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半坡遗址导游词(精选31篇)

VIP专免
3.0
2024-08-18
999+
62.08KB
2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西安半坡遗址导游词(精选 31 篇)
西安半坡 址 游 篇遗导词 1
现在我们再来参观一下半坡各个时期的房屋:
这两所分别为半坡人早期居住的房屋。一所是圆形的房屋东西直径为 6.3 米,南北直
径6.7 米, 向南开,门 门宽 1.10 米, 两 有隔 ,中 的灶炕被后期的一个窑穴所破门 侧 墙 间
坏。另一所是半地下式的方形房屋,此房边长为 3.8 米,深为0.7 米,入口 斜坡式。入为
口两侧有四个对称的柱洞,灶坑居中,这所房屋的结构简单,但也比较潮湿。
再看这所半地下式的长方形房屋,此遗址东西长 4.4 米,南北宽3.2 米,深 64 厘米。
西部比东部高出约 10 厘米,形成了一个平台,是半坡人睡 的地方。挖掘 在房屋的觉 时 东
部发现了一些陶罐、箭头和盛贝壳的碎罐。这都说明了半坡人睡觉有固定的地方,放置东
西也有一定的顺序。
这个遗址是后期的房屋遗址。此遗址面积为 17 平方米,门向南开,地面上铺有一木
板,四周竖有 10 根大柱子,大柱子间用藤条连起一些小柱和木板,房子的里外都用草泥
涂上,这是最早的框架式结构的房屋。这座房屋已有了中国建筑的民族特点,为北方典型
的房屋形式。
陶窑展区
以围沟为界,东边为制陶区
陶窑展厅展出了半坡先民使用的陶窑一座。虽然陶窑已残,但还能看出内部结构和使
用方法。在遗址中我们一共发现了 6座陶窑。窑分为横穴和竖穴两种,由火膛火道,窑箅
和窑室组成。半坡早期使用的是横穴窑,后期使用的是竖穴窑,竖穴比横穴先进。陶窑是
人类第一次借助水,火的帮助,通过化学变化从而制作出的物质,制陶术是人类在大自然
斗争中一项划时代的发明创造。
半坡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种类繁多,大小各异。但由于陶窑体积较小,每窑每次只能
烧出 3—5 件小器或 1—2 件大器。 然使用木材作燃料,但温度却可以达到虽800—1000℃
左右。火候好时烧出的陶器硬度相当好,彩陶颜色纯正,不禁使人感慨万分。陶窑的形式
虽然粗陋,结构简单,但却完整合理。当时人们利用它烧出了人们的生活用品,也烧出了
“ ”色彩绚丽的彩陶艺术品,为当时人们的生息立下了 汗马功劳 ,也使原始文化大放异彩。
墓葬区
围沟北边为墓葬区,这里主要是埋葬成年人的公共墓地,埋葬的形式有仰卧伸展葬,
伏卧葬,屈肢葬等各种形式,但头部一律朝西。另外还有 5例为集体改葬的二次葬。这个
有名的墓葬遗址说明当时人们非但已经有了比较复杂的灵魂观念,而且已经有了葬礼这种
宗教行为。
当原始人类还差不多过着动物般生活的时候,他们还不能将自己同自然分开,对于自
身的生死没有那么关注。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大约四五十万年前,他们的尸
骨被随意乱扔,说明他们还没有产生灵魂观念,更不要说还会想到人死后灵魂将到另一个
世界继续生活的宗教观念。从考古发现,宗教最早产生于大约距今十几万年前的旧石器时
代中期,在我国山顶洞人的遗骸周围,就发现撒有含赤铁矿的红粉末,并有钻孔的兽齿,
石珠,骨坠等装饰品做为陪葬,说明当时就已经有了灵魂不死的观念和对鬼神的崇拜。半
坡遗址的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对于灵魂观念,鬼魂崇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因
而当时已有了较复杂的灵魂观念和墓葬方式如死者头部朝西,表明灵魂的去向,可能与是
否傍晚太阳在西方落下表明一天结束的观察中受到启发,认为人死后也像太阳落山,到西
方的另一个世界。半坡村墓葬遗址中,儿童和成人墓地分开,反映了人们已对灵魂做出区
