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精选33篇)

VIP免费
3.0 2025-05-27 999+ 131.89KB 16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精选 33 篇)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 1
(结合第一章复习学案合作探究 5)
1.晨昏线性质:(1)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地心的大圆;(2)晨昏圈
与太阳光线相垂直,平分赤道,(3)自东向西运动。速度 15°每
小时(4)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及经过该点的经线)为 6 时,昏线与赤
道的交点(及经过该点的经线)为 18 时。昼半球中央经线 12 点,
夜半球中央经线 24 点。(5)晨昏线只有在两分日才和经线重合;
(6)晨昏线在二至日与极圈相切。
夏至日光照图冬至日光照图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结合以上图形分析落实)
(1)某一天随纬度变化: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夏至
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
阳高度达值,南半球达最小值。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
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值,北半球达最小值
(2)某一纬度随时间变化: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北回归线及其
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在变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
太阳高度一直在变大,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先变大(直射时
90°)后变小。
3.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结合以上图形分析落实)
1
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
极圈内出现极昼。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
短,南极圈内出现极夜。
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
短,北极圈内出现极夜。
4.昼长的计算①利用日出、日落时间。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可以是地方时也可以是标准
时间)=(日落时间-12)—2(时间为地方时)=(12-日出时间)—
2(时间为地方时) ② 昼弧所跨经度数,除以 15°每小时③某纬度
的昼长等于与之纬度数相同的另一纬线的夜长
5.时间计算:不跨过日界线,已知东边时刻 A,求西边时刻 B=A-
经度差/15°
一直西边时刻 A,求东边时刻 B=A+经度差/15°
第二章:
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课本 30 页图 2.3):如赤道低气压带的形
成是该地近地面大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极地高气
压带是该地大气冷却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
2.高低气压中心名称位置(右图)、
东亚季风、南亚冬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夏季风成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具体表述
为: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向
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
2
3.
(3)冷锋过境前、时、后的天气变化:过境前:气温高、气压
低、天气晴朗;过境时,大风、降温、阴雨天气,过境后,气温降
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暖锋过境前、时、后的天气变化:过境前:气温低、气压
高、天气晴朗;过境时,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过境后,气温升
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第三章
1.表层洋流的分布、名称(课本 57 页图 3.5、58 页图 3.6):根据
模式图记忆洋流性质(寒暖流),根据地名记忆洋流名称(如东澳大
利亚暖流、巴西暖流等)
2.渔场的成因;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北海
:北大西洋暖流与北洋南下冷水交;纽芬兰渔场:北大西洋
暖流(或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多寒流交;秘鲁渔场:冷海水上
(上升补偿流)带来营养盐类浮游生物众多鱼类饵料丰
1.岩石环(判读类型、内力作用,)
关键点:(1)岩浆岩只有一种来源(岩浆)(2)岩浆只有一种去
向(岩浆岩)
(3)如图中,岩浆只有一种来源,一是变质
2.板块构造喜马拉雅山脉青藏是由度洋板块和亚
欧板块碰撞造成的,南美洲安斯山是由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
3

标签: #总结

摘要: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精选33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篇1(结合第一章复习学案合作探究5)1.晨昏线性质:(1)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地心的大圆;(2)晨昏圈与太阳光线相垂直,平分赤道,(3)自东向西运动。速度15°每小时(4)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及经过该点的经线)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及经过该点的经线)为18时。昼半球中央经线12点,夜半球中央经线24点。(5)晨昏线只有在两分日才和经线重合;(6)晨昏线在二至日与极圈相切。夏至日光照图冬至日光照图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结合以上图形分析落实)(1)某一天随纬度变化: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值,南半球达最小值。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值,北半球达最小值(2)某一纬度随时间变化: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在变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在变大,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先变大(直射时90°)后变小。3.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结合以上图形分析落实)1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南极圈内出现极夜。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夜。4.昼长的计算①利用日出、日落时间。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可以是地方时也可以是标准时间)=(日落时间-12)—2(时间为地方时)=(12-日出时间)—2(时间为地方时)②昼弧所跨经度数,除以15°每小时③某纬度的昼长等于与之纬度数相同的另一纬线的夜长5.时间计算:不跨过日界线,已知东边时刻A,求西边时刻B=A-经度差/15°一直西边时刻A,求东边时刻B=A+经度差/15°第二章...

展开>> 收起<<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精选33篇).docx

共165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165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