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经验交流精选多篇

VIP专免
3.0
2024-08-17
999+
67.11KB
1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第一篇:培养孩子的经验交流
培养孩子的经验交流:在有效期内 做合格父母
真的很高兴能和小学的家长一起聊聊孩子培养的话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大家的孩子
小,还有很多发现问题改正问题的机会,等到孩子大了做父母的也就失效了,即使明白了
教育孩子的道理也属于后知后觉,来不及了。我看过家庭教育的 33 个信条,总结的很有
道理,有很多条都和我的实际做法不谋而合,其中第 27 条写到在孩子 3岁前后,他的身
边最好有一个无为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 9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积极的权威型父
母。在孩子 13 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个消极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严后松,
无效的教育是先松后严。我欣赏的还有一句话:做父母是有效期的,孩子是上天送给我们
的礼物,当你不珍惜的時候,他就把這份甜蜜的礼物收回了。
正常我应该这么介绍自己的儿子,他小学六年 12 次获得山师附小的特优生,在班里是中
队长,学校是大队委,天天执勤,每周播音,是学校十佳少先队员,济南市中小学生信息
技术大赛二等奖,山东电视台少儿频道优秀小记者。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外国语学校和山大
附中,目前是山大附中初二在校学生,担任班长,学生会自律部副部长,演讲朗诵社社
长,第一学期末考试班级第一,级部第九,第二学期期末班级第一,级部第二,获得一等
校长奖学金,多次主持全校大型活动,学校年级辩论赛中四轮胜出,和队友一起获得冠
军。但是我更愿意这样介绍自己的儿子,他懂得分享,所有喜爱的东西愿意与朋友共享;
他遵守秩序,从不乱扔垃圾、违章横穿马路;他关爱家人,知道心疼和体贴父母长辈;他
明白职责所在,学习自觉自愿,追求上进卓越;他礼貌待人接物,能做到为别人开门、等
电梯,在快餐店饭后把餐桌收拾干净恢复原样;他善于沟通交流,听得进去道理,从不行
无礼之事。尤其是进入中学,让我更加欣慰的是他热爱运动,喜欢上了篮球,他为人谦
和,热心公共事务,把大把的精力用在了学习之外,成绩上又能保持适当的名次。说起开
门等电梯,我想到不久前在微信上传播的一篇小文章:你有扶门的习惯吗?欧美国家几乎
所有的人都有在公共场合扶门的习惯,走在前面的人都会回头看一下身后有没有人,然后
扶着门等身后的人过去,这个小小的动作体现的是礼貌和教养,是郎咸平教授得出自己不
如师弟混得好的大道理。教育无小事,但教育全是来自于小事。教育孩子的经验我不敢
谈,想有几句话和在座的家长们分享,这是我自己的观点,也是我培养孩子的行动指南:
一、每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父母是最好的开掘者
我们来看一下世界最优秀的哈佛大学录取的学生特点吧:1. 优异的学术成绩和研究能
力;2. 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3. 非凡的特长表现;4. 独特的个人经历和背景。组合起
来哈佛大学的录取要求主要是三个方面:学术能力和水平、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个人品
质,这其中只有一条与我们平时所说的学习好有点儿关联,但又不一样,学术成绩指的是
在某个领域有所创新有所建树,而绝对不是能够用别人教给你的办法解题,也不是在考试
中获得高分。对照哈佛的招生条件,大家觉得是靠学习成绩好考上容易些,还是靠独特的
个人经历上哈佛容易些呢?(比如登上珠峰,比如在山区支教一年,比如骑车环游中国)
我有一个同学1995 年去了美国,在那里生育培养了两个孩子,她告诉我,上小学的时
候,老师在班里评出许多个 no1,几乎每个孩子都是第一,只是在不同的领域,孩子自己
找出自己的优点,老师和父母也帮助孩子发掘并培养孩子的优点,有人是数学王子,有人
是歌唱天才,有人棒球打得最好,有人折纸折得最漂亮。无论将来的理想是做一名卡车司
机还是一个面包师都会得到真诚的鼓励。无论我们接受与否,事实就是这样,不可能每个
