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楼沉降监测方案设计与实施

VIP专免
3.0
2024-09-11
999+
48.03KB
1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实训楼沉降监测方案设计与实施
杨健伟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观测点位设置
1.1工程概况
本次毕业设计的内容是我校第二实训楼的沉降观测。湖南软
件职业学院位于学院南半部中心位置,由金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承建,建筑面积 8000 平方米,框架结构,建筑高度 27 米,位于
立德路南段。该工程设计先进,构思独特、结构复杂、积极采用
新技术、新工艺,实现了节能降耗、优质施工。根据设计要求该
建筑在施工过程及运营期间需要进行沉降观测,直至无沉降为
止。我校第二实训楼于 XX 年 6 月建成,至现在已有二年半,所以
本次观测属于建筑物落成后运营期间的沉降变形观测。
1.2变形观测点的布设
建筑物确定需要进行沉降观测之后,在工程开工之初,应根
据设计图纸的安排做好沉降观测策划工作、制定沉降观测方案,
对于符合条件的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观测,适时埋设观测点。
(一)、沉降观测点布设原则
沉降观测点是固定在待观测对象上的测量标志,应牢固地与
待观测对象结合在一起,便于观测,并尽量保证在整个沉降观测
期间不受损坏。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
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
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
距以 15-30 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通常情况下,
1
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此外,埋设的沉
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
阶段,是否会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
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
观测基准点应设在基坑工程影响范围以外,一般不小于 30-
50 米且数量不应少于两个。
观测点的布设是沉降观测工作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直接
影响观测数据能否真实地反映出建筑物的整体沉降趋势及局部沉
降特点。
(二)、点位选择及埋设要求
根据《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dgj32/j18-XX 和《建筑变形测
量规范》jgj8-XX 的要求,沉降观测点应布设在能全面反映建筑
物地基变形特征的点位,砌筑小阴井加以保护,宜选在下列位
置:
a、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及沿外墙每10~15m 处或每隔 2~3
根柱基上;
b、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不
同地质条件、不同荷载分布、不同基础类型、不同基础埋深、不
同上部结构、建筑裂缝、后浇带、沉降缝和伸缩缝的两侧,人工
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c、宽度大于或等于 15 米,或宽度小于 15 米但地质条件复杂
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的承重内隔(纵)墙设内墙点,以及框
架、框剪、框筒、筒中筒结构体系的楼、电梯井和中心筒处;
2
d、筏基、箱基的四角和中部位置处;
e、多层砌体房屋纵墙间距 6-10 米横墙对应墙端处;
f、框架结构建筑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墙轴线上,以
及可能产生较大不均匀沉降的相邻柱基处;
g、高层建筑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对应尽端处;
h、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
滨(沟)处;
i、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形式或埋深改
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j、对于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构
筑物,应设在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点数不少
于4个。
总之,观测点应设在能表示出沉降特征的点。
如图 3-1 所示(图示长度单位为 mm),沉降观测点可用角钢
预埋在墙内;如是钢结构,则可将角钢焊在钢柱上;对建筑物平
面部位的观测点,可以将大于φ20mm 的铆钉用 1:2砂浆浇筑在
建筑物上。而对于地面沉降观测点,则需要在地面埋设相应的标
石。
在施工期间,经常会遇到沉降观测点被毁,为此一方面可以
适当地加密沉降观测点,对重要的位置如建筑物的四角可布置双
点。另一方面观测人员应经常注意观测点变动情况,如有损坏及
时设置新的观测点。
(三)、第二实训楼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情况
3
标签: #方案
摘要:
展开>>
收起<<
实训楼沉降监测方案设计与实施杨健伟第一章 工程概况及观测点位设置1.1 工程概况本次毕业设计的内容是我校第二实训楼的沉降观测。湖南软件职业学院位于学院南半部中心位置,由金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建,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框架结构,建筑高度27米,位于立德路南段。该工程设计先进,构思独特、结构复杂、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实现了节能降耗、优质施工。根据设计要求该建筑在施工过程及运营期间需要进行沉降观测,直至无沉降为止。我校第二实训楼于XX年6月建成,至现在已有二年半,所以本次观测属于建筑物落成后运营期间的沉降变形观测。1.2 变形观测点的布设建筑物确定需要进行沉降观测之后,在工程开工之初,应...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