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与探究教学之共性偶见

免费
3.0 littered 2024-09-05 999+ 39.11KB 6 页 免费 海报
侵权投诉
导学与探究教学之共性偶见
  导学与探究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洪潮中两朵靓丽的浪花,是
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两种优势的教学方法和
教学思想。不论导学,还是探究,其教学的最终归宿都是“努力
去教,使你的学生逐渐不需要你的教育,也就是要他们渐渐地越
来越多地得到一种能力,能使自己成为自己的教育者。”(苏联
·斯卡特金《中学教学论》第 21 页),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把这
个思想提高到教学原则来论述教学:“要激励学生独立地研究真
理”或者“激励学生的认识素质,使他们在掌握和找寻真理中得
到发展”(《第斯多惠教育文逊第 136 页)。
  同时,导学和探究教学的实践也再次印证了苏霍姆林斯基曾
经提出的教学条件之一,即“使师生发生精神联系的几十条、几
百条通道,就是同向人的内心世界的小径,它们是师生之间产生
友谊和同志感的最重要的条件”。这种注重师生关系协调和一致
的教学民主理念,在辽宁省盘锦市魏书生老师的“合作型”教学
风格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他看来“教师和学生的出发点如果
都立足于建立‘统一’的师生关系,那么许多矛盾都可以迎刃而
解”。导学和探究也正是从根本上摈弃了中国古代传统教学
的“师道尊严”及学生“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状态”(德国·赫耳
巴特)的历史性痼疾,树立起了“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型教
学理念。
  就导学而,教师的“导”要通学生的“学”来实,学
生的“学”要依靠教师的“导”来进行因此,导学就要教师
1
能“导”,要“导”得合理,“导”得好处。学生“自学
惑莫解,须自学思路闭塞,须自学兴趣索然,须
自学迷途待返,须自学郁结淤滞,须自学缺漏
薄弱,须自学背离方向,须教导。凡此等等
势,采用不同的导法与学法。如能学之有术能学
造”(彭华《语文导与创造学法》第 38页)。从
意义,导学融汇国传统教育的精及国外先进的教
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发学生主体作,发学生能,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探究与导学结构不同,它为“学生自主识、学生掌握
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深层次的感体”的达标进行
学,避免盲目性。具有更强问题性、更强的实践性、更强
与性、更强开放性”的特。教学方法并未限制,关
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因此,探究教学可
“导学”的方法导学生务。认学生为认识
主体和发展主体,教师为学生探究提供各有利的条件,不能
在主导的位置,关在“导”,起教学的
并善导学生积极,主动求知。即用启发、
的方法,导重点,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发展其力能力。
使学生动、动、动,主动的投入学习。教师与学生
目标到心中有数放矢进行“探究”,学生就能
事半功倍的学习果。
2
  “教育导的技术是如何唤儿童的‘自我运动’,指引
向,促进儿童形成调节并自己的创造性、自立性、创性,
以及调节并自己的为的能力。”(鸠克语)导学与探
殊途同归,曲境,不而合的实践这种是教法是学
法的研究。其心都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反三的能
力。的都是激发学生的内动力,使其积极读书,积极
积极积极实践作。教法上都要考虑从“导”的角度
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的方
法,以及在不同学中的认感、领域何进
深化
  之,导学与探究教学都是教改中产生的很有价值的教学思
想与教学方法,它们在理论基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能力培
养以及在有利良好的学法,实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
一致性。如果使用恰当,势必教学的动力和生。导
学与探究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洪潮中两朵靓丽的浪花,是素质教
育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两种优势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
想。不论导学,还是探究,其教学的最终归宿都是“努力去教,
使你的学生逐渐不需要你的教育,也就是要他们渐渐地越来越多
地得到一种能力,能使自己成为自己的教育者。”(苏联·斯卡
特金《中学教学论》第 21 页),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把这个思想
提高到教学原则来论述教学:“要激励学生独立地研究真理”或
者“激励学生的认识素质,使他们在掌握和找寻真理中得到发
展”(《第斯多惠教育文逊第 136 页)。12
3

标签: #教学

摘要:

导学与探究教学之共性偶见  导学与探究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洪潮中两朵靓丽的浪花,是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两种优势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不论导学,还是探究,其教学的最终归宿都是“努力去教,使你的学生逐渐不需要你的教育,也就是要他们渐渐地越来越多地得到一种能力,能使自己成为自己的教育者。”(苏联·斯卡特金《中学教学论》第21页),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把这个思想提高到教学原则来论述教学:“要激励学生独立地研究真理”或者“激励学生的认识素质,使他们在掌握和找寻真理中得到发展”(《第斯多惠教育文逊第136页)。  同时,导学和探究教学的实践也再次印证了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的教学条件之一,即“使...

展开>> 收起<<
导学与探究教学之共性偶见.docx

共6页,预览5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littere... 分类:实用范文 价格:免费 属性:6 页 大小:39.11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9-05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6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