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案设计方案美术教师必备教案(精选8篇)

VIP专免
3.0
2024-07-24
999+
57.13KB
19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中学美术教案设计方案美术教师必备教案(精选 8篇)
中学美 教案 方案美 教 必 教案 篇术 设计 术 师 备 1
教材分析:
本课的设置是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美,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
生的民族自豪感。本课知识点与第一册的图案有相通之处,学习时可相互联系。教师在教
学中应运用典型作品启发学生发现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将民间艺术发扬
光大。艺术历史悠久,它向产生发展同古代的风俗有直接关系,人们用它作为迎春、喜庆
的装饰品,还广适应用到刺绣、印染、陶瓷等工艺中。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
装饰性的特点。一般来说北方粗犷朴拙,南方精巧秀丽。题材广泛,表现劳动人民生活、
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其形式有阳纹、阴纹、点色、套色、分色、衬色等。使用简化、夸
张和添加的造型装饰了法,着意艺术情趣和意境的表现。构成形式呈均衡或对称式。经起
稿、剪刻和贴裱完成。剪刻时按先细后粗、先密后疏、先内后外、先上后下、先在后右的
“ ” “ ”顺序进行。在剪刻时阳纹要 剪剪相连 阴纹 剪剪相断 注意剪刻刀味。
教学目的:
唤起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使学生认识民间艺术,学会运用的基本技法制作作品;培
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重点理解和掌握的造型装饰手法,培养学生创造
性地设计作品能力。
教学难点:是创作和正确把握纹样好连接与完整性。
教学准备:作品若干,各色电光纸,剪刀、刀子各一把,2
开白纸两张;投影仪。
作业要求:能够在课堂上独立设计完成一幅窗花图样,做到造型
单纯、简洁、富有情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l 分钟)
(二)学习新课(10 分钟)
l、教师出示邳县作品,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艺术作品?学生回答:。引出课题。
教师讲述:这些作品出自邳县农民之手,它不仅表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2.请学生欣赏课本(P17P18)作品。欣赏的同时归纳的题材种类。(教师板书)
3.结合作品教师讲: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大体上分为南北两大流派:
北方粗犷朴拙,天真浑厚;江南精巧秀丽、玲珑剔透。的样式很多,这是窗花、墙花、门
笺。喜花、枕花、礼花等。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教师板书)
4.教师将展示给学生问:这些作品是运用哪些工具制作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板
书)
5。教师指图1、图 2,用启发性的手势、语言提问:图 1、图 2都是人物头像,但在
眉眼等细节上却用了截然不同的表现手法,那位同学发现了?(教师综合学生回答板书)教
师再指图3图4问:用什么方法能让这两幅出现多种色彩呢?(学生回答困难,教师可用半
成品给学生示范,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
6、教师展示图5、图 6、图 7,讲:下面我们研究的造型装饰手法,图 5这幅突出了
人物的形态,而次要的细部却没有刻画,它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教
师指图6图7问:鱼和猪的形象和生活中的形象有什么差别?大家讨论一下。(同学讨论后
回答,教师板书)
7、教师展示图8、图 5问:这两幅图的构成形式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
书)
8、教师给学生做示范。示范时配以讲解,注意扩展学生的思路。如::运用折叠法
剪的是光卉(图9),如果剪单独对称式的人物怎么剪(图5)?均衡式的呢?(图8)?
(三)布置课堂作业,学生设计制作,教师辅导。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1图2,指出阳
“ ” “ ”刻时应 剪剪相连 ,阴刻时要 剪剪相断 。再让学生观察图 9图10,指出对错。经过比较
议论得出画纹样时必须注意纸的连断的结论。突破难点。
(教学建议:展示和板书用投影仪)
(四)展评学生作品,请部分学生阐述表现意图。
(五)师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并点题:以上学习的是的一般常识,剪刻纸来自民
间,表现民间,我们要从民间中吸取营养,多看,多想、多动手,一定会创作出好作品。
中学美 教案 方案美 教 必 教案 篇术 设计 术 师 备 2
知识目标:学会有目的地选择和运用色彩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从中
品味绘画色彩语言丰富的情感内涵。
能力目标:能够结合生活中的色彩体验并运用绘画的相关知识欣赏评述作品中的色彩
表现,在感知、领会、感悟作品的过程中,养成敏锐观察、细致比较、层层分析的学习习
惯。
情感目标:能够通过丰富的色彩感受活动,激发通感体验,并理解色彩心理属性具有
共同性与个体性特征,在色彩运用的实践体验中进一步深化色彩表现的色调知识,建构形
象生动的色彩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丰富的色彩感受活动,激发通感体验,并理解色彩心理属性具有共同性与
个体性特征;
难点:选择和运用色彩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能够结合生活中的色彩
体验并运用绘画的相关知识欣赏评述作品中的色彩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题引入:上课前,老师被一个问题难住了,我想请同学们出出主意,你觉得今天这样的
场合,老师该打什么颜色的领带比较适合?
其实,刚才我们谈的话题跟今天所学的内容有关,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色彩与人的心理活
动.
展示课题:第三课《光色心情》P31
二、 一:看得 的冷、 、酸、甜课题 见热
设问:冷、热、酸、甜能看得见吗?我们知道冷、热是触觉,酸、甜是味觉。
引导:大家能不能分清橙汁与咖啡的味道?(课件展示图片)。
让学生讲出色彩的通感。
1、比较作品:《蓝色睡莲》法国-莫奈;
《萨达克寻找湮没的水域》英国-约翰马丁
引导学生说出两幅作品的感受,得到:一般来说,红、黄、橙等色常让人联想到暖烘
烘的太阳、火光,感到温暖,所以称为暖色;而青色、蓝色使人联想到天空、冰川、河
流、海水等,感到寒冷,所以称为冷色。
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常常会利用这种色彩的冷暖感,营造出画面所需要的气氛,
突出作品的主题。(学生讨论怎样运用冷暖感创作作品,“ ”如 沙漠行人 这个画面色彩组
织。)
2、比较作品:《故宅》吴冠中
《浙东石城》陈伟南
“导问 两幅作品同样是画房子、墙壁,你觉得重量是否一样?”
得到:色彩是有重量感的。在同类型、同一材质对象的情况下,明度较高的色彩,给
人的感觉较轻;相反,明度较低的色彩,给人的感觉较重。
摘要:
展开>>
收起<<
中学美术教案设计方案美术教师必备教案(精选8篇)中学美教案方案美教必教案篇术设计术师备1 教材分析: 本课的设置是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美,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本课知识点与第一册的图案有相通之处,学习时可相互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典型作品启发学生发现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将民间艺术发扬光大。艺术历史悠久,它向产生发展同古代的风俗有直接关系,人们用它作为迎春、喜庆的装饰品,还广适应用到刺绣、印染、陶瓷等工艺中。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一般来说北方粗犷朴拙,南方精巧秀丽。题材广泛,表现劳动人民生活、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其形式有阳...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