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名胜古迹导游词(通用28篇)

VIP免费
3.0 2025-07-08 999+ 74.01KB 4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甘肃名胜古迹导游词(通用 28 篇)
甘肃名胜古迹导游词 篇 1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被人们称为“诗
圣”。杜甫草堂是杜甫的故居,坐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
占地面积 24 公顷。 杜甫(712—770),安史之乱后于公元 759
年由甘肃颠沛流离到了成都,靠了友人的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营
建了杜甫草堂。他在这里居住了将近 4 年,写下了 240 多首诗
篇。《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就是在这里写的。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北宋以来,就有人在诗人故居处
建园立祠,供人瞻仰。当年杜甫居住的草堂早已不存在了。现在
的杜甫草堂,实际上是后人为纪念杜甫而建的一所优美园林。 杜
甫草堂总面积为 300 亩,其间檐廊结构布局紧凑,位于诗史堂中
的铜色杜甫像,恢宏古朴,工部祠堂内供奉有杜甫的泥塑像,栩
栩如生,让人顿生敬慕之情。
草堂内,小桥、流水、梅园、竹林交错庭中,另有春之梅,
夏之荷,秋之菊,冬之兰可赏,置身其中,让人可发思古之幽
思,又享大自然之浪漫。 杜甫草堂主要建筑自前至后有大廨、诗
史堂、柴门、工部祠、'少陵草堂'碑亭等。
1
甘肃名胜古迹导游词 篇 2
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
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
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 25 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
上。前秦符坚建元(公元 366 )有沙门乐尊者行处,
鸣沙山上金光万道有千佛,于是发开凿之,后历建不
断,成佛门圣地,为敦煌莫高窟,称千佛洞。
中国石窟艺术印度印度传统的石窟以石
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岩质适雕刻,故像以泥塑壁画为主。
洞窟一前为塑,而后逐渐淡化为高塑、塑、塑,最后
壁画背景塑、画两种艺术为一。莫高窟唐时有窟
洞,现存石窟 492 洞,其中窟 32 洞,窟 110 洞,
247 洞,五代窟 36洞,宋窟 45 洞,元窟 8 洞。
朝时期洞窟中主像一释迦牟尼或弥勒,主像两侧多为
二胁侍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塑像部多与壁画相连
窟内壁满绘壁画顶及上部多为天宫伎乐。下部为夜
或装饰。中部壁画除千佛,主要生故事和
因缘。其中生故割肉求鸽饲虎鹿舍己救
人等。
为莫高窟全盛时期隋代百样式由北的中央塔式改
前。唐出现一佛、二弟子二天王或二力士
组合。塑像由早的“瘦骨清秀造型重返丰硕壮实”之
2
。窟中壁画主要是大面的说法图和简单经变图。莫高窟最
大塑像塑于96窟大佛是莫高窟中最大的塑像。唐代壁画
是多种经变图,其规模为宏伟,出天国的壮丽图景。石窟
五代时丧失命力,宋代起步入衰退
甘肃名胜古迹导游词 篇 3
山位于渭源县东南 34 公里的莲峰乡享堂海拔
2186-2509 之间,列群山之首,阳光先照名。
因商未周初孤竹国(今河庐龙县)君二子伯夷
齐相嗣君相偕,后闻武王伐纣叩马谏阴因武王
遂愤而不食周粟,西至首山,采薇,后饿死于首
山而成为陇右名山。秦县时就名首阳县了。
渭源山最早庄子言伯夷叔齐西至岐阳见周武
王伐殷曰:吾闻古之遭治还避乱世不为存,
周德衰,其并乎周涂吾身也,不若逊之,以洁吾行二
北至于首之山,遂饥饿。又东汉-学家曹家(即班昭)注
《幽通说:夷齐饿于首山在西首
渭源在秦末汉初,就名首阳县归陇西郡管辖以山
名。到西魏文帝统十七(公元 551)始改渭源县据此
来,渭源名最早,历史悠久,为夷齐隐饿
的最山。
山西北有石门,因两石崖东西对峙,间开一线
石门而名。石门夜为当地一崖之间有一水库,容量
3

标签: #导游 #甘肃

摘要:

甘肃名胜古迹导游词(通用28篇)甘肃名胜古迹导游词篇1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被人们称为“诗圣”。杜甫草堂是杜甫的故居,坐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占地面积24公顷。杜甫(712—770),安史之乱后于公元759年由甘肃颠沛流离到了成都,靠了友人的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杜甫草堂。他在这里居住了将近4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就是在这里写的。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北宋以来,就有人在诗人故居处建园立祠,供人瞻仰。当年杜甫居住的草堂早已不存在了。现在的杜甫草堂,实际上是后人为纪念杜甫而建的一所优美园林。杜甫草堂总面积为300亩,其间檐廊结构布局紧凑,位于诗史堂中的铜色杜甫像,恢宏古朴,工部祠堂内供奉有杜甫的泥塑像,栩栩如生,让人顿生敬慕之情。草堂内,小桥、流水、梅园、竹林交错庭中,另有春之梅,夏之荷,秋之菊,冬之兰可赏,置身其中,让人可发思古之幽思,又享大自然之浪漫。杜甫草堂主要建筑自前至后有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少陵草堂'碑亭等。1甘肃名胜古迹导游词篇2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号为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中国石窟艺术源于印度,印度传统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岩质不适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画为主。整个洞窟一般前为圆塑,而后逐渐淡化为高塑、影塑、壁塑,最后则以壁画为背景,把塑、画两种艺术融为一体。莫高窟唐时有窟千余洞,现存石窟492洞,其中魏窟32洞,隋窟110洞,唐窟247洞,五代窟36洞,宋窟45洞,元窟8洞。北朝时期洞窟...

展开>> 收起<<
甘肃名胜古迹导游词(通用28篇).docx

共45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45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