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坊七巷六分钟导游词(精选24篇)

VIP专免
3.0
2024-08-19
999+
66.2KB
2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福州三坊七巷六分钟导游词(精选 24 篇)
福州三坊七巷六分 游 篇钟导 词 1
各位游客:
福州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就已经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
标志之一。
“ ” “ ”三坊七巷 的 三坊 ,系指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三坊均位于南后街之西侧,隔
“ ”街与东侧之 七巷 相通.
衣锦坊,旧名通潮巷。宋代宣和年间(1119—1120__年)陆蕴、陆藻兄弟居于此地,两
兄弟才华横送,名重一时。陆蕴官任福州知州,陆藻官任泉州知州,两人回乡时命此坊
“ ”为 棣锦坊 。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 年),王益样任江东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将
棣锦改名为衣锦,以示衣锦返乡之意。
文儒坊,旧名山阴巷,初名儒林坊,以宋代祭酒郑穆居于此,改为文儒坊。因为坊里
除了郑穆之外,还先后住有九门提督、中国台湾总兵甘国宝,抗倭名将、七省经略张经,
清光绪皇帝老师陈宝琛之父陈承裘,《福建通志》主编陈衍等儒林名士,故称儒林坊名符
其实。
光禄坊,北宋熙宁元年(1068 年)以光禄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师孟,常到坊里的法
“ ”禅寺游览,见池畔有一块大岩石,便登石吟诗,故被称为 光禄吟台 ,而此坊也改名为光
“ ”禄坊。程师孟题吟的 光禄吟台 四个篆字石刻今尚存。
“ ”三坊七巷 中的七巷均位于南后街之东侧,由北向南分别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
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福州三坊七巷六分 游 篇钟导 词 2
各位 友大家好,首先代表我 阳光旅行社的全体人 大家的到来表示 烈的团 们 员对 热 欢
迎,同时也感谢大家对我们旅行社的支持和信任。我叫__X,是阳光旅行社的导游员,大
家可以叫我__。这位是我们的随队司机刘师傅,刘师傅的驾驶经验非常丰富,相信大家在
乘车的旅途中一定会感到既舒适又安全的。今天能担任本团的导游工作,认识这么多朋
友,我感到非常荣幸。如果大家在旅途中有什么困难和要求,请您及时的提出,我将竭尽
全力为大家服务。也希望大家能积极地支持和配合我的工作,在这里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能够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具有地标意义的 三坊七巷 参观游览。
“ ” “ ”三坊七巷又有 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 明清建筑博物馆 的圣誉。在 20__年6月揭晓的
“ ”首届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评选 中,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与北京国子监街、平遥南
“大街、哈尔滨中央大街等共同参选,以最高票获得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的 中国十大
”历史文化名街 荣誉称号。
“ ”今天的 三坊七巷 地处福州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
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 “ ”公顷。 三坊 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 ”七巷 是:
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以南后街为中心轴线从北到南排
“ ”列整齐,纵向有序,形成 棋盘状 的传统街巷格局。在城市变迁过程中,吉庇巷、杨桥巷
和光禄坊被改建为马路。因此,我们今天讲三坊七巷实际只有二坊五巷。我们的车已经到
南后街门口了,现在请大家拿好自己的随身物品随我下车参观。
现在我们来到了郎官巷,这里是二梅书屋,即现在的福建民俗博物馆。我们往里面
走,这里有门槛,大家要小心。
大家看到大厅上的贴金祥云了吗?为什么是金色的呢?因为古时候的房子大多为木质,
所以多发生火灾,而五行中,金生水,水克火所以贴金饰纹有防火的寓意。大厅左边有个
小屋,你们知道图中三个人的关系吗?这里可是有三代同堂哦。这源自福州孝文化中很具
“ ”代表性的拗九节,拗九节又称后九节、孝九节和送穷节,即在正月二月廿九日,已出嫁
的女儿要带上以糯米、红糖、花生和荸荠等制成的糕点回家看望父母,以求父母平安。
现在我们来上大厅桌子上的这个漆金人物馍盒,大家知道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吗?看来
没有人能说出来哦,它是祭祀用品,古时候只有官员才能用这种长方形的馍盒,寻常百姓
是不能用的。
大家再看我们上头的灯杆,它摆放的位置也是很讲究的,如果灯杆在中柱的内侧,说
明这家主人的事业在本地发展;如果灯杆在中柱的外侧,说明主人的事业在外地甚至海外
发展。福建方言中灯与丁同音,所以横梁上有几个灯杆,就代表这家有几个儿子。大家可
以看到上面有三个灯杆,即代表这家主人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儿子。
现在我们来到大厅后面,这是古时候放在女子闺房内用来祭拜祖先的。大家看到左右
两边的文字,每个字体都像花瓶一样的形状。我们称之为花瓶文字。从左到右依次写的
是,玉堂印春色,朱树发秋香。
“ ”我们继续往这边走,大家看,这块地面可不普通哦,它叫 三合土,建于清朝中期,
历经近两百多年后被泥土、砂石覆盖了约五十厘米厚。后来在对二梅书屋进行修复改造时
才发现这块保存较为完整的地面。其制作原料为沙、黄土、生石灰,并加入糯米浆以达到
“ ”粘稠坚固的目的。 三合土经过反复敲打垒砸,形成光滑平坦的地面后。用绳子在上面压
“ ”印似草纹的吉祥图案,寓意连绵不断,生生不息。我们整个宅院叫二梅书屋,其实书屋
只有面前的这一小部分,因为主人林星章特别喜欢梅树,所以在自己的书屋前面栽种这样
