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有关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范文(精选6篇)

VIP专免
3.0
2024-07-28
999+
69.37KB
2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有关 商 境的 研 告范文 篇营 环 调 报 1
一、我市深化政府监管体制改革、优化营商投资环境工作开展情况
去年以来,xx “ ”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省委 一个指引、两手硬 重大思路和要求,与省
“ ” “ ”委、省政府要求 对表 、与发达地区对标,深入推进 放管服 改革,积极为市场主体营造
公平竞争的环境。
(一)深化政府监管体制改革方面
1、持续推进简政放权。近年来,我市承接落实省政府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 51 项,对
应取消行政审批事项 199 项、中介服务事项 37 项和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21 项。政府
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已经完成编制和公布,涉及 16 个部门,保留实施市级行
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 42 项,明确申请人可按要求自行编制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 20
项。在大幅清权减权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加强依法确权,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先后公布
“ ” “ ” “ ”和出台了 一清单 、 两张图 、 两办法 (即:xx 市政府部门权力与责任清单,行政职权
运行流程图和廉政风险防控图,权责清单动态管理办法和行政职权运行监督管理办法)。
市级共保留行政职权事项 3081 项,精简率 70%;编制职权运行流程图 775 张,编制廉政风
险防控图 775 张。今年,再次拟调整行政职能事项 160 项,其中增加 40 项,取消 58 项,
下放 11 项,调整 51 项,目前法制部门合法性审查已经结束,下一步将递交市政府常务会
研究。
2、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了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全力推进了商事登记
“ ” “ ”制度的改革。积极推进登记注册便利化,全面实行 先照后证 登记制度和 双告知 工
“ ”作,实行新设立企业名称核准全程电子化和网上注册工作。在原 三证合一 的基础上,又
“将社保证、统计证与营业执照合一,形成工商、质监、税务、社保、统计 五证合一、一
”照一码 。通过商事制度改革,截止 xx 年底,全市 有各 市 主体实 类 场 115081 户,其中企
业29968 户、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 5751 户、个体工商户 79362 户。在现有市场主体中,xx
年3月1日商事制度改革启动后新增的市场主体量有 5万余户,而改革前市场主体总量约
为6万户,增量几乎赶上改革前的市场主体总量,政策措施的实施带来的成效明显。
3、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去年我市出台了《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
监管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原则、内容和措施,
各级各部门也相应出台了本级本部门的事中事后监管办法。目前,政府部门工作重心从规
范市场主体活动资格向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转变、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一是推
“ ”行日常监管。对省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 双随机,一公开 工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的通知》进行了细化分解,目前正在编制我市的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市场主体名录库和执
“ ”法检查人员名录库的 一单两库。同时,推广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
“ ”的 双随机 抽查机制,通过摇号等方式,从市场主体名录库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从执法
检查人员名录库中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二是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出台了《xx 市社
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__年)》、《行政管理事项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实施意
见》和《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对全市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项目
“ ”进行了信用信息 双公示。建立了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使社会公众
和政府各个部门、行业组织都可以方便、及时、全面地了解企业信息,有效扩大了对企业
经营活动的监督。三是加大社会监督力度。拓宽监督渠道和方式,通过举报受理平台、互
联网、举报电话、投诉信箱等,实现公众参与社会监督。加大了信息公开的力度,通过政
务信息公开和社会信息资源共享开放,提高了行政职权运行的透明度。四是强化市场监
管。重点查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商标侵权假冒、传销、广告违法等9个领域的违法行
。五是加快推 行政 可 准化建 。去年为 进 许 标 设 12 月6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
快推进省政府部门行政许可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对规范行政许可事项管理、流
程管理、服务、受理场所建设与管理、监督检查评价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标准化的规范,目
前我们正在按照省里的标准进行对号落实。我们将通过行政许可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
范行政许可行为。
(二)优化营商投资环境方面
1“ ” “ ”、提振企业家信心。为认真实施 转型突破工程 和 增长培育工程 ,支持工业企业
做大做强我们制定印发了《xx “年度 1533”工业行动转型升级攻坚年行动方案》,从投资
额、投资强度、科技含量、上市挂牌等方面进行扶持奖励。今年的 2月15 日我们召开了
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动员大会,专门对 xx “年度 1533”工业行动中的 32 家优秀企业和先进
个人进行表彰,共兑现奖励 4513 “ ”万元。同时,以 小升规 企业培育和创业基地建设为抓
“ ”手,努力增加企业数量、扩大企业规模、创造就业机会,去年共培育 小升规 企业 19
家,净增数(12 个)在全省居第一;
认定省级创业基地 5家,市级创业基地 5家,新创办企业 5664 家,新增就业岗位
