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和倍数评课稿(通用4篇)

VIP免费
3.0 2025-07-03 999+ 42.47KB 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因数和倍数评课稿(通用 4 篇)
因数和倍数评课稿 篇 1
《因数和倍数》这一堂课在各个版本中的内容和学习目标都
存在着差异。今天听了《因数和倍数》的不同上法,结合自己先
前对教材的认识与设计,现在比较着来谈谈听完课后的一些感
想。
首先我说说这两堂课教学内容上的差异。第一堂课安排的教
学内容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因数和倍数,指导学生正确描
述因数和倍数。其次安排的教学内容是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第三部分是了解因数和倍数以及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的
特性。第二堂课先建立了整除的概念,理清除尽和整除之间的关
系,然后在整除的基础上认识因数和倍数,最后让学生学会描述
因数和倍数。(即 4 句话:谁能被谁整除,谁能整除谁,谁是谁
的倍数,谁是谁的约数。)
接着我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第一堂课的上法比较严谨,通过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练习,
相信大多数学生都能认识因数和倍数并能正确描述,同时也会找
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能根据因数和倍数的特性解决问题。完成
了本课的技能目标。在课中,教师让学生说得很充分,并有针对
性的进行了练习,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了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
了结实的基础。
1
在这一课的导入中,教师用乘算式,让学生先说一说各部分
的名称,然后对 7×3=21 给出描述性的语句“我们说 7 是 21 的因
数,3 也是 21 的因数;21 是 7 的倍数,21 也是 3 的倍数。”这个
导入,除了在乘法里出现了因数这个词和本课内容有关联外,其
他关系并不大,用这样的练习作为切入点,它的用处并没有体
现。
其次,教师对学生提醒:“我们说的因数和倍数一般指的是
整数,不包括 0”,在这里,我觉得教师给出的定义一定要准
确“我们说的因数和倍数都是指“0”以外的自然数。”说到这个
0 是否除外的问题,人教论坛上还有争议,因此对这个问题暂不
考虑。在判断是否能说倍数和因数的`练习题中,对于加和减题是
否能说倍数和因数的判断,我觉得没有存在的必要。在这里教师
设计的题“判断 8÷4=2,4 和 2 是 8 的因数,8 是 4 和 2 的倍数这
句话的对错”很有价值,让学生感悟到不管是根据乘法还是除法
算式都可以找到因数和倍数。
第三,在找 36 的因数中,教师对找的方法进行了指导,要一
对一对有序地找。在这里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学生“找到什么时候
停?”让学生自然得出:找到两个因数非常接近时就不用再找
了。这样一来对学生又是一个知识层面上的提高。
第四,在最后的巩练习中,有一题到一个数的最大因数
和最小倍数的和是 20,问学生这个数是多。这题是学生对因数
和倍数特性的反馈,在这题完成后,我想到了一个练习题“一个
数最小的倍数是 18,找出这个数的其他因数”,这样整合特性和
2
找一个数的因数这两个知识点。还有一题在数上面标出 3 的倍
数,在数下面标出 4 的倍数,这里出现同的点,这样的话能
否对倍数适当地提点一下?让学生问结课堂教学,
为后一课的学习伏笔
第二堂课的开始教师比较开放,让学生想一个除法算式,然
这些出算式归类,分出除不尽和除尽,在除尽里再分出
整除。这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体作用,教学的材来于学生
自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对除尽的分中,教师让学
生用语来描述除尽,我觉得对学生来说要会辨别就行了,不
要要准确的语言去定义概念。教师给出的整除的概念不
然没有学生说整除说的数都不包括 0,么在定义
给出时,应向学生说除 0 以外的自然数。
因数和倍数评课稿 篇 2
《因数和倍数》整简明,教师语言精练,始终为学
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课前交流渗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切,有,让学生先在脑海下“相互依存”这种印象。为后
面教学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伏笔。在教学中
导学生观察除法算式,放手让学生根据计算结一定的标准
给算式分,在此基础上出概念;结合算式,让学生说一说
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让学生在交流中掌握概
念,进一体会“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突破重难点。
接着通过导学生用一个式表示这样的除法算式,进
3
摘要:

因数和倍数评课稿(通用4篇)因数和倍数评课稿篇1《因数和倍数》这一堂课在各个版本中的内容和学习目标都存在着差异。今天听了《因数和倍数》的不同上法,结合自己先前对教材的认识与设计,现在比较着来谈谈听完课后的一些感想。首先我说说这两堂课教学内容上的差异。第一堂课安排的教学内容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因数和倍数,指导学生正确描述因数和倍数。其次安排的教学内容是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第三部分是了解因数和倍数以及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的特性。第二堂课先建立了整除的概念,理清除尽和整除之间的关系,然后在整除的基础上认识因数和倍数,最后让学生学会描述因数和倍数。(即4句话:谁能被谁整除,谁能整除谁,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约数。)接着我来说说自己的想法。第一堂课的上法比较严谨,通过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练习,相信大多数学生都能认识因数和倍数并能正确描述,同时也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能根据因数和倍数的特性解决问题。完成了本课的技能目标。在课中,教师让学生说得很充分,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了练习,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了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结实的基础。1在这一课的导入中,教师用乘算式,让学生先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对7×3=21给出描述性的语句“我们说7是21的因数,3也是21的因数;21是7的倍数,21也是3的倍数。”这个导入,除了在乘法里出现了因数这个词和本课内容有关联外,其他关系并不大,用这样的练习作为切入点,它的用处并没有体现。其次,教师对学生提醒:“我们说的因数和倍数一般指的是整数,不包括0”,在这里,我觉得教师给出的定义一定要准确“我们说的因数和倍数都是指“0”以外的自然数。”说到这个0是否除外的问题,人教论坛上还有争议,因此对这个问题暂不考虑。在判断是否能说倍数和因数的`练习题中,对于加和减题是否能说倍数和因数的判断,我觉得没有存在的必要。在这里教师设计的题“判断8÷4=2,4和2是...

展开>> 收起<<
因数和倍数评课稿(通用4篇).docx

共8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8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