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杨善洲的人物事迹

VIP专免
3.0
2024-08-18
999+
45.31KB
6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寄语:关于杨善洲的人物事迹为范文海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
助。
善洲的人物生平杨
杨善洲(1927.01—20xx.10) ,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 施甸县姚关镇人, 1927 年1月
生,1951 年5月参加工作,1952 年11 月加入中国共 党产;是中共云南省委第二、第三、第
四届省委委员,云南省第五、第六届人大代表,第六届人大会委员,1988 年6月退
休.;20xx 年感 中国十大人物。动
杨善洲同志 1951 年参加革命工作, 任施甸区、 主要 ,担任保山地委 近历 县 领导 领导 20
年,工作 37 年来,始 保持 苦朴素的本色,廉 奉公、全心 民,勤 工作, 保山终 艰 洁 为 奋 为
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8 年6月退休以后,他主 放弃 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 大亮山 林 ,动 进 县 兴办 场
一干便是 22 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 5.6 万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 87%以上。把昔日的
荒山秃岭变成了今朝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不仅如此,他还带领群众修建了 18 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 4公里余地输电线路,使深
居大亮山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
杨善洲同志于 20xx 年10 月10 日15 时8 分因病医治无效,在云南省 保山市人民医院逝
世,享年 84 岁。
善洲生平事迹杨
1.植树绿荒山
1988 年4月,60 岁的杨善洲同志光荣退休。时任省委书记的 普朝柱代表省委找他谈话,
“让他搬到昆明居住,并说还可以到省人大会工作一段时间,杨善洲婉言谢绝了: 我要回
”到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 。大亮山位于保山市施甸县城东南约 50 公里,
海拔在 1800—2619 米。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上世纪六、七十
年代,由于当地 社会 展滞后,当地 民缺衣少粮,就开始大 模的 林开荒,原本经济 发 农 规 毁
翠绿的大亮山生态遭到极大破坏,山光水枯,荒凉空旷,山石裸露,山间溪流逐年减少乃
“至枯竭,当地农民饮水大多要到几公里外的地方人挑马驮,周边十几个村也陷入 一人种
”三亩,三亩吃不饱 的贫困境地。为了增加粮食产量,村民只有进一步开荒耕种面积,导
致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杨善洲选择了大亮山,就是为了改变家乡的生态环境,造福家乡人民。他说: 我是在兑
现许给家乡老百姓的承诺,在党政机关工作多年,因为工作关系没有时间回去照顾家乡父
老,家乡人找过我多次,叫我帮他们办点事我都没有答应,但我答应退休以后帮乡亲们办
一两件有益的事, 下的承 就要 。至于具体做什么, 考察我 是 后代人许 诺 兑现 经过 认为还 为
”造林绿化荒山比较实在,这既对全县有利,也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有利。
“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 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和锯木树都不
”长。 然而,杨善洲创办林场的设想和决心没有被动摇。他请地、县林业部门的领导和科
技人员到大亮山上作多次调查研究。他们带着帐篷,风餐露宿,徒步 24 天,对姚关、旧
“ ”城、酒房等地进行了调查。经过调研,更坚定了杨善洲改变大亮山面貌、 种树扶贫 的决
心,并将场址选在施甸县的旧城、酒房、姚关 3个乡结合部的大亮山。
林场成立大亮山造林指挥部,杨善洲亲自担任指挥长。成立当晚,他们在用树枝围起的简
易帐篷里,围着火塘召开了第一次造林会议,把林场职工分宣传动员、整墒、育苗三个小
组,要求抢在5、6 月份雨季来 前育下能种万 以上的 苗。 到达大亮山的第二天,临亩 树 杨
善洲把大亮山社的社长找来,召开了一个小型会议,把他们到大亮山的目的意义都讲明白
了,希望得到大亮山社的支持。大亮山社的社长李宗清见到老书记身先士卒,早感动得不
“得了。他连声说: 老书记你这么大年纪的人,不住城里住山里,为的是给咱老百姓造
福,咱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办什么事,就老书记一句话,说什么我们都支持!”
