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长沙岳麓书院导游词(实用4篇)

VIP专免
3.0 文海小编3 2025-02-10 999+ 44.57KB 10 页 6贝壳 海报
侵权投诉
2024 年长沙岳麓书院导游词(实用 4 篇)
长沙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 1
沿着中轴线,我们便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原先的大门在
江滨牌楼路一带的,旧称“中门”,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大门建于
明代,清代同治年间进行过翻修,采用的是南方将军门式的结
构,五间硬山顶。
在北宋第二个皇帝宋真宗执政以前的几十年间,由于国家动
荡不安,所以官府无暇去兴办学校,所有学校都是私人开办的,
宋真宗执政以后,国家比较安定,于是采取了重文的政策,他听
说岳麓书院的办学很不错,又听说山长周式以德行著称于世,于
是便召见了周式并准备留他在京城讲学做官,但周式心系着岳麓
山院,坚拒不从,真宗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就亲赐了“岳麓书
院”四字及经书等物,岳麓书院从此名闻天下,求学者络绎不
绝,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大家请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的
匾,“岳麓书院”原匾在抗日战争中被日机飞机所炸,现在大家
所看到的是 1984 年复制的。
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
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原句是:“虽楚有
材,晋实用之”,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
际,于斯为盛”。据说“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原本是付对联的
上联,因为出得太好了,无人能对得出下联,后来有人发现,两
1
句一拆开也可以成为一付对联,而且也对得挺好的,所以就一直
是这两句了。这一付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
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现在大家所见到的这对联也是 1984 年依
照照片复制的。
请大家看安在大门两的这一对汉白玉石鼓双浮雕,这
是一件非常珍贵艺术品传是清道年,也就是公
1838 年,岳麓书院的著名学生、两江总督陶澍没收贪曹百万
财产中发现的,为了报答母校的培育特捐给了岳麓书院
珍藏。大家可能会问了,这石鼓原本是官人家的东西,而且是
没收来的,怎么可以在书院的大门口呢?实这也反映了清
代岳麓书院教育的官学一方面也反映知识分子读
做官的一仕途理想。在代,书院是最高形式的私学,一都建
在山之中,书院的院长之所以被称为山长也就是这来的。
(二门)
穿过大门,我们就来到了二门,在二门的门来“名山
坛席”匾,这的名山反映的是南岳山,因为山的 72
,岳麓为,“麓”为意思南岳的最。岳
麓书院因山而得名,岳麓山也因为有了岳麓书院而更加的有
气;坛席即席位地为,上设席位,以老师
重,两的对联“于大麓,之名山”说岳麓书院被浩瀚青翠
树林掩映在地大物的岳麓山之中。这环境正是修
身养性的好地方,难怪乎岳麓书院能够培养的名人大
家。
2
在二门的面有一匾:“潇湘槐市”,“槐市”为文化市
,是书人聚集的地方,“潇湘泛指湖南,“潇湘槐
”是说岳麓书院是南文名人、士子学者聚集所,引申
为岳麓书院人才之盛,就有如汉槐市之盛。
(教?斋)
穿过二门,我们便进了院,在左两边,左边是
边为们都是师生居舍相当于我们现在
的大学集体宿舍代书院的学方式现在是不一的,我们
现在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里老师,而代,大部分时间是
寝室里自修,老师开讲,解答问题年的王夫
、曾等人均住在这
(堂)
是书院的部分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
重地和举行重大动的所,也是我们天讲的重,是最能
现岳麓书院作为学作用的地方。
又称“忠、孝、廉、节,历史上有 8
重建,30余次小规模的修,现为清康熙年间重建,又
经过同治年间的大修后遗存下来的。
堂内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
天”“道南正脉”。先我们来看第一匾:“实事求是”为
初期湖工专校长宾步程撰。1917工专迁入岳麓书院
办学,匾悬挂在此,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飞机所炸,这是后来重
制作的。
3

标签: #导游

摘要:

2024年长沙岳麓书院导游词(实用4篇)长沙岳麓书院导游词篇1沿着中轴线,我们便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原先的大门在江滨牌楼路一带的,旧称“中门”,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大门建于明代,清代同治年间进行过翻修,采用的是南方将军门式的结构,五间硬山顶。在北宋第二个皇帝宋真宗执政以前的几十年间,由于国家动荡不安,所以官府无暇去兴办学校,所有学校都是私人开办的,宋真宗执政以后,国家比较安定,于是采取了重文的政策,他听说岳麓书院的办学很不错,又听说山长周式以德行著称于世,于是便召见了周式并准备留他在京城讲学做官,但周式心系着岳麓山院,坚拒不从,真宗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就亲赐了“岳麓书院”四字及经书等物,岳麓书院从此名闻天下,求学者络绎不绝,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大家请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的匾,“岳麓书院”原匾在抗日战争中被日机飞机所炸,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是1984年复制的。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据说“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原本是付对联的上联,因为出得太好了,无人能对得出下联,后来有人发现,两1句一拆开也可以成为一付对联,而且也对得挺好的,所以就一直是这两句了。这一付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现在大家所见到的这对联也是1984年依照照片复制的。请大家看安放在大门两旁的这一对汉白玉石鼓双面浮雕,这是一件非常珍贵的艺术品,相传是清道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838年,岳麓书院的著名学生、两江总督陶澍在没收贪官曹百万的财产中发现的,为了报答母校的培育之恩,特捐给了岳麓书院珍藏。大家可能会问了,这石鼓原本是官宦人家的东西,而且是抄家没收来的,怎么可以放在书院的大门口呢?其实这也反映了清代岳麓书院教育的官学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

展开>> 收起<<
2024年长沙岳麓书院导游词(实用4篇).docx

共10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文海小编3 分类:实用范文 价格:6贝壳 属性:10 页 大小:44.57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2-10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10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