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调查报告(实用12篇)

VIP专免
3.0
2024-07-28
999+
83.39KB
3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民增收 告 篇农 调查报 1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 1号文件精神,加快农民增收步伐,我们 X乡调研组遵照县委、
政府的安排,采取听汇报、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深入到村到
户,广泛接触群众,对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乡的基本概况:
X乡共有 12 个行政村,区域面积 28.5 平方公里,有 5465 户、20110 人,耕地面积
21030 亩。20xx 年人均纯收入 3002 元,是个人多地少、工业企业比较发达的乡镇。
在种植结构方面,全乡以种植、小麦、玉米、蔬菜为主。小麦面积 11000 亩,总产
4194 吨,亩产 360 公斤。玉米面积5029 亩,总产 3021 吨,亩产量 601 公斤。蔬菜面积
10210 亩,总产 25000 吨。复播作物主要以蔬菜、油料、豆类为主。
在养殖业方面,全乡牛存栏 1774 头,其中奶牛 1413 头,55 头以上养殖户 69 户。猪
存栏 7146 头,100 头以上养殖户 3户。鸡存栏 174790 只,300 头以上养殖户 115 户。羊存
栏达到 2565 头,50 头以上养这植产 24 户。
在农副产品加工方面,全乡有 加工企业 134 个,从业人员 352 人,其中:产值在 20
万元以下的 81 个,产值在 20——100 万元 48 个,产值在 100 万元以上 5个,产品主要销
往本县和周边县市。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乡有机井 168 眼,其中深井 142 眼,15 年以上井 61 眼,拍
卖改制机井 128 眼; 水管道节109.5 公里, 水面节 积 17000 亩,连片 20xx 亩以上节水片的
有南社、河湾、王村、祁城五个村。全乡有造林面积 2134 亩,其中木材林 979 亩,经济
林1155 亩。有大型收割机 20 台,播种机 90 台,旋耕机 62 台,基本 机播,道路硬化实现
31 条、19824 米,10 个村安装路灯 760 盏。
农民收入比例构成情况是:全乡种植业收入 2238 万元,养殖 收入业3208 万元,林果
业收入 18 万元,工 收入业24335 万元,建筑 收入业1000 万元,服 收入务业 28 万元,其它
收入 1119 万元, 方面的收入占 收入的农业 总 17%。
农村劳动力分配情况是:全乡现有劳动力 8721 个,其中:从事第一产业劳力达 4237
个,从事第二产业 4008 个,第三产业的 476 个,县外劳务输出人员 916 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 X党委、政府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在农民增收方面做了大
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仍然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
展中最突出的问题,农民收入与其它行业相比,存在非常明显的反差。我们分析认为,造
成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老化。X乡共有土地 21030 亩,有机井 168 眼,其中深井 142 眼,
平均每眼机井担负200 余亩灌溉面积,灌溉周期长,况且142 眼深井中,15 年以上的机井
就占到近二分之一,水利设施老化,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二是价格和成本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农产品价格不断下滑,来自种植业的收入明显
下降;另一方面,对化肥、农药和农机等依赖程度不断提高,种植业成本不断攀升,农民
依靠种植业来实现增收十分困难。
三是农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全乡农民人均耕地只有1亩,尽管近年来该乡加快了工业
的发展,有部分农村劳动力转移出去,但大量农村劳动力还是滞留在传统种植业中,这种
结构必然带来农产品市场的残酷竞争。
四是种植、养殖业结构单一、品种不良。全乡的主要粮食品种以小麦、玉米和复播油
料为主,蔬菜品种主要是茴子白、西红柿、豆角和白菜、胡萝卜、大葱等大田大路菜,反
季节蔬菜面积较少,且不集中、不连片、规模小、没有市场。总体上讲,粮、菜生产品种
单一,规模偏小,分散经营,市场狭小,科技含量很低。养殖业主要是牛、鸡、猪,养牛
业大户少、规模小、园区建设落后,养鸡业呈萎缩状态,流通经纪人基本为零。
五是农产品加工档次低、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不高。该乡的农产品加工业,由无到
有、由小到大、发展态势良好,但从总体上分析,农产品加工大企业少,小企业多,有品
牌的少,粗加工的多,全年生产的少,季节加工的多,市场竞争力弱,大部分企业的市场
占有地为本县及邻近县。
六是资金、技术、人才比较缺乏。该乡人多地少,再加上近几年农业的比较效益低
下,农业的发展后劲明显不足,农业发展的资金、技术、人才急需注入。
三、今后的应对措施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根
本,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以增收为目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树立质量为
“ ”本,效益为先的观念,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实施 六大工程,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升
级,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在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上求突破。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农田水