9277 个。
2“ ”、推动区域合作发展。制定出台了《关于 东向融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实施
意 》和《关于支持承接加工 易 移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两个文件的出台,见 贸 产业转 这
推 参与京津冀、 渤海 圈和中原 区交流合作, 极承接加工 易 移打为 动 环 经济经济积贸 产业转
下了良好基 。础
3、简化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的条件和手续。进一步充分释放我市更多的场
“ ”地资源,降低创业成本,激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的热情,我们在全省率先草拟了《xx
市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办法》。通过该办法的实施,对企业的住所(经营场
所)“ ” “ ”进行了规范、简化,尤其 一址多照 和 一照多址 的措施,丰富了我市市场主体住所
(经营场所)的形式,有效激发了大众创业的热情,使我市闲置场地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4、实行企业名称核准电子化和企业设立登记电子化。xx 年5月1日,我们实行企业
名称核准全程电子化,xx 年6月17 日起,实行企业设立登记电子化。通过这两项举措,
申请人足不出户即可通过互联网进行企业名称核准和设立申请,免去了申请人因补充、修
改材料而造成的不停往返,大大缩短了办理时间,降低了办事成本。
5“ ”、做好平台建设。一是启动 企业通 平台。xx 年3月,我 与工商 行分行正式们 银 签
“ ”订企业通 平台合作协议;
6月,又同建行、招行 了代理企 注册 , 一步 大 行代理企 注册的范签订 业协议 进扩 银 业
围。通过将工商注册登记的咨询、服务前移到银行网点,使企业注册登记渠道从政府部门
“向银行网点延伸,从纸质审核向电子审核、互联网渠道延伸,实现公司设立登记的 一站
” “ ” “式 高效服务,极大方便了创业者。二是搭建 双创平台。我市积极贯彻落实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的决策部署,制定出台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
见》,成功培育了米粒儿众创空间等 4家省级众创空间,并首次组织了8家企业申报国家
“ ”和省级 星创天地,其中天 梦工厂 科技部公示 案。三是建立公共服 网 平台。我创 获 备 务络
市通过两年努力,建成了上下通达、左右沟通、覆盖全市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网络,并在
全省地级市中率先上线运行。该网络涵盖 1个市级综合服务平台、3个专业应用平台(金
融、人才、互联网)、2个产业服务平台(泽州装备制造、高平食品加工)和130 余家小
“ ”微企业服务站,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找得见、用得起、有保证 的公共服务。四是搭建银
“ ”企对接平台。定期举行 政企对接、银企对接 座谈会,围绕鼓励民间投资政策措施的制
定、扩大民间投资及资金投向等方面征求民间企业加大意见,充分调动民营企业家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引导国有银行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
6、加强园区和开发区建设。一是完成海关国检机构、兰花保税物流园区建设。目
前,海关国检机构和兰花保税物流园区,已分别于 xx 年10 月和 xx 年3月通 国家 收,过验
并投入使用。二是推动开发区建设。近 3年来,我 通 理 开 区工作机制、 极推们过顺发 发 积
动园区升级,不断推动开发区创新发展。全市现有国家级开发区 1个(规划总面积 9.88 平
方公里,全区现有各类工商企业 1313 户。xx 年, 模工 完成规 业总产值 116 亿元,一般公
共 算收入完成预2.85 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比重为 91%)和各类园
区15 个,经济技术开发区连续三年在全省考核测评中都名列前茅,发展态势良好。
7、做好招商引资项目用地保障工作。一是预列招商引资项目的年度供应需求。每年
“ ”度初,我们根据签约项目情况,认真制定 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为招商引资项目储备用地
规划,以及项目落地、开工和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推进招商引资项目的年度督
查工作。针对项目存在的发展问题、难点,尤其是土地瓶颈进行重点调研,我们每年重点
开展两次招商引资调研督查,并向相关职能部门反馈。尤其是xx 年度,我 开展了由市们
政府督查室牵头的三方(市招商局、市重点办、市统计局)联合督查,截至目前进行了三次
专题督查,对招商引资项目在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土地问题情况进行上报,一些老大难问题
得到了集中解决。
二、存在的问题
1、政策有效性有待加强。虽然我市在简政放权、转型升级、招商引资、商事制度改
“ ”革、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方面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但是在国家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收紧的背景下,我市也存在相关政策引导不足、力度不大、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例如传统
产业占用过多的生产要素,挤占新产业新项目成长空间;
人才匮乏,人才技术等先进要素不断流失;
改革创新缺少试验田和着力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客商的经济发展信心和发展潜
力,特 是重点 园区、特色 、重点 目等的 惠政策有待加 。别 产业产业 项 优 强
2、工作衔接畅通性不强。一是上下级机构衔接不畅。近两年,上级加大了简政放权
力度,从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企 理相关 批手 。业办 审 续 xx 年,省政府下达《关于 取消和继续
下放一批行政 事 的决定》(晋政 【】职权 项 发 55 号)文件,将所有项目备案权限下放到市
级部门。但我们在承接上级下放权力过程中存在接受上级最新产业政策滞后,机构人员与
摘要:
展开>>
收起<<
有关商境的研告范文篇营环调报1一、我市深化政府监管体制改革、优化营商投资环境工作开展情况 去年以来,xx“”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与省“”“”委、省政府要求对表、与发达地区对标,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积极为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一)深化政府监管体制改革方面 1、持续推进简政放权。近年来,我市承接落实省政府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51项,对应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99项、中介服务事项37项和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21项。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已经完成编制和公布,涉及16个部门,保留实施市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42项,明确申请人可按要求自行编制的行政...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