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培智学校低年级学生的养成教育

VIP专免
3.0
2024-10-25
999+
43.21KB
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浅议培智学校低年级学生的养成教育
摘要:智障儿童的养成教育对其在校学习及生活尤为重要,
低年级智障儿童没有经过专门的教育与训练,他们的生理特点和
心理特点决定了这一时期是行为问题最多的时期,由于他们的认
知水平较低,教师应实施有效教育过程、施展教育教学魅力,通
过教师的以身作则、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强化、家校配合等努力帮
助学生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和行为障碍,使其养成好的行为习
惯。
关键词:养成教育智障儿童 行为习惯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所谓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是低年级弱智教
育的中心环节。
智障儿童不仅在智能方面明显地落后于正常儿童,而且在情
绪、个性及行为方面都存在着一系列的心理障碍。对智障儿童的
教育与训练,除了要补偿、矫正他们在认知、情绪及个性方面的
缺陷外,更重要的还要矫正他们的不良习惯与行为障碍,培养良
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抓好养成教育对实现弱智学校的培养目标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智障儿童必须从养成教育入手。刚入
学的智障儿童没有经过专门的教育与训练,他们的生理特点和心
理特点决定了这一时期是行为问题最多的时期,同时低年级也是
智障儿童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只有抓住这一黄金季
节,施展教育教学魅力,努力帮助学生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和行
为障碍,使其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1
一、针对特点,明确要求,实施有效的教育过程
刚入学的智障儿童普遍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和训练,他们的
各种心理障碍导致行为异常。他们不懂得尊敬老师,常向老师做
鬼脸,在受到老师批评时会表现出抵抗情绪。他们动作粗暴不受
控制,喜欢根据自己的喜好做事,毫不理会别人的感受。他们对
学校的规章制度,课堂常规一无所知。比如我们班有位同学刚入
学时喜欢乱翻别人的东西,他看到的东西他总要去拿然后扔掉,
所到之处一片狼籍,他要的东西你若不给就硬抢,并且常会因为
一点小事就抓咬同学。还有的同学上课是喜欢随意外出,得不到
老师的同意就强行外出。
根据我们班同学的行为特点,我参考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
范》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制定了适合本班学生的班规,“八个
要”:1.见到老师要问好;2.听到上课铃响要进教室;3.上课时
间要坐好;4.下课时要上厕所;5.拿别人的东西要放回原处;6.
跟同学发生矛盾要报告老师;7.进办公室或上课迟到要说报告;
8.垃圾要扔进垃圾桶里。“四个不能”:1.上课时不能走出课
堂;2.早晨上学不能迟到;3.没经别人同意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
西;4.不能打人、掐人、咬人。利用晨会带领学生学习计划的班
规内容,明确地告诉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并对前一天学
生的表现采取自评、他评的多种方式进行评价。由于目标明确,
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就显得相当的配合,在评价自己或他人的
行为时也有所依据,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以身作则,行为示范,自觉影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2
智障儿童思维直观具体,易受到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的支
配与束缚。特别是低年级的智障儿童,他们的模仿力强,可塑性
大,热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尤其崇拜学校的老师和自己的
班主任。因此,在对智障儿童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自己的行为示范作用,利用自己的一
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去影响智障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语言引导
智障儿童,特别是低年级的他们对老师想象几近神圣和完
美,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是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
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也就是说,老师一言一
行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我们要规范智障儿童行为,使
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充分注意这种“放大”和“模
仿”效应。在与学生、家长、他人的交往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语
言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用,要求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
要讲普通话、用文明语,都要注意语言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成为
智障儿童仿效的榜样。如:老师在使用“谢谢”、“对不
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时,要发之于内心,出之于真诚,
避免流于形式或应付。家长、朋友来访时,热情的招呼,亲切的
问候,都有引导学生效仿的功效。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老师注
意了语言的引导作用,智障儿童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受到影响,模
仿老师的语气、表情与人交往,他们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
文明用语习惯。
(二)、行为示范
3
摘要:
展开>>
收起<<
浅议培智学校低年级学生的养成教育摘要:智障儿童的养成教育对其在校学习及生活尤为重要,低年级智障儿童没有经过专门的教育与训练,他们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决定了这一时期是行为问题最多的时期,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较低,教师应实施有效教育过程、施展教育教学魅力,通过教师的以身作则、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强化、家校配合等努力帮助学生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和行为障碍,使其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关键词:养成教育智障儿童行为习惯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是低年级弱智教育的中心环节。智障儿童不仅在智能方面明显地落后于正常儿童,而且在情绪、个性及行为方面都存在着一...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