利基本建设,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农业发展。要不断完善投入机制,特别是税费
“ ”改革后,针对农村建设资金溃乏的情况,进一步完善 一事一议制度,努力创新农村筹
资、筹劳渠道。要认真把握中央一号文件的精髓,抓住中央对农业十项投资倾斜的机会政
策,把投入重点放在争取和引进项目上来,积极鼓励和支持个户投资办项目。重点完成南
社、河湾两个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投资 30 万元启 王村高 准 水化园区建 ;动标节 设
全乡新打井12 眼,配套机井 17 眼,埋 灌设溉18 公里,新增 水面节 积 5000 亩,为农业可
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狠抓四大基地建设,在推动产业化升级上求突破。要紧紧结合本乡实际,合理
“ ”布局,推进特色农业建设,重点实施 百、千、万、万工程。一是争取100 万元,建 秦设
村百亩综合养牛基地,以此来带动全乡养殖业的发展,力争年底规模养殖园区发展到 8
个,牛饲养量突破3000 头,其中奶牛达到 1800 头,猪饲养量达到 25000 头,鸡饲养量达
到22 万只;二是完成昌源河沿 六个村千 防 林建 基地。巩固林 制度改革成线亩护设 业产权
果,完善投入机制,抓好农田林网建设,完成植树12 万株;三是 建王村、秦村、续X、梁
堡、祁城万亩精细蔬菜基地,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搞好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生产和绿色
食品开发,发展蔬菜面积 1.2 万 ;四是 大运 秦村、高村、圪 中心的万吨亩 实现 线 垛为 农产
品加工基地。重点扶持秦村油料加工和高村葵花籽加工业的发展,转化油料达到 20xx
吨,抓好高村现代化屠宰场和圪垛酸奶厂建设,力争年内肉类加工达到 6000 吨,牛奶加
工达到 20xx 吨;要通过体制创新的政策倾斜,引进资金 100 万元, 划占地规14 亩,新建
圪垛村蔬菜储藏保鲜库一座,进一步延伸农产品加 工产业链条。
(三)狠抓品质提升,在提高比较效益上求突破。要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大力开展
农产品质量认证和标识工作。搞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和绿色食品开发,确实解决
化肥农药对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加大与涉农部门的挂靠联系力度,争取项目、资
金,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要巩固同发饲料市优势产品品牌,抓好惠
明乳业酸奶、秦村粉丝、梁家堡食用醋的品牌塑造,以及万亩蔬菜品牌和秦村油脂加工专
业村品牌建设。通过文艺宣传、专题报告等形式,扩大农产品的知名度,发挥品牌效应,
增加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实力。
(四)狠抓龙头培育,在延伸产业链条上求突破。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大运线沿线万
吨加工基地的同时,下功夫培育一批成长性好、有潜力的龙头企业,不断扩大农产品的转
化面。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尽快做大做强农产品加企业,增强带
动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使农产品加工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五)狠抓服务体系建设,在增加服务功能上求突破。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稳
妥地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进一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后的各项配套政策,千方百计减轻农
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在科技服务上,要大力实施科教人才战略,强化科技服务力度,
积极开展科技培训,同时要大力普及科学技术,提高群众的科技素质;在人才服务上,要
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进人才,并妥善解决他们的工作条件和报酬待遇,调动他们的积极
性;在信息服务上,要加快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和流通经纪人队伍建设,指导巩固完善蔬菜
协会和油料协会建设,成立奶牛协会,充分发挥群众性组织的作用,为农民提供产前、产
中、产后服务,逐步实现农产品信息服务的深层次、大规模、远距离、强辐射。
民增收 告 篇农 调查报 2
**镇是四川省的重点小城镇,省农科院的科技示范地,也是粮油重点基地之一。连山
镇党委、在积极建设小城镇的基础上,致力于农民的增收致富工作,近几年来,取得较好
的成绩,现就农民增收情况调查如下:
一、1997 年至200*年农民收入情况表:
(略)
二、近三年市镇两级对农业的投入情况:
1、荒滩地整改投入120 万元。
2、农灌机沉井投入4万元(其中机井 30 眼,每眼 助补600 元,计1.8 万元;沉井 11
口,每口 20xx 元,计2.2 万元)。
3、农村机耕道投入40 万元(石梯村 1.5 公里, 花村锦0.8 公里,向阳村 0.4 公里,
清河村 0.8 公里)。
摘要:
展开>>
收起<<
民增收告篇农调查报1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快农民增收步伐,我们X乡调研组遵照县委、政府的安排,采取听汇报、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深入到村到户,广泛接触群众,对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全乡的基本概况: X乡共有12个行政村,区域面积28.5平方公里,有5465户、20110人,耕地面积21030亩。20xx年人均纯收入3002元,是个人多地少、工业企业比较发达的乡镇。 在种植结构方面,全乡以种植、小麦、玉米、蔬菜为主。小麦面积11000亩,总产4194吨,亩产360公斤。玉米面积5029亩,总产3021吨,亩产量601公...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