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辞》的影视改编论文开题报告

VIP专免
3.0
2024-09-13
999+
39.39KB
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木兰辞》的影视改编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论《木兰辞》的影视改编
一、课题任务与目的
论文题目:论《木兰辞》的影视改编
主要任务:本文主要分析对乐府民歌《木兰辞》的影视改
编,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影响较大的两部作品,即:美国迪士
尼公司的动画片《花木兰》(1998)以及由马楚成导演的《花木
兰》(20xx)。本文将通过对两部不同版本的影视作品的情节改
编、主人公形象塑造、设置配角形象以及主题设置上反映出改编
者各自不同的民族烙印这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对比分析。
研究目的:通过对两部《花木兰》的影视改编作品的对比分
析,来研究中西方不同改编者究竟有何审美倾向及价值取向。
二、调研资料情况
1.谢孟,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M].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20xx :415-417
2.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8:100-101
3. 李婉,穿比基尼的“花木兰”——从叙事学角度看迪斯尼
影片《木兰》对中国《木兰诗》的改编,《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 20xx(4)
4. 李晓庆,试论中西合璧的动画《花木兰》,《文学教育
(上)》, 20xx(1)
1
5. 孙连琦,漫谈《木兰诗》[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 ,1980(1)
6. 杨开达,谈《木兰诗》的修辞艺术,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5)
7. 秦志希、翟晶,从迪斯尼《花木兰》看全球化语境下的跨
文化传播,《当代传播》,20xx(2)
8. 梁静璧,意识形态对迪士尼电影《花木兰》字幕翻译中归
化策略的操纵[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xx 年
9.毕耕、李冬青,《花木兰》:迪斯尼演绎的东方传奇,
《中州大学学报》,20xx(2)
10. 陈韬文,《文化转换:中国花木兰传奇的迪斯尼化与全球
化 》[A],第六届全国传播学会议论文[C],1999 年
11. 塞缪尔亨廷顿,张立平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
重建 》[M], 新华出版社,20xx
12.宣菁,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中国文化”[D],硕士论
文,西北大学,20xx,中国期刊网
13.李希光,新媒体挑战旧宣传——刘康、李希光对谈录 [J].
国际新闻界,20xx(2), 第 5--10 页.
三、实施方案
主要从对原作品的改编的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这四个方
面均采用:“先总述概况进行对比然后再举具体的例子”的方法
进行分析说明:
一、情节改编的异同
2
同:1、爱情友情一个都不能少;
2、都在战争未结束时就发现了木兰女儿身的秘密
异:中:对战争的思考,上升到国家的层面;
西:对中国文化的想象;没有上升到国家的层面上
二、木兰作为主人公形象塑造的异同异:
异:1、娱乐化的角度:中:女人在战争中的形象,娱乐化程度不
高;
西:加入幽默的元素,形象设置夸张;娱乐化程度高,冲淡
了战争的严肃性;
2、对女性的解读:中:人物中综合了犹豫、妇人之仁、爱
情、理智等,将木兰的形象立体化,符合现代社会对女性的解
读;
西:突出一个普通女孩的个性形象,突出强调个人主义和自
我价值的实现;带有西方的色彩,强调女性的独立,自由;
三、配角形象设置的异同:
同:都成功设置了“配角”形象;
异:中:以战争中的真实存在的人物为配角,表现了兄弟间的感
情;
西:西方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影片中加入了“中国龙”作为
配角,认为“龙”是中国的象征,是吉祥物;
四、主题设置上的不同,反映出改编者各自的民族烙印的异同:
异:中: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将人性放在国家利益面前进
行拷问;宣扬集体主义的爱国精神;
3
摘要:
展开>>
收起<<
《木兰辞》的影视改编论文开题报告题目:论《木兰辞》的影视改编一、课题任务与目的论文题目:论《木兰辞》的影视改编主要任务:本文主要分析对乐府民歌《木兰辞》的影视改编,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影响较大的两部作品,即:美国迪士尼公司的动画片《花木兰》(1998)以及由马楚成导演的《花木兰》(20xx)。本文将通过对两部不同版本的影视作品的情节改编、主人公形象塑造、设置配角形象以及主题设置上反映出改编者各自不同的民族烙印这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研究目的:通过对两部《花木兰》的影视改编作品的对比分析,来研究中西方不同改编者究竟有何审美倾向及价值取向。二、调研资料情况1.谢孟,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M...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