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学法》心得体会

VIP专免
3.0
2024-10-22
999+
40.63KB
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学法》心得体会
一.面对新课标三个目标”的思考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绪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小学
数学学科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
展,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
三个目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是一名数学教师,深知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这段话,我反反复复思考
了很久。怎样才能实现三个目标呢?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比如:
在学习 100 以内加、减法时,应举一个生活中的事例——商场购
物,妈妈带了 100 元买了 18 元的糖,37 元一箱的牛奶,一共花了
多少钱?还剩多少钱?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感受到生
活中处处有数学,没有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是不行的。
其次,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一个人的十个手指还不一
样长呢,更何况来自不同家庭的几十个学生,他们之间必定会存
在各种各样的差异。因此,我们教师应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感受
到学习的喜悦,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比如课堂提出的问题要有不
同层次,好、中、差学生都要考虑到,好学生回答难度较大的问
题,中下等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每次回答都会得到老师的肯定
与表扬,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保持,学习才会不断取得进
步。
1
再次,教师必须有新的学生观。过去,衡量学生好坏之依据
成绩的高低。现在我们的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要重视学生的学
习过程,只要是学生认真、努力的学习了,并且在原来的基础上
有了进步了(可能成绩还不够优秀),我们都要认定该学生是个
好学生。
二.有感于“拓展学习空间,学习就是生活”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一书的第二章,作者阐述
了“拓展学习空间,学习就是生活”这一观点。在讲述教学方式
的综合化拓展时,作者谈到的“教活教材,用教材来教”的观点
我非常赞同。
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经多年,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
当今的素质教育了,教材编排的内容也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了。就教材而言,其知识、技能的覆盖面是有限的,但是,如果
用创新的观念和手段来对待教材,教材的外延可以说相当广泛。
围绕教材,我们可以做数学史、数学信息、先进教学手段乃至其
他学科方面的知识准备,在课堂上做到信手拈来,旁征博引,是
教材由死变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
教材的每个章节当作一个系统,每到立体看作一个课题,每一个
定理、原理看作是蕴含哲理的智慧结晶,才能使“减负”落到实
处,才能使数学教学变成培养创新的天地。教材是知识与思维的
载体,它蕴含着大量可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素材,
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好好把握并灵活运用它。这不正是叶圣陶先
2
生所说的“教才只能作为新课的依据,要做得好,使学生受到实
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吗?
三.谈“重视兴趣、重视应用、重视过程是数学教学走出困
境的法宝”
我感觉很多学生都觉得数学课枯燥乏味,不如语文课生动、
有趣。因此,课堂教学中对数学真正感兴趣的学生并不多,学生
之所以还要强打精神,甚至十分努力的学习数学实在是为了好的
分数,教师的教学无疑也已经离开了数学的真谛。素质教育不需
要高分低能的书呆子,素质教育就是要将学生被动学习变成主动
学习、快乐学习、创造性的学习。123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一书中,讲到了“小学数学教
学要重视兴趣、应用和过程”,我认为这正是当前每一位数学教
师应该努力做到的。
重视兴趣、重视应用、重视过程是数学教学走出困境的法
宝。重视兴趣,要求我们每节课的导入要生动,教师的思维角度
要新,知识面要宽,课堂教学形式要形成自己的结构特色、语言
特色、人格魅力,要重视数学的美感、灵感、直觉激发。比如,
低年级的数学课,要多给学生创设游戏的情景,游戏活动符合低
年级孩子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既
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从中发现了新的知识。重视应用,就
要积极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原型,并尝试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
际,对其他学科中出现的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寻求解决的策略,
通过运用,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摘要:
展开>>
收起<<
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学法》心得体会一.面对新课标三个目标”的思考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绪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三个目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是一名数学教师,深知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这段话,我反反复复思考了很久。怎样才能实现三个目标呢?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比如:在学习100以内加、减法时,应举一个生活中的事例——商场购物,妈妈带了100元买了18元的糖,37元一箱的牛奶,一共花...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