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论文8000字(精品多篇)

VIP专免
3.0
2024-08-18
999+
52.38KB
10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编辑]汉语言文学论文 8000 字(精品多篇)为范文海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
习工作带来帮助。
本科 言文学 文 篇一汉语 论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应用型人才。1997 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颁布新的世界教育分类
标准,增加了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工程型人才相对应的应用型人才。所谓应用型
“ ” “人才,是指 适应社会需求、动手能力强、基础宽的多面手 。它包括如下涵义: (1)在专
业知识的掌握上以基础为主;(2)在知识结构上要求面比较宽;(3)在综合素质上要求实践
能力强;(4) ”在培养方向上以社会适应性为主要特征 。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对应的,是应
用型本科大学教育建设的推进。我国在 1998 年将高等教育大众化正式列为国家高等教育
事业的近期发展目标。此后教育部又在 1998 年颁布的《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中指出,到 20xx 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接近 15%;随后,1999 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
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作了更
为明确的表述: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到 20xx 年,我国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
入学率从现在的 9%提高到 15%。而早在 20xx 年,教育部就在长春召集了一批国内高等教
育专家学者、大学校长专事研讨关于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问题。此外,在 20xx 年11 月21
“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东莞理工学院调研后,更是指出应当把 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
”才、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的理念转化为实践过程,办出自己的特色。以此观察汉语言
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思路可以看出,虽然汉语言文学专业是高等院校科系设置中一个最普
遍的基础性文科专业,但其应用性常受到质疑。事实上,在承载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
及夯实基本功的基础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要求与传统理论基础要求之间非但不矛
盾,更是一种相通。从就业的角度出发,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学生,经过了四年的专业
训练,得到了理论性、基础性的综合培养。这种培养模式使得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拥有
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同时也因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普遍具有较好的文学素养、写作能
力、口头表达能力,社会认可度较高,可担任新闻出版、广告文案策划和行政管理等各种
类型的工作。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文学与传媒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三个方向共同具有的应用型特征,即
同样需要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和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转型
思考可以率先从这两点出发。
第三,正是基于社会需求与文学与传媒系自身的特点,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向应用型转型的
过程中,我们强调以加强读写能力为基准,提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大一学年完成 100 篇
内容、题材不限的作文;大二学年完成 8篇读书报告并做汇报,大三学年考核学年论文,
大四学年提交毕业论文,从而保证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锻炼与
提升。
“ ”二、阅读能力 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转型
从阅读能力这个角度出发,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大二学年完成 8篇读书报告并做汇
报,其主要目的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就实际情况而言,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普遍存在阅
“ ” “读量不够的情况。首先,从大环境来看,读书所需的 学须静也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
”宁静无以致远 的氛围被就业率和找工作的惶恐打破。其次,就学生个人情况来说,有部
分是被调配至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即使第一志向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也因为应试教
育的原因,自身的阅读量、文学感悟能力都需要补课。再次,就课余时间而言,学生的兴
“趣更多被新媒体、互联网所吸引,作为知识获取的阅读行为更少了。据相关调查,因为
学生缺乏像过去中文系那样系统地朗读、背诵、演讲的训练,学生们口头表达能力也受到
影响,一些学生未曾说话先脸红、发音不准、吐字不清、重复啰嗦、语病较多。同时,因
为阅读作品较少,在写作方面占有的材料有限,写文章文思枯竭,下笔离题,语句不通,
”套话、空话较多 。就应用型人才培养而言,大二学年完成 8篇读书报告的阅读训练重在
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形成高质量的读书报告,并在大二学年末举行
读书报告会。这样规范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更多地注重对学生进行经
典阅读、深度阅读、专业阅读的训练,而最后的读书报告会既保证了读书报告训练项目的
完整性,也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所锻炼。这样的规定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8
篇读书报告不仅仅是看了 8本书就能够完成的。就一本书进行写作,必然会涉及其他相关
书籍。这种延伸式阅读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习得获取相关知识的渠道。从汉语
言文学专业应用型角度出发,作为师范专业的汉语言文学,根据 20xx 年7月颁布的《全
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02 年修订版)》的要求,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要加强文学教
育。而反馈到教师培养这个环节,相应的也需要培养教师的文学感觉。文学感觉的培养正
是通过对原典、经典的阅读所获取的。以南京大学文学院本科课程设置为例,其在汉语言
文学专业学生就读大一下学期便安排专门的博导课程,目的是引导本科生认真阅读原典、
经典,扩大阅读量。
根据南京大学本科课程设置,在大二时,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已接触核心专业课程的一
半,在这个时候集中指导专业、深入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习惯非常有效。此外,暑期班
