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征文(干部)

VIP专免
3.0
2024-08-18
999+
39.24KB
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中国梦征文(干部)
——国 科教新城 了我的梦际 圆
初到昌平-梦想生活 行渐 渐远
XX “ ”年春天,一纸调令把我调到位于昌平区卫戍区某部。对于自己能来 皇城 根下工
作,内心充满了期待和憧憬。依稀记得,报道的那一天风很大。我一直催促哥早点走,但
家人说都在同城,劝我不要着急。吃过晚饭后,我们才开车出发。汽车和家渐行渐远,隔
着车窗看着北京城川流不息的车流和昏黄的路灯,我的心开始想象新单位的概况。可能是
我兴奋的心情不太平静,也或许是路况不熟悉,反正行驶了好久。汽车越来越颠簸,最后
连路灯都消失不见了,我的心也随之不断下沉。几经辗转我们终于来到新单位,在政治部
履行完相关手续后,我也被安顿下来。新单位给我最直接的印象是穷乡僻壤、基建薄弱,
和我想象中首都部队标准化建水平相去甚远,而这里的环境和条件,更与我期待的大相径
庭。周边没有图书馆,更没有大型购物中心,营门外连公交车都不通,有些连队还住着平
房,春天的冷风像躲避鼠疫一样地向屋里灌。我曾一度怀疑自己是否身处首都,经过一段
“ ” “ ”时间确认后,我戏谑地把这里称为 首都的边陲 、 北京的西伯利亚 。还记得,我儿时的
理想能成为一名大学老师,传业受道解惑,桃里满天下。军校毕业后,渴望能生活在高校
周 ,暮年持卷恬静生活。想起老部 , 地 省会城市近郊,周 不 有便捷的交通边 队 虽处 边 仅购
物,还有让我流连驻足的高校园区,工作闲暇时,我经常在学校绿茵场漫步,每到周末还
可以去礼堂聆听喜欢的讲座,偶尔也可以倾听象牙塔里那帮莘莘学子侃侃而谈。那里的一
切,似乎离我的梦想很近,但现在似乎都成为我永远逝去的梦。
见证发展-梦想生活令人期待
时光如逝,岁月如梭。转眼到XX 年底,我面临人生第二次就业抉择,转业到地方工
作。那时我可以有两个选择,一是选择父母户籍所在地,(父母的户口都在石景山区)另
“外就是部队所在地。想想初到昌平的景象,再看短短几年的变化,昔日部队门前泥泞 坦
”克道现已被柏油公路替代,并且被两边带有景观气息的路灯映衬着。部队生活小区通往
市区、各城区的公交线路也相继通车,在小区800 米远,坐落着有一所中国最大的民办大
学,校园里随处可见各种欧洲风格建筑群,图书馆、教学楼、阶梯教室群、标准塑胶田径
场、绿茵足球场、大型健身房等基础设施。如今的昌平即不失都市的便捷,也别具乡村秀
美的气息。相比老城区她更多添了一份恬静与宜居。最终我放弃了进城区工作的打算,选
择到昌平区水务局工作。因为,不论是在卫戍区部队学习生活,还是转业后水务局工作,
“ ”我都见证和参与了昌平这块皇家福地 的蓬勃发展。
参与建设-梦想生活触手可及
“随着北京作为新兴国际化大都市地位的日益提高,昌平区紧抓机遇,确立了打造 京
” “ ”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 为目标,构筑 两轴两带、三城多点 的产业布局。为了进一
步优化经济结构,我作为一名普通公务员,积极参与了温榆河水质还清、污水治理、集中
关闭煤炭、废旧回收以及乱采砂石整理等专项行动。昌平区委、区政府通过系列举措,使
区域 逐步 型升 。 如今,一条乘 、两条高速 通昌平区南北,除了 人经济 实现转级 现 铁 贯 给 们
——来便利的交通, 有北京最大湿地公园 万 河森林公园。 个 占地面带还亩滨 这总 积约
11643 亩的公园,是目前市区最大公园朝阳公园的两倍,水域景观达 5000 亩左右,水面最
宽处超过1000 米。滨水流域丰富的自然资源,诱人的宜居品质,将吸引更多的人迁徙昌
平, 昌平。我相信,未来的昌平将是一幅充 代生活气息的山水人居画卷,悄然展热爱 满现
现在人们的眼前。直到今天,我都为自己转业去向的正确选择感到庆幸与满足。因为,现
在的生活与我梦想的生活那样接近。
融入昌平-梦想生活美梦成真
我对高校文化有一种深深地情结。我一直渴望自己生活在高校浓郁的人文气息中,沉
浸于文化氛围的气息里,与爱人相濡以沫,让孩子在简单文明的环境里茁壮成长。其实,
于昌平高校的 速 展,也是我 工作地重要的原因,那 北京城的教育 源以对飞发选择转业 时 资
海淀为首,但昌平区作为远郊区县,科教资源却日渐丰腴。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中央财
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一大批高校相 落 ,使得昌平区高等教育密集 一步经继 户 优势进
凸显,而石景山区高等教育学院却相差甚远。现如今,昌平区科教资源更加丰富,拥有中
国政法大学、中国石油大学、 北 力大学等华 电 30 多所高校,同时还有清华大学核能技术
研究院等 110 多家科研机构。特别是沙河大学城的建立后,昌平的科教资源优势不断壮
大。她不仅为昌平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更为昌平储备了优质的人才和丰富的智力资
源,通过高校带动效应,会进一步满足高科技研发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端人才的需
求,促进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促进全区经济社会整体提升。我居住的小区和沙河大学城仅
有十分 的 程,每每 我流 遐想,我似乎看到了一个以高等教育 中心,融学钟车 经过总让 连 为
习、工作、居住、生活为一体的现代化的学园都市。
标签: #征文
摘要:
展开>>
收起<<
中国梦征文(干部) ——国科教新城了我的梦际圆 初到昌平-梦想生活行渐渐远 XX“”年春天,一纸调令把我调到位于昌平区卫戍区某部。对于自己能来皇城根下工作,内心充满了期待和憧憬。依稀记得,报道的那一天风很大。我一直催促哥早点走,但家人说都在同城,劝我不要着急。吃过晚饭后,我们才开车出发。汽车和家渐行渐远,隔着车窗看着北京城川流不息的车流和昏黄的路灯,我的心开始想象新单位的概况。可能是我兴奋的心情不太平静,也或许是路况不熟悉,反正行驶了好久。汽车越来越颠簸,最后连路灯都消失不见了,我的心也随之不断下沉。几经辗转我们终于来到新单位,在政治部履行完相关手续后,我也被安顿下来。新单位给我最直接的...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