孩子都学习好、考试棒,将来能成为专家、官员和企业家也只是凤毛麟角。但每个孩子一
定有他的长处和闪光点,现在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孩子的每一个长处加以培养
和鼓励都有可能成为我们孩子现在的喜好,和将来谋生、创业以及成功的基础。另外一个
不争的事实是恢复高考以来,各省的文理科状元都没有成为任何一个领域的佼佼者。还有
“ ”所谓第十名现象:第十名左右的小学生,有着难以预想的潜能和创造力,让他们未来在
事业上崭露头角,出人头地。这里所指的第十名,并非刚刚好第十名的学生,而是指成绩
中庸的学生。根据研究者解释,这个群体的共同特征是:他们受老师和父母的关注不那么
多,学习的自主性更强、兴趣更广泛。至于名列前茅的学生因为得到父母、师长过分关
注,过分强化学科成绩,反而扼抑了潜能和学习自主性。
所以说比较起来,我们这些所谓优秀孩子的家长,将来孩子的成就很可能比不上排名中游
的孩子。无论孩子现在在学校的表现处于怎样的层次都不代表将来的好与坏,他们都是一
座有着无穷潜力的金矿。
二、做父母是有效期的,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不具有可逆性
一篇文章写道去朋友家的时候见到了他的大女儿,18 岁了,和男朋友同居,抽烟、刺青、
穿着暴露,对客人没有礼貌。而十年前,姑娘 8岁的时候也在朋友家见过这个孩子,当时
她很有绘画天赋,能够三两笔就描绘出酒瓶和樱花,父母对于朋友们的夸奖很是受用,只
是不肯花费时间和精力在孩子艺术方面的培养上。文章的作者最后写道:突然惊觉10 年
过的好快,好像才昨天的事情,我不认为她的父母現在有资格去批评他們的女儿, 因为
一直以来,她的父母只顾着自己,从没重視过她的教育问題。現在才想教育已经不可能
“ ” “了,理由很简单,那就是因为父母的教育功效已经 过期 了。而且她的父母在 有效限
” 期內也没努力过。 孩子在小的時候,父母对他们来说是万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这
“ ”就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時期。 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時期,父母的 有效限期 就快到
了。该说的,该教的,该做的,都应该早就都做足了,是到了验收的時候了。 这验收的
“ ” 是父母的教育方針,也是孩子对外界的应变能力。 过期 后的父母再怎么努力,也比不
过10 年前来的有效了。 要认知收手和承受的事实。 我突然很感叹,我告诉我自己,我必
须要在黄金时期内帮我的孩子做好面对未来的准备。因为时间一转眼就过了。我不想将来
只有叹气,摇头的份。是呀!父母是有限效期限的,小孩是或上天送给我们的礼物,当你
不珍惜的時候,他就把這份甜蜜的礼物收回了。
有人把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分成四个阶段:黄金期(12 岁前)、生铁期(青春期)、青铜期
(大学到有孩子之前)、白银期(有孩子之后),非常有道理。0到12 岁是黄金期,这个
阶段,父母是孩子的上帝与偶像,他热爱你、亲昵你、学习你、崇拜你,你对他施加的是
一生最初也是最大的影响,孩子是父母的小宝贝、跟屁虫和好朋友,这个阶段就如同烧制
瓷器的和泥和制胚阶段,几乎是你怎么引导他怎么成形。我的建议在这个不长的效期内让
我们放弃一些应酬、娱乐甚至是对仕途对金钱的追求,当这些与我们教育孩子、引导孩
子、陪伴孩子相冲突的时候,你要作出决定:是放弃有效期内父母的义务还是放弃那些 20
年以后回头来看不过是过眼云烟的功( 请收藏范文海 网:WWW.hAoWoRd.COM)名利禄。中国
人的平均寿命接近74 岁,50 岁以后的人生幸福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你在陪伴孩子的前
十年做出了怎样的引领和付出。
三、好习惯是养成的,不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是父母与孩子一起养成的。
这里说说我的做法和体会:我很庆幸孩子一年级的时候我的工作不太忙,下课后我常常能
陪他一起写作业,姥姥总是第一时间送上一杯水,切好一盘水果,放好牙签送到孩子的案
头,我的要求是进门可以上厕所、洗手、喝水,除此之外的任何活动都要在作业完成之
后,开始的时候我陪着他,同时也是监督他,低年级的拼音是个难点,我的孩子掌握的不
错,但是也有一点我觉得是个失误,孩子的错别字比较多,每次考试都要因此失分。上个
