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是历史纪年表、历史大事年表、历代王朝表。此方法适用于中国的朝代更替。配合朝
“代歌,记忆会更加深刻: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
”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第四是思维导图。此方法适用于总结或复习。思维导图的制作,不仅需要学生学会构思层
次、把握主次,还要求学生能精练准确地表述内容,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有极大的锻炼。
如果能在七八年级就加强学生思维导图的训练,对于最基本的知识点,掌握得会更加牢
固。
“ ”第五是纵横对比(古今中外)。如复习 中国历史上的对外关系 课,需要从两个维度去梳
“——”理线索一个维度是纵向的中国历史 古代开放闭关锁国 现代开放 ,另一个维度是横向
的世界历史。古代中国开放繁荣时,西方中世纪黑暗压迫;中国闭关锁国时,西方发展大
航海运动,进行工业革命。既有纵向的时间线索,又有横向的中外对比。此方法有助于将
历史内容还原到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搭建完整的历史时空体系。最后是参观名胜古迹、考
古现场。学生们可以在游览历史遗迹的同时,亲身体会历史的真实感,感受时空的变迁。
“ ”如学习 秦王扫六合 一课,教师可以带学生参观秦陵兵马俑,感受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
“ ” “ ”情;学习 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可以带着学生 重走红军路 ,参观遵义会议旧址,游览
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等等。
3、时空观念培养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五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
历史价值观。
时空观念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正是践行新课程改革目标的有效方式。时空观念的培养,旨
在提高学生在特定时空下对历史进行详细审视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学生对历史事件发生的
时间、空间、地点、人物等要素的了解,培养学生独立的发散性思维,提高他们的自主学
习意识。
与此同时,当下的应试教育体制也在不断要求对学生进行时空观念的培养。以笔者所在的
深圳市为例,近年来深圳市的中考题加强了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考查,大量的时空资料出
现在选择题和材料题中,因此,时空观念的培养也是应对深圳中考题型变化,提高学生学
习成绩的必要途径。
综上所述,时空观念的培养不仅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应对中考和培养学生能力的需
要,更是对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
法。
呈现形式:史料分类、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图像史料、史论结合、观点论证等。
一、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必要性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校文科班的学生进
行了关于中学历史证据意识培养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史料的态度与运用、对史
学的态度、对历史证据概念的理解及其历史学习方法的养成状况都存在明显问题,学生的
证据意识很薄弱。学生普遍存在读不懂史料,理解史料困难的困惑,这说明当前历史课程
“ ” “ ”实施中对学生 史料实证 素养的培养有所忽视,学生 史料实证 的素养亟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