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 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在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行为习惯好的比重偏低,其
中,说谎、打架、好吃懒做、沉迷于游戏的现象时有出现。他们的内心比较封闭,性格孤
僻。
3.2 存在问题
此年龄段儿童正处于生理心理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务工,留在家
中的单亲也忙于家务与农活,与孩子沟通、交流较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更谈不上对子
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因此,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行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较同
龄儿童要多。
3.2.1 学习成绩一般。由于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或没有
这个意识,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特别是父母双方均
在外地打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亲人照看,大部分重监护轻教育,甚至对留守
儿童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加之儿童本身自控能力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不良诱惑,
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调查中我们发现,小部分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大
部分成绩中等或偏下。
3.2.2 隔代教育力不从心。据调查,留守儿童的监护权绝大部分是祖父母或外祖父
母,还有的留守儿童没有监护人。这些儿童的委托监护人普遍年纪大、文化低,绝大多数
是文盲或半文盲,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自己的生活。监护人有的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无
时间监护孩子,有的无办法监护孩子。他们对孩子行为习惯、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引导
少,教育管理方法简单粗暴等问题,孩子思想波动且出现心理障碍时,没有及时沟通,常
使留守儿童缺乏心理慰藉。他们的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
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没有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
几个孙辈没有精力监护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
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3.2.3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情况让人担忧。据调查,有的外出打工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
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半年联系一次,相当多的外出打工者一年才返家一次,甚至有的
父母常年在外不回来,单纯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有学上、有书读就万事大吉了,忽视
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孩子对父母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父母无法了解
子女的心理变化,往往以物质弥补歉疚的感情。子女缺乏亲情关爱,内心空虚,有的对家
长有埋怨情绪,还有的留守儿童为了宣泄烦恼,走上极端。
3.2.4 留守儿童的品德和学习发展不足。留守儿童理应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
—关爱。但由于 些学校偏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缺乏特别的关
爱,不能主动和监护人联系;同时被委托监护人又缺乏与学校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在农村
留守孩子中,有的行为纪律散漫,存在品德不良现象,如偷摸等不良习性。又由于不能与
父母及监护人及时沟通,以至他们之间感情疏远,使得留守儿童对自己的父母的怨恨。此
“ ”外,留守儿童在应对挫折时 无处诉说 ,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方法引导,面对学习困难时,
不能很好的得到处理,导致学习兴趣缺乏,不能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学习成绩不理想,造
成很多孩子不能正常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