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学困生转化经验交流材料

VIP专免
3.0
2024-09-28
999+
40.27KB
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20xx 年学困生转化经验交流材料
众所周知,“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如果用这句话来激励
经受过许多次挫折,自尊心麻木,情感淡漠,认知结构还不够完
善的学困生无疑是雪上加霜。实践证明,转化学困生最有效的方
法是多为他们创造成功。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困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慰呢?
首先要尊重,爱护学困生。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的需
要的五层次说,其中尊重的需要被列为第四层。尊重是人的一种
高级需要,如果说正处于个性发展的小学生需要得到尊重的话,
那么,那些自卑、怯懦、离群、被众人抛弃、合作能力欠缺的学
困生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尊重他们,他们才会相信自己的力
量和价值;尊重他们,他们在生活中才会变得更有能力,更积
极,更富于创造性。实践证明,谁能在学困生的心田上种下自
信、自尊的种子,谁就能找到开启学困生心灵之锁的钥匙,就能
为他们铺设一条通向成功的光明大道。尊重学困生首先要做到一
视同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不分层次,不划优
劣,在师生间建立起平等、自由、同情、关心、宽容、鼓励、帮
助的关系。尊重学困生就要把学生看成一个个活生生的有独立个
性的人,承认每个人兴趣、爱好、能力、个性的差异,而不能把
他们放在同一个模子里,把他们截长补短、磨去棱角、锻打冶炼
成标准的产品。应当如马卡连柯所说:“正像高明的猎人射击走
动的目标要射向远远的前方一样,教师在自己的教育事业中也应
1
当高瞻远瞩,对人要多加要求,也应特别的尊重,即使在表面上
看来这个人并不值得怎样尊重。”
其次,要为学困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自卑、消极是学困生典型的心理特征。他们比学优生更渴望
成功的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
区”精心为所有学生创设不同的成功机会。比如,把最基本最简
单的习题留给学困生去做,把最简单的问题留给学困生回答,给
学优生布置五道作业题,让学困生在其中选作2至 3 题……尽量
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某中学一位化学老师发现他新接的
那个班化学成绩非常差,学生对化学缺乏兴趣。在一次测验的前
一周,他告诉全班学生这次考试可以带一张夹带,但这张夹带必
须是自己亲手做的,而且最大不能超过16 开。于是全班学生精心
准备夹带,经过学生反复琢磨,反复筛选,每位学生都把自己觉
得最需要写的公式、定理、概念等知识点密密麻麻地写在了那张
夹带上,准备考试时用。这次考试下来,全班学生的化学成绩都
有了明显的提高。老师问学生:“考得怎样?”学生高兴地
说:“好!”老师说:“那么下次还这样做。”从此,学生对化
学课产生了兴趣,学得比以前用功多了。第二次测验前,老师又
告诉学生,这次化学考试也可以带夹带,夹带同样要亲手做,但
最大不能超过上次的一半,也就是 16 开的二分之一。学生又高兴
地加班加点读书,筛选以充分利用那张夹带牺。结果考试下来成
绩比上次还好。学生学化学的兴趣更大了。就这样,第三次考
2
试,夹带变成了16开得四分之一,第四次,第五次……夹带越来
越小,学生学化学的兴趣越来越浓,成绩越来越好。这位老师这
一创造性的工作不但促使学生在制作夹带的过程中自觉地对学过
的知识进行了复习,而且巧妙地为学生创设了成功,唤醒了学生
继续前进的内在欲望与激情,在学生的心中孕育了成功的心境与
信念,这难道不能说“成功是成功之母”吗?
第三是:发现闪光点,寻找教育契机。苏霍姆林斯基
说:“总结多年的教育经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孩子们往往正
是现在那些能充分发挥其才能,显示其力量的领域里做出成绩,
然后从这些成绩里吸取精神力量来克服自己某个方面的,其中包
括某门课程成绩低劣的弱点。因此,老师的任务首先在于发现学
生身上最好的东西,要捕捉它,发展它。鼓励学生独立学习,支
持他们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我经常抓住学困生身上哪怕一
个微弱的“闪光点”,用放大镜视之,将其发扬而广大,一达到
激励学困生本人的目的。
记得我曾经带的一个班上有个学生叫杨柯,他经常上课不专
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还经常和同学闹矛盾。我多次批评教
育他都没有明显的效果。就在我束手无策时,找来了他的家长,
在与其家长的谈话中,我了解到这位学生上学特别积极,他从来
都是自己起床,不需要家长催促,而且总是起得很早,从来不迟
到。于是我以杨柯这一优点作为切入点,多次找他谈话,鼓励他
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我发现他慢慢的有了进步。记得在“**你真
行!”的主题班会上,当杨柯看到班里许多同学都有人夸而自己
3
标签: #经验交流材料
摘要:
展开>>
收起<<
20xx年学困生转化经验交流材料众所周知,“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如果用这句话来激励经受过许多次挫折,自尊心麻木,情感淡漠,认知结构还不够完善的学困生无疑是雪上加霜。实践证明,转化学困生最有效的方法是多为他们创造成功。那么,怎样才能使学困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慰呢?首先要尊重,爱护学困生。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的五层次说,其中尊重的需要被列为第四层。尊重是人的一种高级需要,如果说正处于个性发展的小学生需要得到尊重的话,那么,那些自卑、怯懦、离群、被众人抛弃、合作能力欠缺的学困生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尊重他们,他们才会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尊重他们,他们在生活中才会变得更有能力,更积极,更富于...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