古事,苦乐谁人知!”
那么,藏经洞是什么时候为何被密封的呢?
一说是11 世纪初,西夏侵入敦煌是为了保护经典而藏;一说是不用但又不能丢切的神
经圣典收集存放;再一说是为了防止伊斯兰教徒破话而藏。后来收藏了这些经典的僧侣逃
的逃了,还俗的还俗了,死的死了,直到20 世纪初发现这个洞窟为止,再没有人知道这
件事。
摘要:
展开>>
收起<<
经典的甘肃导游词(通用3篇)典的甘游篇经肃导词1 悬壁长城古称断壁长城,位于嘉峪关关城以北、石关坪口北侧的黑山东坡,是肃州西长城的北端。石关峡口是古代通往西域的一处隘口,素以天险著称。这段长城因城墙自山上陡跌而下,在山脊上如长城倒挂,铁壁悬空,向下伸展封锁了石关峡口而得名。悬壁长城又被人们称为"西部八达岭"。 悬壁长城原长1.5公里,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完成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建长城所用的材料是就地取的石片和黄土,分层垒砌而成,叫做石片夹沙墙。现存这段长城长750米,从戈壁蜿蜒伸向陡峭险竣的黑山山腰,险峻处如攀绝壁。 ( 玉门关历史导游词· 兰州导游词· 伏...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