别,相信冥间也有年龄层次的分别。此外,从墓葬中也可以看出仰卧伸展葬者可能为当时
氏族中地位稍高一点的人或一般的村民,而伏卧葬,屈肢葬者为当时氏族战争中被俘获的
人或者是一些因疾病死亡的人。人们认为他们因怨而死,死后灵魂无法安宁,一定会成为
怨鬼作祟于人间,所以必须用残酷手段处置他们,使他们无法作祟于人间,实行二次捡骨
葬可能是 尸体腐 以后灵魂才能最 从肉体中解脱出来 得自由或 生。认为烂 终 获 转
西安半坡 址 游 篇遗导词 2
各位游客您好!现在我们来到了久负盛名的半坡博物馆,它位于西安市东郊浐河、灞
河之间,建成于 1958 年,是新中国第一个反映原始社会的遗址博物馆,是黄河流域一处
比较完整的典型的母系氏族村落遗址,距今约6000 年左右,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
化。这种文化遗址于 1921 “ ”年首先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所以被命名为仰韶文化 。
“ ”由于在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彩绘陶器,因此仰韶文化也称为 彩陶文化 。现在博物
馆有两个陈列室和 1“ ”个遗址大厅,而半坡所处的灞、浐两条河流也是古代八水绕长安 中
八水的两条最重要的河流。
“ ”现在请大家看,台阶上的那建筑便是遗址大厅,大家可能注意到了 半坡遗趾四个醒
目的大字了吧,这四个字是由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如果仔细看,四个
“ ” “ ” “ ”字有一个字是错误的,那就是趾 字。按理说应该是 土 字旁,但郭老却写成足 旁。对
于这个,有人认为这是由于郭老一时喝多手下之误;但更多的人 郭老之所以 写是认为 这样
有他的用意的,它意味着我们的祖先从远古一步步的走向了现代。
遗址大厅
各位游客,请随我一同步入遗址大厅内去拜访一下半坡人吧!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些
沟、囿、陶、罐的大总体便是半坡遗址了。它是 1953 年春在灞桥水力发电厂建设施工时
偶然发现的,后来在陈毅元帅的建议下修建了该馆。而后,又从54 年秋到 57 年夏先后对
其进行了5次发掘,面积为 1万平方米。半坡分居住区、制陶区和墓葬区3个部分。居住
区是村落的主体,半坡属于新石器时代,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木制、骨制和石器。妇女是半
坡人中主要的生产力,制陶、纺织、饲养家畜都由她们承担,男人则多从事渔猎,在这里
我们既能看到人类童年时代的纯朴,也能寻觅到中华先祖艰辛的足迹。
在遗址中共发现房屋遗址 46 座,囿栏2处,窖穴200 多处,陶窑 6座,各类墓葬 250
座。其中成人墓葬 174 座,幼儿瓮棺 73 座以及大量生产工具及生活用具。
各位游客请看,在遗址大厅的中央,有一座复原后的圆形房屋遗址,不知道大家有没
有注意到它的不同之处。哦,对了,这座房屋与别的房屋不同之处在于它属于村落的最中
央而且面积最大,有 160 平方米,而村庄内其它的房屋面积小而且门都是朝南开,构成了
一个向心状,将大房子团团围住,这就从形式上反映了这座大房子的重要性。
大家知道这房子是做什么用的吗?这房子曾经也引起了许多考古学家和民俗学家的极
大兴趣,经研究我们知道了它的作用,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大会堂。这房子的一大用处
是供老人和孩子们居住的:这些老人当中可能包括岁数较大的妇女即母系氏族的酋长。另
一个作用在此举宗教礼仪活动:如儿童长大之后在此举行成丁礼。如果氏族成员们遇到了
什么问题,象劳动产品如何分配,对外族进行报复等问题,氏族成员都要在此举行议事
会,进行商讨。这房子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氏族成员受教育的场所。当一天劳动之