两株梅树,于是取名叫二梅书屋。书屋旁边呢是一个洞,林星章将它称为七星洞,我们把
它叫作雪洞。它采用的材料是红糖、糯米、生石灰。最大的作用就是冬暖夏凉。二梅建筑
中以假山、学雪洞为通道。在全国居民建筑中独居特色,也是福州明清时期典型的民居代
表。
我们知道在三坊七巷中居住的人身份地位都是很高的,所以每座宅院都有自己的花厅
园林部分,,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宅院主人自己设计的花厅园林,大家可以看到整个园林
把福州的美景都浓缩在里面了。大家看到的鳌峰和白塔都是福州的美景。旁边是一颗两百
多年的荔枝树,它每年都结果,3月到4月是荔枝树开花的季节,那个时候就会看到白色
的荔枝花。
出了二梅书屋,我们来到的是塔巷,全长 295 米。为什么叫塔巷呢?大家顺着我手指
的方向,看到巷门坊口上的小塔了吗?塔巷有千年历史,顾名思义,在这挑巷子里曾经有
“ ”座塔,是唐代闽王王审知的部下所建,名为 育王塔 福州在五代时有大大小小 700 多座寺
庙和佛塔,宋太守谢泌曾写道: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七塔是当时福州城内
的一大奇观,,包括现在的白塔,乌塔以及这条巷子里的育王塔。育王塔被视为福州文运
兴盛的象征,但是明代时废弃消失了,到了清代的时候才在巷门上又立起了一座袖珍塔,
作为留念。
各位 友,因 关系, 一部分的 游 解到 里先告一段落,在 里我代表阳团 为时间 这 导 讲这 这
光旅行社全体人员再次感谢各位朋友的光临,同时非常感谢各位一路上对我工作的支持,
途中如果有什么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多包涵。希望大家在最后的几分钟里给我提出宝贵的
意见和建议,我们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接下来留给大家一段自由活动的时间。最后,祝
各位朋友旅途愉快,一路顺风!期待大家下次的光临。谢谢大家。
福州三坊七巷六分 游 篇钟导 词 3
大家好,我是大家的导游,小顾,首先,小顾代表福州人民欢迎大家的到来。今天,
小顾将要带大家游览福州明清时期古建筑瑰宝----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
禄坊,占地约40 公顷,现居民 3678 户,人口14000 余人。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
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
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
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
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
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
化的荟萃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 ”三坊七巷 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主要标志,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近
“ ” “ ”代诗人陈衍诗云: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 这大约就是 三坊七巷 的由来。
三坊七巷的民风民俗也是福州民风民俗的代表,许多节俗活动中心常集中在三坊七
巷,它包括民间信仰、岁时节庆活动、建筑物中的民俗等。
“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深难得渡,等妹撑船来接郎。问郎长,问
郎短,问郎几时返?”这是唐朝观察使常衮作的一首民谣。它曾给居住在三坊七巷的几代
百姓带来多少童年的回忆。直到现在,特别是老一辈人听到这首琅琅上口的民谣仍激动不
已。
好了,我们的三坊七巷之旅就要结束了,接下来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一个小时,大家可
以走走看看,有什么问题也欢迎大家过来问我,小顾一定知无不言!
福州三坊七巷六分 游 篇钟导 词 4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 来到了有国家 史文化名城福州地 意 的 明清建筑们 历 标 义
” “ ” ——“ ”博物馆 、 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之称的中华第一街 三坊七巷 参观游览。在 20__
年6“ ”月揭晓的首届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评选 中,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与北京国子
监街、平遥南大街、哈尔滨中央大街等共同参选,以最高票获得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
“ ”的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 荣誉称号。
标签: #导游
摘要:
展开>>
收起<<
福州三坊七巷六分钟导游词(精选24篇)福州三坊七巷六分游篇钟导词1 各位游客: 福州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就已经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坊七巷的三坊,系指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三坊均位于南后街之西侧,隔“”街与东侧之七巷相通. 衣锦坊,旧名通潮巷。宋代宣和年间(1119—1120__年)陆蕴、陆藻兄弟居于此地,两兄弟才华横送,名重一时。陆蕴官任福州知州,陆藻官任泉州知州,两人回乡时命此坊“”为棣锦坊。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王益样任江东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将棣锦改名为衣锦,以示衣锦返乡之意。 文儒坊,旧名山阴巷,初名儒林坊,...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