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高效课堂观摩研讨课学习体会

VIP专免
3.0
2024-09-28
999+
38.99KB
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英语高效课堂观摩研讨课学习体会
20xx 年 11 月 19 日下午,非常有幸参加了由我校英语教研组
发起的 98 中,99 中,104 中捆绑学校高效课堂观摩研讨课,真是
受益匪浅,感慨颇多。
这次研讨活动共有我校 lj 老师,99 中 mw 老师,104 中 trh 老
师献课三节,最后是我校教研组长 yf 老师组织的由 zxxx 老师进
行的相互评课,以及 xx 老师做的总结性发言《学习英语高效课堂
策略》。
说到这三位年轻老师的课,真是由衷发出“后生可畏”的赞
叹,“长江后浪推前浪,把老前辈拍在沙滩上”,她们的表演是
异彩纷呈,各有千秋,但殊途同归,最后的落脚点是都紧紧围
绕“高效课堂”这个中心,以不同的风格对高效课堂的内涵和实
质做了最好的诠释。
我校 lj 老师虽教龄不长,却老练沉着,不愠不火,她的教学
非常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演练,课堂设计由—词汇
——句型——不同人称的句型演练层层递进,语速快,音色美,
引课自然,学生在有限时间内不仅记住了单词读音还记住了拼
写,充分体现了高效课堂的特点,她对学生的纠错也非常及时,
最后的 summary 由学生完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节课最大的
亮点是稳扎稳打,于平实中见高效。
104 中 trh 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亲和力强,有耐心,注重学
生的基本技能(语音和语调),这点对于刚进初一初学英语的学
1
生很有实际意义,最大的亮点是一开始先声夺人,用包含各种球
类的动态录像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眼球,非常有新鲜感,然后具体
引出强化单词时又用到了姚明,小贝,张怡宁,周苏红,李娜等
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和他们所从事的球类运动名词,例子鲜明又
典型,很有时代感。她还用到了游戏的形式——who has the
best eyes ,来检测学生的瞬间记忆能力,学生感觉饶有趣味和挑
战性..她的各种活动都穿插着小组竞赛的方式,使学生兴致高昂
又充满紧张感。
99 中 mw 老师的教态更像一位充满亲切感的邻家女孩,有朝气
和富有感染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认为她的教学设计新颖独特,不拘一格,较为成功地体现了高
效课堂的内涵——她的教学环节“who can teach the new words
?”这一预习作业完全将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由学生完成单词的拼
写,以及”brainstorm”让学生发散并归纳各种球类运动名称,
充分检测了学生预习作业的效果,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体现了学
生学习的主体性。还有游戏”guessing “让学生有一种悬疑感,
提高学生神经的兴奋性. 出彩的地方还有连锁操练的设计非常不
落俗套,即操练了一般疑问句和否定回答,同时又强化了肯定句
的操练,真是一箭多雕,这也是高效课堂的充分体现。 给我印象
更深的还有对西藏贫困山区孩子简陋学习环境的展示,寓情感教
育于课堂之中,这是教学内容的升华。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要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
率,课堂就是我们的主战场。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但课堂
2
教学因素占了相当的比例,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
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
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周密
准备、课堂求真务实、不断改进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
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
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教师要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
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
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一定会不断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衷心祝愿我们在探索高效课堂的道路上披荆
斩棘,不畏困难,一路前行,尽快赶上我们的榜样和楷模——山
东杜郎口中学
3
摘要:
展开>>
收起<<
英语高效课堂观摩研讨课学习体会20xx年11月19日下午,非常有幸参加了由我校英语教研组发起的98中,99中,104中捆绑学校高效课堂观摩研讨课,真是受益匪浅,感慨颇多。这次研讨活动共有我校lj老师,99中mw老师,104中trh老师献课三节,最后是我校教研组长yf老师组织的由zxxx老师进行的相互评课,以及xx老师做的总结性发言《学习英语高效课堂策略》。说到这三位年轻老师的课,真是由衷发出“后生可畏”的赞叹,“长江后浪推前浪,把老前辈拍在沙滩上”,她们的表演是异彩纷呈,各有千秋,但殊途同归,最后的落脚点是都紧紧围绕“高效课堂”这个中心,以不同的风格对高效课堂的内涵和实质做了最好的诠释。我校l...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