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人大附中培训学习总结

VIP专免
参加人大附中培训学习总结
我一直在思考,我从刘校长和人大附中到底要学什么。
许先生曾用八个字概括了他对人大附中的感受:感动、钦
佩、羡慕、深思。感动的是刘校长带领的教职员工视教育为自己
全部的感情寄托;钦佩的是人大附中的创新;羡慕的是学生能在
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也羡慕老师在这样的领导集体带领下工作;
深思的是,他们在实践中把中华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结合,以这
种精神迎接中国教育改革关键阶段的到来。我的感受与许嘉璐先
生相似,他说出了我想 要说的话。不过他的概括更有高度。
几天来,我的情绪不断的变化:有时很激动,看到人大附中
的学生那么优秀;有时很悲观,想到自己的学生和人大附中学生
的差距;有时很失落,作了十几年教育,自己到底在走怎样的一
条路;有时很自责,我也是校长,为什么不能把学校建设得更
好,让老师和学生都在享受一种幸福。
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做一个好校长。办好一所学校。如何
确定我校自己的发展标准呢,刘彭芝校长和人大附中为我们树立
了榜样。我认为刘校长是具有“大胸襟、大智慧、大本领的”的
好校长。
1.一名好校长,一定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博大的胸怀,我把它命名
为“大胸襟”。理想的实现方式至少有两种。第一,个人实现了
自己的理想;第二,理想被有的人实现了。第一个理想立足在个
人两字。第二个理想立足于祖国和全人类。我认为,教育的最高
境界就是要做到胸怀祖国,传承文化,让全人类实现自由和幸
1
福。在刘校长身上,我们能深刻地感受到一位教育家将个人的教
育理想和伟大的教育事业高度融合。这就如鱼寻找到了水,归属
了自然。用王蒙先生的解释,就是“道”。 也正因为遵循了道。
所以在人大附中,教师是幸福的,学生是成功的,学校保持着可
持续发展。
我们也看到,刘校长和人大附中支援北京郊区教育,支援西
部教育,关注地震灾区教育,办三高足球基地,在文化部、汉办
等部委的安排下承担着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伟大的事业。刘校
长就是要将人大附中这所最卓越学校的社会价值最大化,这也是
一位现代教育家伟大的爱国情怀的具体表现。事实也表明,眼光
仅拘于学校的圈子是不能有大发展的。
我之所以不断强调大胸襟,因为缠绕我的现实情况无法回
避。我校的学生 90%以上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弟,他们是社会的最
底层,中国国民素质的提高,这些学生就是“木桶”理论中最低
的那一块。这些学生很可怜。他们的命运无法依靠家长改变,只
能依靠老师和学习。所以我提出了“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创造未
来”的办学理念。我愿意尽可能地为孩子们的成长做出努力。他
们不能考取北大清华等大学,但要教育他们在身体上成为一个直
溜溜的人,在人品上成为一个好的劳动者,在技能上为未来生存
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我们学校无法凭借这些学生办出名,老师
无法通过这些学生享受职业的幸福。比如,初一我招收 300 人 ,
到初二很多学生回老家了,初三最后只能剩下几十人在北京参加
中考。唯一能支撑我们的就是对祖国的责任!!!通过这几天人
2
大附中人的熏陶,让我加深了对这些学生更深沉的爱,因为他们
是国家的。我们是为国家育人,所以必须坚持对他们不放弃,不
抛弃,更不要嫌弃。回去后我一定要把我的感受和团队一起分
享,帮助大家深刻理解我们的责任,然后不断研究创新,如何更
好的培养这些社会最底层的孩子们。
2.刘校长和人大附中的经历告诉我第二个词“大智慧”。刘校长
开创的中国超常教育,使一批批没有雕琢的璞玉,用教育家的胸
怀培养、打磨造就出了那么多闪亮的为国奉献的人才。这一切都
体现了刘校长的智慧。在几位老师的汇报中也谈到刘校长似乎有
预感,比如非典前开发学校的网络平台。刘校长不断地强调,要
敢想,我想这个敢,绝对不是三国中的许褚的赤膊上阵那盲目的
敢。我觉得这个敢,甚至所谓的预感,是对中国国情的深刻了
解,长期对教育思考的结果,对祖国未来发展的判断和期望,它
已远远超出了教育的范畴。在这个层面上,我觉得,称刘校长为
一位思想家也不为过!
说到这,我就在想,我作为校长,我对教育有什么长远的判
断吗?目前所谓的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将来的发展会如何?对于
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我们基础学校还能做什么?更为重要的
是,未来对于人才的标准和现在有什么不同,作为学校哪些是与
时俱进的,哪些是永远要坚守的。。等等。这种智慧需要我在实
践中不断地要学习、思考和磨炼的。
从刘校长身上,我能感受到一种“教育家的气魄”。刘校长
特别渴求中国能有更多更好的学校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报效祖
3
摘要:
展开>>
收起<<
参加人大附中培训学习总结我一直在思考,我从刘校长和人大附中到底要学什么。许先生曾用八个字概括了他对人大附中的感受:感动、钦佩、羡慕、深思。感动的是刘校长带领的教职员工视教育为自己全部的感情寄托;钦佩的是人大附中的创新;羡慕的是学生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也羡慕老师在这样的领导集体带领下工作;深思的是,他们在实践中把中华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结合,以这种精神迎接中国教育改革关键阶段的到来。我的感受与许嘉璐先生相似,他说出了我想要说的话。不过他的概括更有高度。几天来,我的情绪不断的变化:有时很激动,看到人大附中的学生那么优秀;有时很悲观,想到自己的学生和人大附中学生的差距;有时很失落,作了十几年教育,自...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文海小编1
分类:免费论文
价格:3.9贝壳
属性:5 页
大小:40.87KB
格式:DOCX
时间: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