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辩论技巧之偷换概念(精选3篇)23

VIP专享
3.0 littered 2025-05-01 999+ 39.06KB 4 页 9贝壳 海报
侵权投诉
孟子辩论技巧之偷换概念(精选 3 篇)
孟子辩论技巧之偷换概念 篇 1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
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
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
⑤,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
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
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
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
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
之音,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
极⑾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
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
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
他,不与民同乐也。
看这段文字,第一段讲的是齐宣王和庄暴说自己喜欢音乐。
孟子也和齐王从音乐说起。话题讲齐王喜欢音乐,喜欢和大家一
起听音乐,喜欢和多数人一起听音乐……“与少乐乐,与众乐
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1
然而,在第二自然段里,孟子偷换概念,和齐王谈起了“高
兴”的话题—— “臣请为王言乐。在这里,“为王言乐”之乐,
是为王讲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
接下来,孟子便沿着自己的思路和话题,开始宣传自己的政
治主张——与民同乐。
从上面之二例,可以看出孟子论辩的机巧。孟子和人论辩,
不是单纯以理服人,而是在和人论辩之中,设立圈套,引人入
毂,偷换概念,阻止对方话题,于是再宣讲自己的政治主张!
人言孟子文章善于论辩,从此可窥见一般也!
孟子辩论技巧之偷换概念 篇 2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和齐宣王的对话被称为论辩
的典范之作。
在孟子和齐王这段经典对话中,偷换概念是他诡辩的手段。
二人对话时,孟子说到齐王的政治理想:“欲辟土地,朝秦
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认为齐王的理想,是缘木求鱼。
并举小国邹国和大国楚国对垒为例,问齐王,邹国胜利还是齐国
胜利!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楚国必定胜利。
对话是这样的:孟子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齐王曰:“楚人胜。”
接下来,孟子说:“然则小不可以大,寡不可以众,
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者久,齐有其一。以一服
,何以于邹?”
2
这段话的思是,小的少的的,自然是大的,有
圆千里的诸国,齐国是其中之一,以齐国是一个千
里之国,想以一个千里之国,来打败八个千里之国,是不可能
的……
在这里,孟子偷换了概念。
面论的话题是,邹国和楚国的对垒,是一国家对一
国家;面论齐王不能推行霸道”,会失败的时
是例举“八个国家的集合”对一国家——齐国,邹国对齐国,
是小国对大国,而孟子讲的“以一服,何以于邹
?”,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这里“一”是齐国,“八个”“ 方
于“一”,二概念完全不一样,邹国对楚国是:1
1面的“一服”是 18,这里实际8 个国之和,
对一国——齐国。
齐王忽略8=1 差异,不觉进了孟子圈套。于是
曰:“吾,不能于是夫子我,我
,请尝之。”
于是孟子得到了宣传自己政治主张的机,于是开始宣传自
己“王”的政治主张!
孟子辩论技巧之偷换概念 篇 3
辩论,不提新观点
四辩是最后发言的人,后就没有人可以反驳你了,你就
可以放心的想说什么说什么了。自辩是四辩出的开始,
3

标签: #辩论

摘要:

孟子辩论技巧之偷换概念(精选3篇)孟子辩论技巧之偷换概念篇1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⑤,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⑾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看这段文字,第一段讲的是齐宣王和庄暴说自己喜欢音乐。孟子也和齐王从音乐说起。话题讲齐王喜欢音乐,喜欢和大家一起听音乐,喜欢和多数人一起听音乐……“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1然而,在第二自然段里,孟子偷换概念,和齐王谈起了“高兴”的话题——“臣请为王言乐。在这里,“为王言乐”之乐,是为王讲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接下来,孟子便沿着自己的思路和话题,开始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与民同乐。从上面之二例,可以看出孟子论辩的机巧。孟子和人论辩,不是单纯以理服人,而是在和人论辩之中,设立圈套,引人入毂,偷换概念,阻止对方话题,于是再宣讲自己的政治主张!人言孟子文章善于论辩,从此可窥见一般也!孟子辩论技巧之偷换概念篇2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和齐宣王的对话被称为论辩的典范之作。在孟子和齐王这段经典对话中,偷换概念是他诡辩的手段。二人对话时,孟子说到齐王的政治理想:“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认为齐王的理想,是缘木求鱼。并举...

展开>> 收起<<
孟子辩论技巧之偷换概念(精选3篇)23.docx

共4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littere... 分类:演讲稿 价格:9贝壳 属性:4 页 大小:39.06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5-01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4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