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美德的倡议书(精选27篇)

弘扬美德的倡议书(精选27篇)弘扬美德的倡议书篇1“百善孝为先”,“孝”包括: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那什么是养父母之身呢?所谓养父母之身,就是在父母无生活能力的时候,能给父母足够的物质享受,解决他们生活当中存在的所有问题。乌鸦尚知反哺,更何况我们人呢?未成年的孩子无经济收入,只能花父母的钱过日子,这时他们应记住的一点就是节俭。衣贵洁,不贵华。不浪费父母的一分血汗钱,不挑食,不与人攀比,进入社会努力工作,从经济上和生活上满足父母的需求。所谓的养父母之心,就是处处为父母着想,尊重父母,不惹父母生气,体谅父母的艰辛与不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头一句是说干事要专心,不要受环境的影响;第二句是说孝敬父母不能等,孩子从小就应学会孝敬父母,明白羊羔跪乳报母恩的道理。所谓的养父母之志,就是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如果付出了,但未达到父母的心愿,也算对得起父母。在进入社会后,对生活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做一个有良好品德的人。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之本。“百善孝为先”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首先我们来看看“孝”这个字,上面是“老”字的头,下面是“子”,体现了孩子应该对父母恭敬。1平日里谁对我们好,我们都会感激他,更何况是父母。不少孩子认为父母的付出是天经地义的,于是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各样漠视父母的事情。《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古代几乎所有的祠堂门口都刻有“二十四孝”,都体现着“百善孝为先”的理念,“孝”才是天经地义的。“乌鸦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人又怎能不孝?为此许多学校慢慢兴起了“孝道”教育,指导学生学会关爱、体贴自己的父母,知道感恩,形成一个健康的人格。例如,要求学生每天为父母至少做一项家务,过节的时候向父母说一两句祝福的话等等,这都是为了让学生对父母心存关爱之情。在当今的信息时代里,人们为了事业而奔波忙碌。一首《孝老敬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