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荐学生调查报告(模版33篇)
VIP专免
3.0
2024-07-28
999+
128.99KB
7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推荐学生 告 篇调查报 1
一、基本情况
为了全面了解北京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现状,深入探讨扩招后我国大学生的学习规律,
以便有的放矢地改善教育教学活动,营造更加有利于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学校环境,近年
我们对北京高校大学生学情进行了抽样调查。
调查问卷由课题组根据多年对大学生学习问题研究的成果自行设计,根据学生的学习
“ ”过程将 学情 分为 6个维度:学习目的和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焦虑、学习策略、自我评
价以及对教学的评价。其中学习策略包括课堂学习、阅读、自我监控(目标监控、时间管
理和自我调控)、对环境的利用以及创新性学习。问卷的总体信度为 α=0.9044h 系
数)。各维度的系数在 0.61~0.78 之间。内容效度除由专家认定外,还采用了单项与各
维度总分的相关分析,经检验,显著性程度均达到高度相关(P=O.000)。
本次的 象 北京市全日制大学本科生。采用按 分 整群抽 的方法在调查对 为 专业 层 样 15
所不同类型高校中进行抽样,共发放问卷 4330 份,回收有效问卷 4123 份,有效回收率为
95%。其中男、女生分别占 50.2%和49.8%;各专业所占百分比与总体结构基本一致。
为了对北京市大学生总体的以及不同群体(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成
绩、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群体)的学习状况进行估计,对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进行推断,
我们运用了统计学中的参数估计、假设检验以及逐步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
方法。本研究的结论正是基于这些统计方法并以 SPSS 为工具对样本数据进行挖掘与分
析,经过课题组认真考察、讨论而得出的。因限于篇幅,本文省略了具体分析过程,仅将
所得结论作一概述,以供高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参考。
二、主要结论
1.对大学生总体的调查结论
(1)学生初步树立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学习目的明确具体,但相对浅近。大学生的
“ ” “ ” “学习目的位居前三位的依次是 提高素质实现自身价值 、 不辜负父母的希望 和找到理
” “ ”想职业提高经济地位 。在选择第一位的学习目的时, 提高素质实现自身价值 占
30.4% “ ”,找到理想职业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 占 26.3% “ ”, 不辜负父母的希望 占21.4%,而
“ ”将 为国家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第一学习目的的仅为 12.6%。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
学习目的明确、具体、实际,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提高自己的能力(42.8%)或学到知
识(31.5% “——”)。总的取向是 个人家庭国家 ,如何使学生将国家的发展与个人的命运
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起对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一个需要广泛关注的问
题。
(2)学生学习态度比较端正,但部分学生对专业和学习的兴趣不足。48%的学生喜欢
或比较喜欢自己的专业,34.2%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很浓或比较浓,39.6% “的学生认为 平
”自己要求比 格 ,时对 较严 60%左右的学生按时、独立地完成作业并对教师指出的错误能及
改正,考时试时70%的学生坚持独立完成。但 27.1%的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部分
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值得重视,具体表现在:
第一,多数学生强调对专业的兴趣靠个人内在兴趣。64.5%的人不赞同有意识地培养
专业兴趣,近 26%的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30%的学生学习兴趣不太浓或不浓,学习动力主
要是来自外部。
第二,77.4% “的学生缺过课。究其原因,对己比较强调 有更重要的事要
”做 (25.4% “ ”),对同学更强调 对课程提不起兴趣 (33.3% “)。但 老师讲课没有吸引
”力 均排在第一位。
第三,20%左右的学生学习不认真,不按时完成作业,抄同学作业;48.5%的学生有不
及格的科目。究其前三位的原因,对己认为是努力程度不够,对课程没有兴趣,学习方法
不当;对同学认为是努力程度不够、对课程不感兴趣和沉迷于网络。
(3)学生对考试作bi 行为的态度暧昧,需引起学校的重视。40%的学生认为学校考
试作bi 现象很普遍或比较普遍。值得关注的是:有 25.7%的学生对同学作 bi 表示理
解,38.6%的学生表示无所谓,气愤但不会举报的为 22.6%,三者之和达到了 86.9%;真正
勇于举报的只有1.3%,认为应该给予处分的为 11.8%。
(4)学生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对学生的学习焦虑应给予关注。对目前的学习状
态,34%的学生认为很好或较好,11.3%的人认为较差或很差,44%的学生对目前的学习状
态持不满意或不太满意的态度,50.1%的学生对考试成绩不够满意或不满意。对自己的学
习方法,很满意或比较满意的只有30.9%,34.7% 的人不太满意或不满意。 在平时学习的
过程中,有 24.5%的学生情绪不够稳定或不稳定,有 36.3%的学生感到学习负担很重或比
“ ” “ ” “重。目前各种苦 中最普遍、最突出的是 就 形 力大 、 学 力大 和 不知道较 恼 业势压 习压
”自己的发展方向,上述三项被列为前三位苦恼的百分比之和分别为 62.9%、49.0%和
47.7%。
(5)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不高,主动利用学校学习资源的意识不强。多数学生的学
习策略水平不高,不会为自己选择恰当的学习目标,时间利用率不高,不会主动利用学校
的学习资源,具体表现在:
第一,课堂学习与阅读策略的运用。课前预习的学生只占7.9%,47.3%的学生不预