以提交论文这样的考核形式,有助于完成大三学年的学年论文,也为大四毕业论文提供演
练和思考。我们则可以通过大二学年完成 8篇读书报告的契机,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
进行阅读指导,也为他们接下来的学年论文写作和毕业论文写作提供练笔机会。作为非师
范的汉语言文学及文化传媒方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更加以应用型为培养目标。而无论是
新闻写作能力、文秘能力还是广告文案创作能力,都需要较强的文学素养,需要中文系学
生从所学的专业基础中提炼所需的文字功夫和文学素养,转化为自身认识世界、理解人性
的观察能力,并最终形成较强的工作能力。事实上,运城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也开展了本
“科生的13511”工程,这项工程基于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能说会写的基本要求,在
严峻就业形势下提高学生专业素质,通过长期的摸索和学习,运城学院中文系于 20xx 年
“推出了 13511 ”———工程 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读100 部书,背诵 300 篇诗歌散文,写
50 篇文章,练出一手好字,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此工程涵盖了汉语言和文学两大领域,
选录了诸多名家名著,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人文素养,切实锻炼学生的嘴皮子和笔
杆子,以更好地适应就业需求。
“ ”三、写作能力 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转型
值得一提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培养采用大一写作100 篇作文,大二写作8篇读书
报告并做汇报,大三完成学年论文,大四提交毕业论文的形式,参考自中山大学汉语言文
学专业的本科生培养。除了硬性的写作考核外,中山大学对应用文、新闻写作的重视也与
其他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有所区别。本科期间开设专业的写作课程,使中山大学毕业的学
子在任职新闻、行政等岗位时具备较多优势。此外,由于广州的媒体业较发达,中大学子
的特色恰好符合本地的就业趋势,故而他们的竞争力也比较强,甚至在工作后,本科的写
作能力训练也成为他们在职场中的核心竞争力。而中山大学校内的广播站、电视站、《中
大学子》,在同类学校中也是较出色的。《中大学子》每期从选题、采访到编写成稿都由
学生一力打造。这其中作为主力的多是中文系学生。事实上,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
“培养目标正是通过大量的写作训练,通过 扯紧一根线、抓好两突出、加强三个头、密切
” “ ”四结合 的方针得到了保证。所谓 扯紧一根线就是强化写作训练。写作训练包括写作
“ ”文、读书报告、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寒暑假写调查报告。所谓 两突出 ,就是在教
“ ”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突出社会调查、突出地域文化。所谓三个头,是指笔头、口头、
指 。笔 指写作、写字的 ,口 即是指口 能力的 ,而指 是指 技头 头 训练 头 头 训练 头实际电脑 术
的应用能力训练。而所说的四结合,则包括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写
作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的结合,校内与校外的结合。再次以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课程设置为例,大一学年讲授古代文学的徐雁平教授要求文学院学生每周写一篇数百字的
小论文,通过一个学期的小论文练习,培养学生的基本研究素养。而在大三学年,徐雁平
教授根据学生能力的现状,将论文写作要求提高为写作较为完整的研究论文。除了每次的
课堂点评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外,老师一对一的及时指导保证了学生习得知识的有效
性。除此之外,学生的论文也会在大三学年末结集成册,装订成书,题名《学文》印刷出
版,其中的校对、编辑和美编都由同学参与完成,极富实践性。从就业情况出发,用人单
位在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时很重视其在校发表的作品。如果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
在校期间发表作品多、成果丰硕,用人单位倾向于认为学生的能力强、水平高,乐于接
受。所以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提高人才质量,
提升学生的就 争力, 学生在激烈的就 争各句中站 脚跟。 学生而言,加 写业竞 让 业竞 稳 对 强
作训练是促进就业的一项保障。大一学年完成 100 篇文章的规定,不仅使学生锻炼了自己
的写作能力,也为他们正式发表作品提供素材。此外,在应聘时,学生可将自己比较满意
的作品装订成册,形成作品集,充分展现自己的中文功底。
四、小结
首先,因新媒体的普及和社会发展的变化,文学经典、文学原典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大减
弱,所以引导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加强对文学经典的阅读,让他们理解文学经典、主流
文学,是中文系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而通过要求学生深入阅读完成读书报告可以达到此
目的。同时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能动性。
其次,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才从高中繁忙紧张的生活中抽离,在大一阶段相对松散,
课余时间没有很好的利用。那么通过在大一时期约束他们完成 100 篇作文,可以有效调动
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同时也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事实上,学校的图书馆很不
错,但入座率并不高,这也是显示了本校学生还没有习惯运用图书馆这样的公共资源,而
采用相应的考核形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对公共资源的使用,有助于他们进入社会后保持
学习的习惯,知道如何借助资源解决问题。
第三,通过这样的考核形式,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有计划的读书,并使学生认识到读书计划
可以帮助自己合理地安排时间、监督自己的阅读活动,实现知识的系统化。在如今的信息
社会,真正的人才,必须具备极强的对信息的搜集、整合的能力,应用与创新的能力。这
种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认
识阅读和消遣的本质区别,特别是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去阅读那些对自
己学习和成长有益处的图书,使读书成为学习的延续,成长的滋养。
摘要:
展开>>
收起<<
[编辑]汉语言文学论文8000字(精品多篇)为范文海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本科言文学文篇一汉语论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应用型人才。1997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颁布新的世界教育分类标准,增加了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工程型人才相对应的应用型人才。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适应社会需求、动手能力强、基础宽的多面手。它包括如下涵义:(1)在专业知识的掌握上以基础为主;(2)在知识结构上要求面比较宽;(3)在综合素质上要求实践能力强;(4)”在培养方向上以社会适应性为主要特征。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对应的,是应用型本科大学教育建设的推进。我国在1998年将高等教育大众化正式列为国...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