1999 年11 月,手提砍刀 修枝 , 善洲不幸 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给树 时 杨 踩
年后他又拄着拐杖 意爬上了大亮山。开始 林 那几年困 很大,但是 善洲 苦执办 场 难杨 艰 奋
斗,尽量少花钱多办事。没有钱盖房子就花7000 多元钱盖油毛毡房 40 多格,一住就是8
年,有三个 工住了职9年半才出去。没有 具,就地取材自己 手, 公桌、板钱购买农 动 办
凳、床铺都是自己动手做的,晚上照明没有电,每人买一盏马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杨善洲同志意识到大亮山林场要发展壮大,必须顺应市场经济的大
潮,改变传统单一的经营方式,进行多种经营。建场之初,杨善洲主要以种植华山松为
主,在党的十四大后,他感到仅仅种植华山松不能最快的产生效益,林场要以林养林,要
提高经济效益。于是,他们从广东、福建等地引种龙眼树苗,开辟了龙眼水果基地。施甸
县的立体气候十分突出,高海拔地区常年云遮雾罩,是种植茶叶的好地方。酒房乡供销社
茶厂生产的袋装黑山银峰茶,1994 年曾荣 省 品称号,供不 求。他 从中获农业厅优质产应 们
得到启示,也建立了茶叶生产基地,还专门投资建了一个粗茶叶加工厂;另一方面,杨善
洲号召林场职工开拓新的生产经营领域,他和林场职工的努力下,大亮山林场没有几年时
间,就红火起来了,家业扩大、经济效益也逐步显现出来。 为了搞好多种经营,他们办
起了茶叶基地,又建起茶叶精制厂,茶树也长得有半人高了,但正在这时,发生了一场鼠
患,一只只肥大的老鼠几夜之间就把三分之二的茶树啃死了,人们辛勤多年的茶园毁于一
夜。面对这挫折,有的人畏缩了,但杨善洲却没有被困难压垮。他鼓励大家,茶园毁了可
以重新种植,人的精神垮了,事业就真正完了。他要职工振奋精神,重新与大自然搏斗。
初建林场的 3年,他 好不容易种活了将近们3万亩华山松,有近400 亩松树被一种叫紫荆
泽兰的毒草侵扰死了,杨善洲又鼓励职工不要泄气,振奋精神重新再干。在他的鼓舞下,
林场职工始终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
杨善洲虽然是大亮山林场的义务承包人,但他并没有从林场拿钱。最初的几年里,林场只
给他补贴 70 元伙食费,后来调到了 100 元。不仅不要钱,杨善洲还经常要给林场贴钱。
林场在山下办了一个水里基地,招了一些临时工,碰上林场经济困难的时候,杨善洲就把
自己的退休金拿出来用于发工资。大亮山的生态修复,使一些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得到保
存。林场珍稀动物有黑熊、豹子、猕猴、凤头鸟、野鸡等,植物有桫椤、银杉、楠木、白
杏、雪松等,山石裸露的现象消失,风调雨顺,周边居民修枝打杈就能解决烧柴问题,通
过合理采收干巴菌等山珍实现增收。20xx 年9月至 20xx 年5月,保山遭遇了百年不遇的
特大干旱,但由于大亮山的植被非常好,涵养的水源多,水量充裕,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
用水在干旱期间仍然充足。20xx 年4月, 善洲将活立木蓄 量价 超杨积值过3亿元的大亮山
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
2.坚守精神家园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杨善洲同志 60 年如一日,始 定共 主 理想信念,牢 党的宗终坚产义记
“旨,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他曾说: 我 1952 年入党,其 当实时
自己没想到入党,觉得自己条件不够,是组织上看我表现不错,把我确定为重点培养对
象。随着思想觉悟的提高,越来越觉得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共产党的宗旨
