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心得体会(精选6篇)

VIP专免
3.0
2024-07-14
999+
47.19KB
10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德育课心得体会(精选 6篇)
德育 心得体会 篇课1
“我的父亲是一个平凡普通的父亲,他用他的实际行动为我建立了一所精神银行,让
……”我源源不断地汲取其中的营养和精神财富 12 月13 日,在讲述身边感人故事的环节
中,教师李安娜结合自己亲身经历给师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道德课。在当日呼和浩特市 18
“ ”中学 父爱、师爱 为主题的道德讲堂上,该校师生们通过学习传唱《公民道德歌》、观看
道德短片、讲述身边感人故事、互送道德卡片等环节懂得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完成了
一次人生作业。
12 月13 日,赛罕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暨观摩会议召开,来自辖区内 37 所中小
学校幼儿园的负责人相继走进先锋路小学、锡林南路小学、18 中学等 5所学校校园,深入
“ ”道德课堂,通过现场观摩《 日行一善 品牌》《学校少年宫》《道德讲堂》等德育课程,
感受近年来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的成效。观摩结束后的座谈会上,老师们畅所欲言,各抒
己见,表达了对学校建设道德课的认识和见解。赛罕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副局长金巨宝表
示,赛罕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暨观摩会为各校分管德育的负责人和教师提供了一个
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把德育工作融入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的全过程,对提高教师课堂教
学水平,促进课堂教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德育 心得体会 篇课2
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给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教师,
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将课改的精神贯穿于我的
教学之中。经过努力,渐渐地从陌生走向了熟悉,从战战兢兢走向了从容应对。对我来
说,新课改是一场对话,一座平台,更是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一、人教版教材的总体特点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统领下,全国出现了多样化的思想品德教材,人教版
教材就是其中之一。其鲜明的特点表现在:
1. ① “ ” “整个教材体现出先进的编写理念。 基于 学习论的德育观,实现了 由培养论向
” “ ” ② “学习论的转变,以帮助学生进行 道德学习 作为教材的主要功能。基于 生活德育
” ③ “论,教材走进学生生活。充分体现当前德育改革的精神,以主流价值观引导与自主建
” ④构相结合 引领学生过健康的生活。基于德育美育观,教材图文并茂,以美的方式呈
现。
2.新颖的总体设计思路。教材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
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整合道德、心
理、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注重动态教学过程与学生心理认识和行为的变化过程相统
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3.独特的教材体系的构建。教材在结构上采用子模块系统链接方式,每个单元围绕一
个生活主题整合相关内容。
二、人教版教材带来的教育理念转变
理念是隐藏在教育行为背后的指导思想。人教版教材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具体表现
在:
1.以人为本的全面、和谐的发展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教学目标的全面达
成;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2.回归生活的生态观。以前课堂就是生活,现在生活就是课堂。生活即教育,学生生
活经验是教育的起点,是教育的背景。人教版《思想品德》课程关注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
“ ”容,基于 生活德育论,教材走进了学生的生活。
3.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也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新课程认为,课程是
教材、教师、学生与环境的整合。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设计者。学生是学
“ ” “ ”习者,也是课程的共造者。教师的教学观应从 教教材 向 用教材教 转变。将社会生活引
“ ” “ ”入课堂,让课堂走向社会生活。重要的不在于教师的 教 ,而在于学生的 学 ,以学为
本,以学统教,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知识建构观。
4.立足课堂并超越课堂,教学没有在下课铃响中结束。教师的角色应发生相应的变
化,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合作者、学习者、研究者;组织者、发现者、反思者;引导者、欣
赏者、创新者;参与者、开发者、促进者。
三、新课程教学引发的反思
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反思能使教师远离平庸,教学成功= 教学过程 反
思;教师成长= 教学经验 反思。那么我们应该反思什么呢?
