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听课体会(通用16篇)

VIP免费
3.0 2025-07-05 999+ 59.15KB 3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数学教师听课体会(通用 16 篇)
数学教师听课体会 篇 1
如何有效构建数学模型,听了刘老师的《相遇问题》后,我
有了新的认识。现就刘老师是如何有效构建相遇问题的模型的谈
两点自己的浅显认识:
一、模拟表演,构建了相遇问题的直观动作模型。
首先,刘老师让学生观看王明和李华步行上学的动画情景,
然后创设了四次师生现场模拟表演,第一次表演是两人从同一地
点同时出发,学生发现问题“两人没有从两地出发”。第二次表
演师晚出发了 3 步,学生发现问题"没有同时出发",第三次表演
师在行走时拐了弯,学生发现问题"没有相向而行”,第四次师在
学生的指导下正确的表演,说明孩子们完全理解了相遇问题中
的“两个物体”“两个地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最后
相遇”等关键词的含义。四次表演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构建起相遇问题的直观动作模型。
二、自主整理信息,构建相遇问题的直观图画模型。
刘老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整理信息,然后全班汇报交
流。三个小组各自汇报了自己的想法。通过各种方法的对比,让
学生感受到画线段图解决相遇问题的直观性、简洁性。构建起相
遇问题的直观图画模型。
1
数学教师听课体会 篇 2
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郑老师《比较图形的面
积》一课,做的比较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郑老师以学生喜欢的俄罗斯方块为数学活动经验的载体,
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很容易从已有的生活经验进入新
知的探究与学习。
(二)在活动探究环节,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探讨出比较图形面
积大小的方法如:数格法,割补转化法,重叠法等。然后教师接
着又出示一组较难的图形,在提出问题后,并没有马上让学生进
行小组讨论,而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并给予充分的时间。巧妙
地运用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引发学生反思,
进行经验的迁移。
(三)在课的最后实践活动环节,郑老师设计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引导学生对图形进行平移和分割,让学生体会形状
变化而面积不变的事实,培养学生图形的转化思想,为后续运用
转化思想学习面积公式的推导打下基础;
活动二,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把不规图形补
图形的识,为后运用“补”的方法去求不规图形的
面积做好铺垫
活动三,引导学生画出面积相同形状不一的图形,从而
让学生已积累的活动经验用。
2
总之,郑老师节课通过学生独立发现,小组合作交流等方
式,让学生感受经知识的形,帮助学生获取了具有数学
本质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教师听课体会 篇 3
20xx 年 3月2日由安庆市研室枞阳育局研室
枞阳心校承办安庆市小学数学教枞阳石岭小学
行,我很荣幸参加次会和观活动。在短短的一上时间
,听了许末香俩位老师的观课,听了多位省市级专
精彩,看到了俩位老师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
教学中生的对,感受到小学数学课教学的生活化和艺术
化。置身于会场中,听着俩位老师精心准备的课,亲身领略
们对教深刻,感受着们对课确把,体会着
们对学生的密切们在开启学生智慧的同时,
我学到了很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转变了我对数学课堂更
的认识。下面我就谈谈参加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1、小学数学源于生活,体现生活。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为学生提活动的舞台,调整
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予以适当的点的学习过支持者
在课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一的教更多的是从
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如许末香老师解决问题知识时,选择
的教学情本校时的方多媒体一示学生就很从中
获取必须的数学信息,提出了自己的问。这些与生活贴近
3

标签: #教师

摘要:

数学教师听课体会(通用16篇)数学教师听课体会篇1如何有效构建数学模型,听了刘老师的《相遇问题》后,我有了新的认识。现就刘老师是如何有效构建相遇问题的模型的谈两点自己的浅显认识:一、模拟表演,构建了相遇问题的直观动作模型。首先,刘老师让学生观看王明和李华步行上学的动画情景,然后创设了四次师生现场模拟表演,第一次表演是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学生发现问题“两人没有从两地出发”。第二次表演师晚出发了3步,学生发现问题"没有同时出发",第三次表演师在行走时拐了弯,学生发现问题"没有相向而行”,第四次师在学生的指导下正确的表演,说明孩子们完全理解了相遇问题中的“两个物体”“两个地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最后相遇”等关键词的含义。四次表演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构建起相遇问题的直观动作模型。二、自主整理信息,构建相遇问题的直观图画模型。刘老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整理信息,然后全班汇报交流。三个小组各自汇报了自己的想法。通过各种方法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画线段图解决相遇问题的直观性、简洁性。构建起相遇问题的直观图画模型。1数学教师听课体会篇2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郑老师《比较图形的面积》一课,做的比较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郑老师以学生喜欢的俄罗斯方块为数学活动经验的载体,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很容易从已有的生活经验进入新知的探究与学习。(二)在活动探究环节,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探讨出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如:数格法,割补转化法,重叠法等。然后教师接着又出示一组较难的图形,在提出问题后,并没有马上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而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并给予充分的时间。巧妙地运用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引发学生反思,进行经验的迁移。(三)在课的最后实践活动环节,郑老师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引导学生对图形进行平移和分割,让学生体会形状变化而面积不变的事实,培...

展开>> 收起<<
数学教师听课体会(通用16篇).docx

共34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34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