“ ”习;课上能够做到边听课边思考 的占 45.7%,23.7%基本做不到;27.6%的学生基本抓不
住老师讲课的重点;只有22.9%的学生能够用自己理解的话记,43.9%照抄黑板,拷贝老师
的课件、复印同学笔记的占 39.8%:15%~25%的学生在阅读时不能够抓住内容的重点和结
构,不关注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
第二,自我监控策略的运用。57.6%的学生对自己的发展目标比较明确,20.3%的学生
不甚明确;52.9%的人设定的学习目标偏低;只有21%的学生基本能监控自己的学习目标;
有31.6%的学生对零碎时间的利用率不高;能将浪费的时间及时补回来的为 27.2%,不能
的为 26.5%;只有22.6%的人能够坚持对时间做统筹安排,38.5%的人基本做不到;67.5%
的学生对自己学习方法基本上能够做到经常反思;44.8%的学生能够基本上做到灵活运用
学习方法;36.5%的学生注重借鉴同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有 1/4 的学生注意力
不能做到高度集中,26.9%的学生需要提高调控水平。
第三,对学校环境的利用。学生普遍缺少充分主动地利用学校教学资源的意识。只有
不到 1/4 的人喜欢找老师答疑和讨论问题,49.8%的人不找老师;51.6%的学生不主动参与
课堂讨论;29%的学生不能与同学经常进行交流;36%的学生不能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
“学生参加最多的三项课外活动依次是:社团活动、文体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 科技活
”动排在了最后一位。有 48.3%的人认为课外活动促进了自己的发展,但也有24%的人认为
课外活动对自己的发展没有起到促进作用。
(6)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浏览信息,对少数学生有负面影响。没有上过网的只有
1.8%,每天上网的学生占 10%,经常上网的占 27.7%;有 68.6%的学生认为上网对自己的学
习有帮助,有 10.2% “的学生认为对自己有负面影响。事实上,如果我们请学生分析 上网对
”同学的学习 有何影响,有负面影响的百分比可能会更大一些。多数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
“ ” “ ” “ ”不是课程学习需要,而是 浏览各类信息、 查找资料或下载工具 和 娱乐 ,上述三项被
列为上网的前三位目的的百分比之和分别为 63.2%、59.2%和45.7%。
(7)学生喜欢创新性活动,但在学习中探索和在研究中学习的观念不强,训练不
够。有 36.2% “ ”的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停留在会做就行 ;只有30.4%的学生能够进行多角
度的思考;有 25.8%的学生喜欢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或科研活动,喜欢花时间解决复杂问
(本免费公文来自转载注明)题的学生占 40.8%,有 40%的学生做事喜欢打破常规,28.7%
的学生会经常提出别人想不到的问题,38.6%的学生对科学的新发现、新观点和新技术等
比 关注;较28.1%的学生不常思考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如何应用。
(8)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评价不高,满意度较低。多数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不
满意,认为教师讲课没有吸引力。有 55.9% “ ” “ ”的学生认为只有少部分 或 极个别的 教师重
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55.5% “ ” “ ”的学生认为只有少部分 或 极个别 的教师重视对学生思
维能力的培养,75.5% “ ” “ ”的学生认为只是少部分 或 极个别 的教师能够组织学生参加科研
活动。有 42.1%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选修课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63.9%的学生认为开设
“ ” “ ”学习指导课很有必要或有必要 。
2.不同学生群体在学习上的差异
(1“)重点建设院校与一般院校学生之间的差异。重点建设院校的学生对 提高素质实
”现自身价值 有较强烈的要求,学习压力大,学风相对好,作 bi 现象少,不喜欢自己专业
的多,受网络负面影响大,学生对本校教育教学工作评价相对较高。一般院校的学生更多
“ ”的是以 找到理想职业提高经济地位 为学习目的,就业压力大,考试作bi 多,对自己学
习状态的满意度相对较高。在创新性学习上,两类院校的学生没有显著性差异。
(2 “ ”)不同学科专业学生之间的差异 工科学生以 为国家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学习
目的的百分比最高,学习负担重,平时情绪稳定的百分比最小,学习态度最差,考风较
差,不及格率最高,对科学的新发现、新观点和新技术等关注程度高,喜欢创新性、挑战
性的工作,科技活动参与面大。 理科学生目标监控水平、创新性学习水平与自我评价最
高,参与科技活动的百分比最大,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评价最高,学习负担重,学习情绪稳
定性不好,学习状态两极分化的现象较为明显,听课的全勤率最低。
“ ”教育专业的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强,以选择 继续深造 为前三位学习目的百分比
之和最高,达 45.8%,近 60% “ ”的学生喜欢自己专业,苦恼于 不知道发展方向的百分比最
摘要:
展开>>
收起<<
推荐学生告篇调查报1一、基本情况 为了全面了解北京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现状,深入探讨扩招后我国大学生的学习规律,以便有的放矢地改善教育教学活动,营造更加有利于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学校环境,近年我们对北京高校大学生学情进行了抽样调查。 调查问卷由课题组根据多年对大学生学习问题研究的成果自行设计,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将学情分为6个维度:学习目的和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焦虑、学习策略、自我评价以及对教学的评价。其中学习策略包括课堂学习、阅读、自我监控(目标监控、时间管理和自我调控)、对环境的利用以及创新性学习。问卷的总体信度为α=0.9044h系数)。各维度的系数在0.61~0.78之间。内容效度除由...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