假期我们一起把一年级以来的生字重新复习了一遍,但是效果仍然不太明显,显然是再次
印证了初始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和学习的结果一旦形成,改变将会变得十分艰难,所以一
定要在我们可以掌控的最初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收益。
我们家还有一个好习惯,在孩子教育方面坚持一致性,从不出现爸爸妈妈两个声音,我们
坚持小事不苛刻,大事不妥协。大家可能会问大事小事怎么区分呢?我认为有可能影响到
孩子的品质,性格和世界观的事叫做大事,大家说还是不好界定,那就举个例子五一我和
朋友一家去长岛旅游,夫妻两个带着四岁的女儿,家庭富足,北京上海都有别墅,41 岁有
的这个闺女,夫妻俩疼爱孩子几乎不让孩子喝饮料,白水一直是主要的饮料,因为有人招
待,每顿饭给孩子上果汁,夫妻俩也没拒绝主人的好意,第三天去景点玩,孩子口渴了,
不喝清水,要饮料,到这个时候都是小事情,无论给孩子买还是不买都无关孩子的性格品
质的养成。爸爸说不买,从小你就是喝清水长大的,清水最解渴,结果孩子不答应,先是
撒娇后是哭闹,这个时候就变成了大事。什么大事,那就是你要做出选择,将来你的孩子
会以什么样地方式提出和达成她的诉求,撒娇、撒泼甚至要挟如果能让她最初在父母身上
得偿所愿,久而久之当她上学工作之后呢,谁来代替你迁就她满足她。值得欣慰的的是最
终夫妻俩一致坚持给孩子要么喝白水要么渴着,最终孩子喝了白水。我可以比较自豪的是
我的儿子是个懂事理讲道理的孩子,十二年来从没以类似的方式达成一桩心愿,其实四岁
以后他就知道这一招没有用,所以也就不会去尝试了。
教育男孩可能和女孩有不同的方式,但有一点应该是共通的,那就是教育孩子做一个讲道
理有担当的人,我们从他 4、5岁开始就和他商量事情,一家人共同作出决定,无论什么
要求我都不会用简单的行与不行来答复,而是把为什么可以为什么不可以讲给他听。他是
个男孩子,需要照顾妈妈,只要有重一点的东西需要拿,都会让他先拿,拿不了的妈妈再
拿,我希望他做一个有担当的男子汉。
还有一个习惯我认为很好,从儿子开始认字我就常常把要表达的关爱、希冀或者不满前一
天晚上写下来,放在他书包旁,开始用很多拼音,后来就全成了文字,第二天一早他会认
真地看,看完会沉默一会儿,若有所思,我在用行动告诉他,爱不仅仅是内心的牵挂,也
要温情地表达;从七岁开始我在他每一个生日的清晨会写给他一封长长的信,少的时候
3、4千字,多时5、6千言,在信里我会带着他一起回顾我们一年中值得记忆的美好片
段,我会表达爱意、关怀和自豪,我会和他探讨读书、锻炼和旅游,告诉他什么是真正的
快乐与幸福,告诉他我们希望他成长为怎样一个男子汉,一点点地传授给他行事做人的道
理,这些信他都会认真地收好,我觉得很多道理他都记在了心里,也反映到了日常行动
中。高年级他有了手机,我会常常给他发一些百科知识、历史典故、诗词名句给他,他的
收件箱里存得满满的都是这些内容,我想最起码他会偶尔翻出来看,对他增长知识一定有
一些帮助,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些闲暇,关键是你有没有带一本书在身边,又是否愿意动
动手指,传达给孩子一些有用的东西。
我们爱孩子但并不宠他,更不随时盯着他,我告诉他他有他的主要任务,自己来管理,我
们有我们的工作和娱乐,我们来经营,他是我们生活的重点但不是全部,四年级以后我么
摘要:
展开>>
收起<<
第一篇:培养孩子的经验交流培养孩子的经验交流:在有效期内做合格父母真的很高兴能和小学的家长一起聊聊孩子培养的话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大家的孩子小,还有很多发现问题改正问题的机会,等到孩子大了做父母的也就失效了,即使明白了教育孩子的道理也属于后知后觉,来不及了。我看过家庭教育的33个信条,总结的很有道理,有很多条都和我的实际做法不谋而合,其中第27条写到在孩子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无为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积极的权威型父母。在孩子1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个消极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严后松,无效的教育是先松后严。我欣赏的还有一句话:做父母是有效期的,孩子是...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