后,氏族成员围坐在火膛周围听有经验的妇女讲授生产生活经验。
西安半坡 址 游 篇遗导词 3
许多陶器上都绘有各式各样的纹饰:绳纹,网纹,几何形花纹和动物纹。纹饰中可以
看到有奔跑的鹿、跳动的青蛙、狰狞的猪面以及或静卧或腾跃、或追逐游泳的各种各样的
鱼纹。尤其引人瞩目的是有两头一身或两身一头的鱼,还有多身人面,鱼身鸟头的奇特形
象, 些朴素真切的 案,非常明确而又肯定地反映出 象的特征。半坡彩陶上的 可这图对纹饰
能就是民族 的起源。我国古 从 崇拜可以看出我 的祖先是非常富有想像力和幻图腾 时图腾 们
想力的,而且这些奇特的思想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感情和意念,就像人世间本没有什么
龙、凤、麒麟。可能是远古部落间的连年战争,一方为了战胜另一方,力图把所崇拜的动
物中的各种有力优美特点集中到一种动物上来,再加上些夸张的手法,于是就渐渐形成了
龙和凤的形象。
半坡人在雕塑方面的手艺也是极高的,有陶质人头塑像,鸟形雕塑和兽形盖钮。在其
中最吸引人的便是这个葫芦状的陶埙,我们称之为女人腰。它是我国最早的吹奏乐器,被
誉为华夏吹埙第一人的刘宽忍先生曾与贾平凹先生合作出版了一盘磁带名叫《风竹》。刘
先生埙声悠悠,仿佛把我们带到了远古时代,贾先生吟唱堪称声情并茂,两人珠联璧合,
乃是乐坛的一大盛事。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不妨可以听听,真的会使大家有不错的享受。
半坡人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渐渐地开始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这里展出的是半
坡出土的骨刀、陶纺轮、石纺轮、骨梭、骨针等。当时的半坡人已经会织布,他们所用的
原料主要是麻和兽毛。当时的纺织机是一种水平式的,只能固定住线的一端,另一端要固
定在人的身上,来回穿梭织布。从遗留的麻布痕迹观察,粗的类似今天的麻布袋,细的类
似帆布。麻布衣服主要为夏季穿着,冬天半坡人主要以兽皮为衣服。这个陶锉就是用来揉
软兽皮的,经过加工后,兽皮更加耐用而且舒适美观。
这是半坡出土的骨针,从出土的遗物中我们可以看到半坡人早期加工骨针先用骨头磨
成针的形式,而后再穿孔,但这样的成功率很低,往往会前功尽弃。后来经过实践,他们
发现粗骨比较好打孔,后来就打出孔后再磨成针,这样的成功率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半坡
的骨针可以同我们现在的钢针相媲美。骨针的发现说明了半坡当时已经开始缝制衣服,至
于衣服的式样,当然没有我们现在的衣服品种多,主要有两种式样:一种为连身,就好像
我们现在的连衣裙,就是将整块的麻布或兽皮缝制起来,中间穿一根绳子便成了;另一种
“”“”大概 衣 和裙分开,就像我们现在的露脐装,上身主要是护胸,下身主要是护腰和前
身。就当时的文化水平来看,衣服不仅是用于防寒,而且还起到了一定的装饰作用。
西安半坡 址 游 篇遗导词 4
这个展柜里展出的是半坡人生产工具,有石刀、石镰、陶刀,还有加工小米的石磨
盘。
标签: #导游
摘要:
展开>>
收起<<
西安半坡遗址导游词(精选31篇)西安半坡址游篇遗导词1 现在我们再来参观一下半坡各个时期的房屋: 这两所分别为半坡人早期居住的房屋。一所是圆形的房屋东西直径为6.3米,南北直径6.7米,向南开,门门宽1.10米,两有隔,中的灶炕被后期的一个窑穴所破门侧墙间坏。另一所是半地下式的方形房屋,此房边长为3.8米,深为0.7米,入口斜坡式。入为口两侧有四个对称的柱洞,灶坑居中,这所房屋的结构简单,但也比较潮湿。 再看这所半地下式的长方形房屋,此遗址东西长4.4米,南北宽3.2米,深64厘米。西部比东部高出约10厘米,形成了一个平台,是半坡人睡的地方。挖掘在房屋的觉时东部发现了一些陶罐、箭头和盛贝...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