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增收致富经验交流精选多篇

VIP专免
3.0
2024-10-16
999+
65.01KB
3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农村增收致富经验交流精选多篇
目录
正文
第一篇:农村增收致富经验交流
农村增收致富经验交流
肃南县皇城镇北峰村是一个以裕固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村,
畜牧业是全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村
党支部以争建创业型支部、争当服务型干部、争做带富型党员,
促群众增收致富的"三争一促"活动为载体,组织引导党员创先
进、争优秀、作表率,全村农牧民增收致富步伐不断加快。20xx
年,全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8584 元。
一、强素质、建班子,提高带动能力
我们始终坚持把提高党员素质、强化组织建设作为创先争优
的突破口来抓。依托镇党校、劳动力技能培训基地、远程教育网
络等培训资源,以"学会一技、扶持一户、辐射一片、带动一
村"为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积极把产业协会中的优秀
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着力提高党员的致富
带富能力,形成了"强本领、争先进、促增收"的良好风气。结合
1
村"两委"班子换届,广泛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建议,努力拓宽选人
渠道,把带头致富、热心为群众服务的"能人"选入村"两委"班
子。同时,把优化党员队伍年龄结构作为重点,培养 35 岁以下入
党积极分子 11 名,将 6 名产业发展能人、优秀青年充实到村干部
后备库,全村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针对牧民群众
对发展生态畜牧业"坐、等、观、望"的实际,村"两委"班子成员
带头,引领党员示范户推广细毛羊集中舍饲喂养,舍饲喂养的细
毛羊每只经济效益比天然放牧的至少增收 200 元。在党员示范户
的带领下,牧户发展生态畜牧业,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积极性日
渐高涨。
二、亮身份、比贡献,提升服务水平
我们坚持把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期盼的民生问题作
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我村牧业点分散,
牧民群众诉求不能及时得到反映解决的现状,结合"联村联户、为
民富民"行动,筹资 60 多万元,建起了 300 平方米的村级阵地,
设置了党员服务室、文化娱乐室、信访接待室等,阵地功能日趋
完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我们大力推行以村干部联片抓
点、村两委班子成员联院抓户、党员骨干联户包人;村干部工作
接访、随机走访、民意暗访为主要内容的"三联三访"制度,并建
立了"有事找党员"帮扶机制,根据党员特长,组织无职党员设立
民意收集岗、民政监督岗、社会治安联络岗、计划生育监督岗、
草原生态管护岗和民事纠纷调解岗 6 个岗位,进一步拓宽了掌握
和解决群众诉求的工作平台,方便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形式。
2
活动开展以来,全村党员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80 多件,调处矛盾
纠纷 60 多起。针对部分党员党性观念淡化,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
够的问题,结合公开承诺制度的落实,组织开展了"四亮四评"活
动,通过党务公开栏、党员服务公示牌等渠道,让党员把身份亮
出来,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全村党员主动走访"找"难题、
开门纳言"征"难题、分层梳理"定"难题、争先恐后"领"难题、千
方百计"破"难题,使党员干部找准了服务群众的着力点,服务群
众的责任感明显增强,使30 多件影响我村经济发展和关乎群众切
身利益的难题得到解决,使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创先争优活动带来
的新变化和新气象。
三、明思路、调结构,拓宽增收渠道
我们坚持把发挥党员的带头引领作用作为促进产业结构调
整,增加群众收入的关键措施来抓,采取党支部引导、党员干部
领办、致富能人带头、群众自愿联合的方式,组建了肃南县绿牧
场畜产品专业合作社,并按照"支部+合作社+产业+牧户"的运作
模式,把党员致富能人聚在产业链上,让牧民富在产业链上。针
对合作社缺技术少资金等情况,村党支部一班人积极协调争取项
目资金120 余万元,建成占地 5600 平方米的畜产品交易市场 1
处,多功能库房1座,高标准屠宰车间 1座,冷冻冷藏库房1
座,羊舍 2 座,储毛棚1座,购置冷冻冷藏设备4套,牛羊肉经
过加工远销河南、宁夏等地,每公斤平均价格比本地市场高出4
元以上。同时,通过内请、外聘等方式适时向合作社派遣科技特
派员、法律咨询员、信息服务员等人员开展咨询帮扶服务。今
3
摘要:
展开>>
收起<<
农村增收致富经验交流精选多篇目录正文第一篇:农村增收致富经验交流农村增收致富经验交流肃南县皇城镇北峰村是一个以裕固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村,畜牧业是全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村党支部以争建创业型支部、争当服务型干部、争做带富型党员,促群众增收致富的"三争一促"活动为载体,组织引导党员创先进、争优秀、作表率,全村农牧民增收致富步伐不断加快。20x年,全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84元。一、强素质、建班子,提高带动能力我们始终坚持把提高党员素质、强化组织建设作为创先争优的突破口来抓。依托镇党校、劳动力技能培训基地、远程教育网络等培训资源,以"学会一技、扶持一户、辐射一片、带动一村"...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