1. ——反思我们追求的思想品德课堂是什么样的课堂 体现正确的价值观。根据思想品
德的特点和课程标准,我们追求的课堂应是思想鲜明的课堂;应是思想理性的课堂;应是思
想求真的课堂。
2.反思思想品德课应该怎样回归真实的生活。要实现思想品德课真回归真实生活,我
们应该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 ”建构科学的教学目标,即 三维统一的目标;要呈现合适的教
育内容,真诚面对学生世界。
3 .反思怎样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应树立正确的教学任务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从学生已知的经验、个性特征出发,建构交流平台,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让学生体验生
活、体验情感,从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反思教师应怎样与教材对话。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尺度认识和分析教材,以教材为
蓝本,理解和加工教材,以学生为根本,挖掘和构建教材,以自身个性为基础,创造和开
发教材。
5.反思如何使课堂洋溢美的光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做到:寄情山水,丰富
美感体验;潜心艺术,提高审美情趣;阅读美文,滋养美好品德;品味生活,陶冶美丽心
灵。
6.反思思想品德课堂如何突出实践的特点。课堂教学中应该着力抓
“”“”“”“”“”好 找 、评、做、演、 动 这几个环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学生亲身体验。
“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充分体现课堂教学 以学为本,以学统教 的实践观点。
总之,面对全新的课程,我们的观念要更新,我们的角色要重新定位。过去的知识传
“ ”授者、 道德说教者应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同时,面对新课程,
让我努力做一名虔诚的学习者。我摆正了心态,挥手告别过去,认认真真,真真正正地研
究教学,以求自我专业的发展。
德育 心得体会 篇课3
当代社会是个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就必须改革.
课程改革正顺应了时代的召唤,他为中国的教育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经过对"政治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让我深刻的体会到过去的教学大纲存在的种种问题.
过去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太死,对政治的模式、知识点以及知识面都被一个框框僵化了,而
且每节课所教的内容死板,必须在当节课完成。老师还必须将完成规定的知识范围,并不
重视学生是否能接受、是否能理解,学生完全是被动的听课,留给学生讨论、自己调研的
空间极为有限。对学生的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
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采用纸笔考试,统一标准。这种评价方式严重制约了素质
教育的推进,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用这种方式培养出的人,是难以适应未来社
会发展的需要。
现在的新课标强调充分利用现实情景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物体进行教学,鼓励学
生从现实中发现深化理论知识。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在日常生活的接触中,积累经
验,学习理论,升华认知。只要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实践达到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的目的,
未完成的可在课余时间继续.在教学上灵活机动,不必教死书,也不必死读书.对学生成绩及
教学的评价也不必单一评价,不只限于笔试。
总得来说,政治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政治教学大纲相比,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突出的特
点:
一、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确定政治课程的目的:
二、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的,设置课程内容与目标
三、重视课程实施者的重要作用,对教师提出具体要求
四、体现素质教育精神,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相信实施新课标后,在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所推行的素质教育会上一个新的
台阶。
德育 心得体会 篇课4
在公共课教学部陈志强主任、董世勋、尉 萍副主任的部署安排下,我们德育教研室
近期要求所有德育教师相互听课,对阴志平、徐惠敏两位教师进行公开评课。通过这次的
摘要:
展开>>
收起<<
德育课心得体会(精选6篇)德育心得体会篇课1 “我的父亲是一个平凡普通的父亲,他用他的实际行动为我建立了一所精神银行,让……”我源源不断地汲取其中的营养和精神财富12月13日,在讲述身边感人故事的环节中,教师李安娜结合自己亲身经历给师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道德课。在当日呼和浩特市18“”中学父爱、师爱为主题的道德讲堂上,该校师生们通过学习传唱《公民道德歌》、观看道德短片、讲述身边感人故事、互送道德卡片等环节懂得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完成了一次人生作业。 12月13日,赛罕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暨观摩会议召开,来自辖区内37所中小学校幼儿园的负责人相继走进先锋路小学、锡林南路小学、18中学等5...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