是全心全意 人民服 , 大目 是使整个中 民族富裕起来, 正是我一直想做的事为务 远 标 华 这
” “情。入党后,我很快找到了人生方向和奋斗目标。 他还说: 我是共产党员,哪能光想着
自己?把自己的家庭搞得富丽堂皇,别人却还过着艰难日子,那么,我们常说的完全、彻
底地为人民服务,不是成了骗人的假话吗?无 在什么 候,何种 境中,我 都不能忘论时 环 们
”记了党的根本宗旨,都应该把坚持党的宗旨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1964 年, 善洲担任施甸 委 , 上提出把他 人 城 口,他杨 县 书记时 组织 爱 转为 镇户 谢绝
了。1978 年, 部 有文件 定他家除大女儿外,都符合 城的条件。当 部 写组织门规 进 组织门报
“告上去时,被他要求撤销了。他说: 身为领导干部,我应该带个好头。我相信我们的农
村能建设好,我们全家都乐意和 8”亿农民同甘共苦建设家乡。
1975 年夏天,家里的房子因年久失修,每逢下雨便到 漏雨,全家老小 在无法居住,妻处 实
子张玉珍专程跑去找杨善洲拿点钱给家里修房子,杨善洲掏出身上仅有的30 元钱交给妻
“子,说: 你先拿这30 ”元钱回去,买几个瓦盆接一下漏,暂时艰苦一下。 张玉珍接过30
……元钱,含着泪水回到了老家 。1995 年, 善洲退休回到大亮山种 。出于 善洲杨 树 对杨 进
城给林场办事住宿方便考虑,全家想方设法借了5万多元钱在施甸县城的附近买了一块地
盖起了一间房子,妻子张玉珍找杨善洲凑钱还账,杨善洲东拼西凑拿出了 9600 “元。 你一
辈子就攒了这么点钱?” “老伴问。杨善洲摆了摆手:别人不理解我,你还不理解我?我真
的没钱!”张玉珍只好又一次含着泪水回去,把刚盖起来还没住的房子卖了。
1986 年,姚关 的一位副 在 善洲家看到老 的老伴和女儿 正在吃包谷 ,得知乡 乡长杨 书记 们饭
老书记家里的粮食不够吃只好用包谷掺在饭里时,这位副乡长流泪了,当即让乡民政给老
“书记家里拉去了两袋救济粮。杨善洲知道后,批评了他: 好多人家连包谷饭都吃不上
”呢,接济要接济比我们更困难的家庭。 他叫家里人将送来的粮食退了回去。
1988 年,当 板 庄的地委工作 接到板 宗家山村 春 老人的申。老人去时驻 桥汉组桥镇 杨 兰诉卖
猪,半路上被人截住,一口咬定是老人偷了他的猪,并扯着老人来到了地委工作组要求主
持公道。工作组负责处理此事的人听信了对方的话,责令杨春兰老人立即将猪还给对方,
并罚款 80 元。老人含冤叫屈告到了工作组。杨善洲得知此事后,马上责成工作组与地委
“信访办公室的干部进行调查核实,他说: 我们处理的任何小事都可能是关乎群众切身利
”益的大事,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马虎行事,不能伤了群众的心。后经调查核实,原来
杨春兰所卖的猪是别人偷了转卖给他的,他自己毫不知情,工作组还了他一个清白。
3.淡泊名利的他
摘要:
展开>>
收起<<
寄语:关于杨善洲的人物事迹为范文海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善洲的人物生平杨杨善洲(1927.01—20xx.10),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1927年1月生,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党产;是中共云南省委第二、第三、第四届省委委员,云南省第五、第六届人大代表,第六届人大会委员,1988年6月退休.;20xx年感中国十大人物。动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任施甸区、主要,担任保山地委近历县领导领导20年,工作37年来,始保持苦朴素的本色,廉奉公、全心民,勤工作,保山终艰洁为奋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1988年6月退休以后,他...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