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赠与合同怎么终止

VIP专免
3.0 2024-10-09 999+ 39.24KB 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社会赠与合同怎么终止
合同是有期限民事法律行为,不能永续存在,正如法律哲学
名句所言:“债权系法律世界之动态因素,合同死亡之基因,目
的已达,即归消灭。”社会捐赠合同是民事合同之一种,既会由
于合同的混同、履行、解除等原因终止,又有其特殊终止的缘
由。
(一)捐赠人的法定之解除
我国《合同法》第 195 条明文规定:“赠与人经济状况显著
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可以不再履行赠与
义务。”实际上,这项条文赋予了捐赠人在穷困之际可以不履行
赠与合同约定之义务。但是,对于这项权利的性质认定,学界存
在不同的看法。魏振瀛先生主编的《民法》一书中,认定此项权
利使赠与人行使法定撤销权的事由;王利明、房绍坤、王轶在其主
编的《合同法》中,认定该权利为法定解除权;而陈小君主编的
《合同法学》中,认定其为赠与人处于经济困难的穷困抗辩权。
相比较而言,笔者更倾向于第二种观点,其理由有以下几点。
首先,捐赠人的法定撤销权与法定解除权是不同的。第一,
法定撤销权与法定解除权的立法目的不同。前者主要是惩罚那些
忘恩负义的受捐助人,使其得到的捐赠人所为之财产得以归还,
而后者主要是因为捐赠人自己的生活困难而无力帮助受捐助人,
因而,不再履行其赠与义务。第二,法定撤销权与法定解除权行
使的法律效果有所不同。法定撤销权一旦行使,其法律效果溯及
既往,即使受捐助人得到了所赠之物,其依然得将所得利益返
1
还。而法定解除权的效力是面向未来的,不溯及既往。即对未履
行的义务予以免除,已经履行完毕的部分不再返还。
其次,捐赠人的法定解除权也抗辩权也是不同的。抗辩权的
主要作用在于对抗,阻止他人行使权利,但是该权利并不消灭。
第一,抗辩权的行使以请求权的存在为前提,并且需要提出请求
为其必要条件,在没有提出请求的条件下,抗辩权无法行使。我
国《合同法》中第 195 条的规定中表明,赠与人不履行的法定事
由只是因为赠与人经济严重困难,并未显示出是受赠人请求而赠
与人拒绝这一层意思,所以,笔者认为该法律条文对这一权利的
性质也是认定为法定解除权。
(二)捐赠人的法定撤销权
法定撤销权是指捐赠合同生效后,当发生法定事由时,捐赠
人或者捐赠人的继承人或者监护人有权撤销捐赠。根据我国法律
规定,行使法定撤销权的情主要有以下几种:(1)受赠人严重
赠与人或赠与人的近亲属。(2)受赠人对赠与人有抚养义务而不
履行。(3)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4)受赠人实施违
法行为使赠与人死亡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该权利的行使
惩罚受赠人的不义之行为。
()捐赠人不意撤销权
我国《合同法》第 186 条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
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救灾扶贫等社会益、道德义务
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用前的规
定。”该条文可以得,当赠与合同立后,只要赠与人没有
2
转移财产,即动产未交付,不动产未登记,赠与人可以意行使
撤销权。除上中有特规定的合同除
笔者认为,捐赠人意撤销权是对社会捐赠合同目的
破坏。首先,社会捐赠合同中,受助的对象本身就是社会弱势
群体,经济困难,而该合同的目的正是出于人主义的帮助,使
受捐助人摆脱经济困。如果允许捐赠人意撤销合同,
严重威胁到受捐助者的生存的权利。一国家的文明
,不仅仅是看该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多高,该国的人有
,更重要的是看这社会中最底层的人的生存状况是怎
的,弱势群体是国家义不容辞责任,在上情况下,其财
产权让位与生存的权利。这也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社
会理,也有利于立完的社会保障机制显社会公德
()捐赠人因为捐赠目的不能而行使撤销权
社会捐赠合同是为了特定目的而为的一种赠与,如果该目
的不能实或者不存在时,捐赠人理有撤销的权利。
1、当捐赠的目的自不存在,需分。第一,如果该目的
不存在的理由不能归于受捐助人,捐赠人只可要求其返还所
赠之财产,而不能要求该财产所得之利或其他孳息。第二,如
果该目的之不存在可归于受捐助人,那么,捐赠人不可以要
求受捐助人返还该不当得利,而且可以要求其返还该财产所得之
孳息
2、当捐赠的目的事后不存在时,也分情况而定。第一,受捐助人
用了一部分财产,该赠与目的即已经完,对于剩余财产的处
3

标签: #赠与

摘要:

社会赠与合同怎么终止合同是有期限民事法律行为,不能永续存在,正如法律哲学名句所言:“债权系法律世界之动态因素,合同死亡之基因,目的已达,即归消灭。”社会捐赠合同是民事合同之一种,既会由于合同的混同、履行、解除等原因终止,又有其特殊终止的缘由。(一)捐赠人的法定之解除我国《合同法》第195条明文规定:“赠与人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可以不再履行赠与义务。”实际上,这项条文赋予了捐赠人在穷困之际可以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之义务。但是,对于这项权利的性质认定,学界存在不同的看法。魏振瀛先生主编的《民法》一书中,认定此项权利使赠与人行使法定撤销权的事由;王利明、房绍坤、王轶在其...

展开>> 收起<<
社会赠与合同怎么终止.docx

共4页,预览4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4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