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书(精选6篇)

VIP专免
3.0 2025-04-11 999+ 66.81KB 40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调研报告书(精选 6 篇)
调研报告书 篇 1
为全面深入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完善扶
贫开发工作机制,创新财政扶贫工作方式,我们带着是否继续对
贫困对象实行救助式扶贫的问题,对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反
贫率高的乡的贫困状况和扶贫方式进行了认真调研,并在新阶段
扶贫开发工作中,选择扶贫方式进行了认真思考,谨借此文谈点
见解和建议。
一、基本现状
(一)基本乡情
乡地处高海拔山区,境内最高海拔 3340 米,最低海拔 2550
米,平均海拔 2950 米。地处县东北部。东与省盐源县、县相连,
南与蝉战河乡相邻,西与新营盘乡相依,北与镇接壤。乡政府驻
行政村,驻地海拔 2880 米,电话区号 0888,邮政编码 674304,
距县城 28 公里。下辖、牦牛坪、马金子、二拉坝、水草坝、大二
地、万桃 7 个村委会,下设 79 个自然村。辖区总人口 1.2 万人,
均属彝族,其中城镇常住人口 613 人,城镇化率 5%,另有流动人
口 602 人。辖区东西最大距离 28 千米,南北最大距离 39 千米,
总面积 438.08 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 27.9 人。因受
地理自然环境等影响,自然灾害频繁,常年受低温、冰雹、霜
冻、干旱等灾害。其中每平均四年会遇到一次大旱。最严重的一
1
次灾害发生在 1998 年 11 月 19 日发生的 6.2 级地震,地震使半数
以上的民房坍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约 9000 万元。
经济产业主要传统农业粮食以马铃薯荞麦
畜牧业养羊养猪牛为。乡末共
业网点28,均属个体商户
(二)贫困现状
全乡现有对贫困人口 1140 人,低入贫困人口 3477 人。
因全乡均为典型的高山地,全乡活在一方水土养不富
方人的地方,主要劳大部分都外出务工。为改变这人的
环境,县委、县政府组织县财政、县扶贫等相
竭力配套改善村民生其是在近几,相
组织各项扶贫项目取得良好会、经济、生态效益
民的生生活条件得到了大的善。
()贫困成因
1、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乡大部位于山区,海拔高,地理
条件差——气候条件不好交通不便信息传递不灵,基
施落后农业产收效不良农产品经济价值不高,增收
不快改变自然状况的能力不强,使得农民生活在一个自然
件差——农入低——改变自然条件难——农入低
性循环中。
2、受文化素质的影响。由于受经济、地理、人文、传统
的影响,民受教育的程度低,其在偏僻落后的山村,
民的教育状况更不容乐观根据人口普查小学以下文化程度
2
64.17%。的调查显示,在低入人群中(纯收
入 924 元/·人),乡 1845 周岁劳(主要劳力)文化
低,高中仅占 5.26%,小学及以下34.5%,在务农劳
中,中以下学历所占比率高88.74%。由于文化低,
经济意识较严重,种植养殖的生经营方式陈旧,接受新的
文化的能力相对较弱力转移输出这给农村经济
会发展带大的战,并且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这逐
成为会全面发展程中的最主要不利素之一。
3、受产业结构的影响。受自然源和地理位置所限,乡长期
缺乏矿业及三产业,第三产业几乎没涉足种养殖业投
大,收益小且主要目的是自商品;经济作物播种
面积且收效不好质量不高,渠道单一。
4、受主劳多病的影响。山区的农业,是一种沉体力劳动的行
主要劳病得不到有防治治疗,造成贫现象
。一个家庭祈求的是雨顺守望的是五谷丰登、最大的
家庭健康受山区自然经济条件的影响,其是高、
僻远地带防疫工作跟不上,人们缺乏最基本的保健引起病
灾,有的甚至病不起而引起返;受经济条件所限“小病拖
病挨”而去健康引起返贫。这些主劳家庭脊梁
宰幸福安康之神,因“病”将会使不殷实的家庭“没
落”为贫困人。
由于产业结构单一、缺乏产资金和科技文化
的低下等因民对自传统自然经济依赖性极强
3

标签: #调研报告

摘要:

调研报告书(精选6篇)调研报告书篇1为全面深入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完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创新财政扶贫工作方式,我们带着是否继续对贫困对象实行救助式扶贫的问题,对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反贫率高的乡的贫困状况和扶贫方式进行了认真调研,并在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中,选择扶贫方式进行了认真思考,谨借此文谈点见解和建议。一、基本现状(一)基本乡情乡地处高海拔山区,境内最高海拔3340米,最低海拔2550米,平均海拔2950米。地处县东北部。东与省盐源县、县相连,南与蝉战河乡相邻,西与新营盘乡相依,北与镇接壤。乡政府驻行政村,驻地海拔2880米,电话区号0888,邮政编码674304,距县城28公里。下辖、牦牛坪、马金子、二拉坝、水草坝、大二地、万桃7个村委会,下设79个自然村。辖区总人口1.2万人,均属彝族,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13人,城镇化率5%,另有流动人口602人。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39千米,总面积438.08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7.9人。因受地理自然环境等影响,自然灾害频繁,常年受低温、冰雹、霜冻、干旱等灾害。其中每平均四年会遇到一次大旱。最严重的一1次灾害发生在1998年11月19日发生的6.2级地震,地震使半数以上的民房坍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约9000万元。经济产业主要以传统的农业为主,粮食作物以马铃薯、荞麦、燕麦为主。畜牧业以养羊、养猪、养牛为主。乡无工业。末共有商业网点28家,均属个体商户。(二)贫困现状全乡现有绝对贫困人口1140人,低收入贫困人口3477人。因全乡均为典型的高山地貌,全乡居民还活在一方水土养不富一方人的地方,主要劳动力大部分都外出务工。为改变这部分人的生存环境,县委、县政府组织县财政局、县扶贫办等相关部门,竭力配套改善村民生产基础设施,尤其是在近几年来,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的各项扶贫项目取得了良好的...

展开>> 收起<<
调研报告书(精选6篇).docx

共40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40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