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导游词(通用27篇)

VIP专免
3.0
2024-11-02
999+
107.21KB
86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山西导游词(通用 27 篇)
山西导游词 篇 1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 16 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
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 45 个,计 1100
多个小龛,大小造像 51000 余尊,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
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1961 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冈石窟是在北魏中期齐凿的。北魏经历了“太武灭
佛”、“文成复法”。文成帝和平年间(460——465)云冈石窟开
始大规模营造,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建成,前后计 60 多年。
初由著名的高僧昙曜主持,“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
五所”。现第 16 至 20 窟就是“昙曜五窟”。现存洞窟大部分凿
于太和十八年(494)迁洛前。据《水经注》记载,当时“凿石开
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
渊锦镜,缀日新眺”。
云冈石窟雕刻在我国三大石窟中以造像气魄雄伟、内容丰富
多彩见称。最小的佛像 2 公分。最大的高达 17 米,多为神态各异
的宗教人物形象。石窟有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
的佛传浮雕,有精雕细刻的装饰纹样,还有栩栩如生的乐舞雕
刻,生动活泼,琳琅满目。其雕刻艺术继承并发展了秦汉雕刻艺
术传统,吸收和融合了佛教艺术的精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1
对后来隋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艺术史上占有
重要地位,也是中国与亚洲国家友好往来、文化交流的历史见
证。
云冈第五、六窟在云冈石窟群中部,为孝文帝迁洛前约465
——494 年开凿的一组双窟。庙前有清顺治八年(1651)建造的五
间四层木楼阁,朱红柱栏,琉璃瓦顶,颇为壮观。第五窟开作椭
圆形草庐形式,分前后室。后室北壁本尊为释迦牟尼坐像,高 17
米,为云冈最大的佛像,外部经唐代泥塑重装。窟内满雕佛龛造
像。窟西侧刻有两佛对坐在菩提树下,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
美。第 6 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二层方形塔往,
高约14 米,塔柱上雕有四方佛,上面四角各有一座九层出檐小
塔,驮于象背上。窟四壁满雕佛、菩萨、罗汉、飞天等造像。窟
顶有三十三诸天及各种骑乘,令人目不暇接。环绕塔柱四面和东
南西三壁的中下部,刻有 33 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
故事浮雕,内容连贯,构图精巧。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内
容丰富,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有代表性的一窟,也是中期造
像艺术汇集的大检阅。
云冈第七、八窟位于云冈石窟的中部,为一组双窟,是云冈
石窟第二期开凿较早的石窟。七窟前现存的木构建筑,是清顺治
八年(1651)修建。七、八窟平面均为长方形,窟内布局上下分
层,左右分段。七窟后室北壁上层天幕龛的中央,雕一交脚弥勒
菩萨像,坐于狮子座上,左右备一倚坐佛像,边为二胁侍菩萨。
内容仍为三世佛,且出现了造像组合。下龛为释迦、多宝二佛并
2
坐像。壁与窟顶相接处雕一排伎乐人像,各执乐器演奏。东西两
壁对称开凿,壁与顶部相接处雕一排千佛。下分四层雕有八个不
同的佛龛。南壁凿有一门一窗,左右两侧各雕四个佛龛。门窗间
有六个供养人和伎乐天人像。明窗内雕菩萨和禅定比丘。内拱内
雕力上、0 天王和飞天。顶部分格雕平棋,中为团莲,周雕飞
天,把整个窟顶装饰得花团锦簇。第七、八窟与前期窟群比,在
形制、内容、造像构成、题材等方面出现了诸多变化,从中折射
出北魏社会变革的洪流。
昙曜五窟现编号第 16——20 窟,是由昙曜和尚主持开凿的第
一期窟洞,也是云冈石窟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据《魏书·释
老志》载:“和平初,……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
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
伟,冠于一世。”以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帝为楷
模,雕刻五尊大像。这五窟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形制上共同特
点是外壁满雕千佛,大体上都摹拟椭圆形的草庐形式,无后室。
造像主要是三世佛(过去、未来、现在),主佛形体高大,占窟内
主要位置。
第 16 窟本尊释迦立像高 13.5 米,而相清秀,英俊潇洒。第
17 窟正中为菩萨装的交脚弥勒坐像,高 15.6 米,窟小像大,咄咄
逼人。
3
摘要:
展开>>
收起<<
山西导游词(通用27篇)山西导游词篇1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计1100多个小龛,大小造像51000余尊,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冈石窟是在北魏中期齐凿的。北魏经历了“太武灭佛”、“文成复法”。文成帝和平年间(460——465)云冈石窟开始大规模营造,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建成,前后计60多年。初由著名的高僧昙曜主持,“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现第16至20窟就是“昙曜五窟”。现存洞窟大部分凿于太和十八年(494)迁...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