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山长城导游词(通用13篇)

VIP专免
3.0 2025-04-04 999+ 92.91KB 7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虎山长城导游词(通用 13 篇)
虎山长城导游词 篇 1
位游客,我们现在经过的是九连城镇,在我给您介绍它之前
我先给大家朗诵一首诗。“九连城畔草芊绵,鸭绿津头生暮烟。
对岸鸟鸣分异域,隔江人语戴同天。皇仁本自无私覆,海国从来
奉朔虔。分付边人慎封守,莫教樵牧扰东田。”这是明朝嘉靖年
间,辽东巡抚王之诰巡查边地来到虎山长城。他触景生情,书写
七律诗一首:这首诗气势平稳,抒写了虎山一带辽东边地和平宁
静的气氛。诗里面所提到的九连城就是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九
连城始建于金代,元朝时是婆娑府巡检司治所。明朝始称九联城,
后改称九连城,并增建镇江城。九连城位于美丽江城丹东市东北二
十五里的鸭绿江畔,因为当地有相连的九座古代城址,所以从明
代开始,就叫它为“九连城”了。九连城的历史很久,与它隔叆
河相望中江岛上叆河上尖村汉“西安平县”故城,不到五里,这
里很早就被开发起来了。到了金代,九连城有了行政建置,成为
婆娑府路的治所;元代,是婆娑府路巡检司的驻地;明代,于此地
增筑镇江城,并将长奠堡游击移来这里,是辽东东南部边境上的
军事要地,也是明、清两代中国与朝鲜通商的要道,同时,还是
两国使节往来的必经之地。
九连城古城址,在九连城村北与村西,大小九城相连,东面
有叆河与鸭绿江,后面有镇东山,形势十分险要。清代光绪年
1
间,陈本植曾对古城址进行过调查,描绘九连城的情状:“细辨
围壕界址,其势乃长短方圆相环,共计营围有九,与
面分”。现在城址尚存四处。一座在九连城
村西,城址方形,有东西两,南长二二十五夯土墙
存高约四米。在城内出土辽、金、元时各类瓷片琉璃珠
残碎砖瓦和大石臼重宝钱等明此城是经历了
辽、金、元三个的古城址。
自元代以来,九连城和朝鲜进行通商贸易往来,成为“
市”之所。清代贸易在中江岛上进行。岛上的,也称“中
”,即今马村。当时贸易是在秋八月十五
以后,进行物资交流。清代明在《凤琐录》
记载贸易年“春秋仲月望后,朝鲜牛货济,陈
于江,驻防兵台役夫四段易牛
九十九、海菜万千八百斤、海百斤、大小
八千张、绵麻布四百九十九铁犁百具。以京畿、平
道商一人承办义州知州率员役领之”。清将“
市”地点迁往九连城。明朝时倭寇屡次侵犯朝鲜,也不
断侵扰中国,明政府给以坚决回击,同时为了援助朝鲜
,明朝将士多次渡过鸭绿江,协助高丽,击退倭寇
。1894 年 10月26日入侵中国九连城和安东。这是中
甲午战争期侵入中国领土次战役。10月20日
攻陷朝鲜义州24 日鸭绿江。25 日,进九连城东北之虎
山。清军前路总兵马叙率部与敌鏖战,无援而败;26 日后路
兵聂士击,亦败26 日入侵中朝通要道九连
2
城,安东城,进。当时,宋庆总统 70 余营清军驻
东北,但诸将不散漫战斗力差又未作周密布
置,故遭失利于九连城的历史我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前面
就是我们的的地虎山景
虎山长城导游词 篇 2
虎山长城建于明朝历年间,是明朝里长城东的起
因其建于宽甸县虎山的虎山南麓而得之。现存 200 余米
敌台 3北十里还有 6墙台
虎山状如卧虎,面积约四平方里,主峰高 146.3。南
鸭绿江,与朝鲜的于岛和古城义洲隔江相望;西濒?ズ樱?地势险
要,为关隘重地。虎山南丹东市区 20 公里。
明代筑的里长城,是我国长城筑史上规模最大、工程
质量最好的一长 12700 多里。明史记载"东起鸭
绿,西峪"然而由于一些遗迹已坍塌仅存基垣年来
人们只找到了山海以西的长城,因有明长城"东起山海
,西峪关"误说。1989 年,通过飞机航拍地调查
,在中朝边境的辽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境,发掘出
600 余米长城址。后,一批著名文物专家在丹东论证会
认定:明代里长城的东宽甸县的虎山地,它横越
虎山西经辽宁的抚、辽山、与河北
的山海长城相连。明长城东认定,是中国
史上的一大发现和收获
3

标签: #导游

摘要:

虎山长城导游词(通用13篇)虎山长城导游词篇1位游客,我们现在经过的是九连城镇,在我给您介绍它之前我先给大家朗诵一首诗。“九连城畔草芊绵,鸭绿津头生暮烟。对岸鸟鸣分异域,隔江人语戴同天。皇仁本自无私覆,海国从来奉朔虔。分付边人慎封守,莫教樵牧扰东田。”这是明朝嘉靖年间,辽东巡抚王之诰巡查边地来到虎山长城。他触景生情,书写七律诗一首:这首诗气势平稳,抒写了虎山一带辽东边地和平宁静的气氛。诗里面所提到的九连城就是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九连城始建于金代,元朝时是婆娑府巡检司治所。明朝始称九联城,后改称九连城,并增建镇江城。九连城位于美丽江城丹东市东北二十五里的鸭绿江畔,因为当地有相连的九座古代城址,所以从明代开始,就叫它为“九连城”了。九连城的历史很久,与它隔叆河相望中江岛上叆河上尖村汉“西安平县”故城,不到五里,这里很早就被开发起来了。到了金代,九连城有了行政建置,成为婆娑府路的治所;元代,是婆娑府路巡检司的驻地;明代,于此地增筑镇江城,并将长奠堡游击移来这里,是辽东东南部边境上的军事要地,也是明、清两代中国与朝鲜通商的要道,同时,还是两国使节往来的必经之地。九连城古城址,在九连城村北与村西,大小九城相连,东面有叆河与鸭绿江,后面有镇东山,形势十分险要。清代光绪年1间,陈本植曾对古城址进行过调查,描绘九连城的情状:“细辨围壕界址,其势乃长短方圆相环,共计营围有九,与贡道旁之土城三面分峙”。现在城址尚存四处、瞭望台五处。一座在九连城村西,城址近方形,有东西两门,南墙长二百二十五米,夯土墙存高约四米。在城内出土辽、金、元时期的各类瓷片、琉璃珠、残碎砖瓦和大石臼与宋“崇宁重宝”钱等,说明此城是经历了辽、金、元三个时期的古城址。自元代以来,九连城和朝鲜进行通商贸易往来,成为“互市”之所。清代贸易在中江岛上进行。岛上的马市台,也称“中江台”,即今马市台村。当时贸易是在每年春二月和秋八月十五...

展开>> 收起<<
虎山长城导游词(通用13篇).docx

共74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74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