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是社会人伦的基本道德价值_新闻价值人伦道德

VIP专免
3.0
2024-08-18
999+
37.69KB
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儒家思想从先秦两汉一直到宋代有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它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家的思
想,包括孔子的思想、孟子的思想、荀子的思想;汉代的时候,儒学成为和社会制度结合
起来的学说;宋儒继承了先秦两汉的儒学,也吸收了道家和道教的思想,吸收了佛教特别
是禅宗的思想,实现了空前的思想大汇流。朱熹创建了理学,使儒学成为系统的哲学思
想。
“ ” “ ”早期儒家把 敬 视作社会人伦甚至生之为人的基本价值。《论语》 为政 篇记载子游
“ ” “问 孝 的义涵,孔子回答说: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
” “ ” “ ” “ ”别乎。 今天言 孝 ,当然不是继续恪守 父母在,不远游 、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些
“ ” “ ” “ ” 信条,而主要是做到 持敬 。《论语》 八佾 篇也说: 为礼不敬,吾何以观之哉。 孔
“ ” “ ” “ ” “ ” “子强调 执事敬 、 修己以敬 、 行笃敬 。孟子在解释 义 的概念的时候,也说 行吾敬
” “ ”而已 。程朱等宋儒深悟此理,更大张旗鼓地提出 主敬 的观念。
“”敬 既是道德伦理,又是中国人和中国社会普遍持久的人文指标。可以看作是中国文化
“ ”话语里面的具有永恒价值的道德理性。先秦的儒家和宋儒提倡 主敬 ,目的是使中国人的
文化性格庄严起来。如果说,在宗教与信仰层面,儒家思想尚留有一定空缺的话,那
“ ” “ ”么 主敬 思想应是一种恰如其分的补充。 敬 虽然不是信仰本身,但它是中国文化背景下
通向信仰的直接桥梁。
“”敬 也是礼仪的核心和内涵。在一个礼仪活动中,如果没有敬,就没了庄严的美感。礼
仪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以及人和主体的对象化之间的关系,所需要掌握的距离、法度和尺
度,或者说是处理这些问题所体现出来的规则和态度。如果用一个概念来表达礼仪的内
“ ” “ ”涵,那就是 敬 。所以孔子明言: 为礼不敬,吾何以观之哉!朱熹对此语的解释
“ ”是: 礼以敬为本 。礼敬,礼敬,如果没有了敬,礼就不存在了。敬还须诚,还须恭,还
须肃,不诚之敬、不恭之敬,不肃之敬,都不是真敬。而非真敬则无以成礼。马一浮括而
“‘ ’ ‘ ’ ” “ ”归之: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一言以蔽之,曰 毋不敬 。 ( 开讲日示诸生)中国自
“” “”“”古号称礼仪之邦,主要是有 敬 存焉。如今社会习俗,非圣去贤,由敬转 肆 ,其
“ ”为 礼 者,早已空洞无物。
晚清迄今一百多年来,已往学者在研究中国传统资源在今天怎么发用的时候,有各种说
“ ” “ ” “法。有人说中国的儒家思想主要是 内圣之学,今天需要要开出外王 ,但怎样开出外
” “ ” “ ”王,不免困惑。 三纲五伦 的基本价值能不能简单照搬到今天?我觉得 敬 是一个很好
“ ” “ ”的入口。而且敬 是可以培养的,所以朱子说 涵养须用敬 。
因此当我们重建百年以还业已流失的文化传统的时候,特别是礼仪传统的恢复与重
“ ”建, 敬 之一字的提升、倡导、布化、推展,最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摘要:
展开>>
收起<<
儒家思想从先秦两汉一直到宋代有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它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家的思想,包括孔子的思想、孟子的思想、荀子的思想;汉代的时候,儒学成为和社会制度结合起来的学说;宋儒继承了先秦两汉的儒学,也吸收了道家和道教的思想,吸收了佛教特别是禅宗的思想,实现了空前的思想大汇流。朱熹创建了理学,使儒学成为系统的哲学思想。“”“”早期儒家把敬视作社会人伦甚至生之为人的基本价值。《论语》为政篇记载子游“”“问孝的义涵,孔子回答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今天言孝,当然不是继续恪守父母在,不远游、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些“”“”“”信条,而主要是做到持敬。《论语》...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