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诊管理制度(通用19篇)

VIP免费
3.0 2025-07-14 999+ 56.77KB 4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会诊管理制度(通用 19 篇)
会诊管理制度 篇 1
各临床科室:
我院的会诊制度开展得非常好,希望大家继续落实好这一核
心制度,但我院在会诊管理方面存在不足,由此曾产生一些负面
影响,例如因会诊而导致科室与科室间医生不满事件,甚至引起
医患矛盾导致医疗投诉和纠纷,因此,我们必须规范管理,故特
制定此制度。
1、门诊会诊管理制度
门诊病人需要在门诊进行科室间会诊时,首诊医生必须写好
门诊病历并注明请相应科室会诊,然后告知病人前往被邀会诊科
室或专业会诊。不属于本科的检查治疗收费,医生不能开具检查
治疗单(即不能跨科室开具检查治疗单)。
被邀科室接到会诊病人时,不能让病人因同一疾病就诊而再
次挂号(即实施一病一号制,而不是一科一号制)。会诊医师应
将会诊意见详细记录在门诊病历上;属本科疾病由会诊医师处
理,不属本科诊疗范围的病人应转回首诊科室或再请其他有关科
室会诊。
门诊会诊不能收取患者的会诊费用。
2、病房会诊管理制度
院内科间会诊申请必须经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审批同意。
1
会诊医师要求主治医师以上医师担任(急症例外)。
会诊医师接到会诊通知单后应签收并注明时间,并于 24 小时
内前往会诊。如有困难不能解决,应请本科上级医师协同处理。
申请会诊科室必须提供简要病史、体检、必要的辅助检查结
果以及初步诊断和会诊目的及要求,并将上述情况认真填写在会
诊单上,由主治医师签字后送往会诊科室。
被邀请科室医师会诊时,申请会诊科室的主管经治医师应全
程陪同进行,以便随时介绍病情,听取会诊意见,共同研究治疗
方案,同时表示对会诊医师的尊重。
会诊医师应将检查结果、诊断及处理意见详细记录于会诊单
上。如遇疑难问题或病情复杂时,应立即请上级医师协助会诊,
尽快作出诊疗方案并提出具体意见。
会诊医生的会诊意见必须回到医生办公室后才能表达,在病
房只许询问病情及体格检查。
申请会诊尽可能不迟于下班前一小时(急症例外)。
会诊流程:
→受邀者在医生办公室查阅病历资料及听取管床医生的汇报
在→科室医生(好管床医生)的陪同下病房查病人回医生
办公→室开病人和家属后再表达会诊意见医生间通→受邀者
写会→诊意见由管床医生和患者及家属通(告知会诊意见
和处理意见)。
3、急诊会诊管理制度
2
班医师对于本科难以处理、急需其他科室协助诊治的急、
、重症病人,由经治医师提出急会诊申请,并在申请单上注
字。或者电话通知和邀请。会诊医师必须在 10 分钟
内到达申请科室进行会诊。会诊时,申请医师必须全程陪同,
会诊及抢救工作。
4、会诊时应注意的问题
申请会诊科室应掌握会诊指征,必须由主治医师以上医
师审核同意。
禁止会诊医生病人家属接告知会诊意见。
科室或人不得以任理由或借口拒绝按正途径邀请
的各会诊要求。
会诊报酬 5
凡参与会诊的医生,医院给予适当报酬(门诊外)。
职称医生会诊 5 元/人次,职称医生会诊 10 元/人次。
6罚则
凡违背以上管理制度者,处 50 元/人次罚款导致医疗投
诉或科室间不满者,处 100 元/人次罚款
建议我院计算机中信息化平台创建医院专家会诊管理
系统
会诊管理:会诊记、继续会诊、会诊、会诊
相关内
会诊记:在这会诊记的信息。主要包括:会
号、会诊日期、会诊主题、会诊状态、记录人、患者姓名
3
摘要:

会诊管理制度(通用19篇)会诊管理制度篇1各临床科室:我院的会诊制度开展得非常好,希望大家继续落实好这一核心制度,但我院在会诊管理方面存在不足,由此曾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因会诊而导致科室与科室间医生不满事件,甚至引起医患矛盾导致医疗投诉和纠纷,因此,我们必须规范管理,故特制定此制度。1、门诊会诊管理制度门诊病人需要在门诊进行科室间会诊时,首诊医生必须写好门诊病历并注明请相应科室会诊,然后告知病人前往被邀会诊科室或专业会诊。不属于本科的检查治疗收费,医生不能开具检查治疗单(即不能跨科室开具检查治疗单)。被邀科室接到会诊病人时,不能让病人因同一疾病就诊而再次挂号(即实施一病一号制,而不是一科一号制)。会诊医师应将会诊意见详细记录在门诊病历上;属本科疾病由会诊医师处理,不属本科诊疗范围的病人应转回首诊科室或再请其他有关科室会诊。门诊会诊不能收取患者的会诊费用。2、病房会诊管理制度院内科间会诊申请必须经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审批同意。1会诊医师要求主治医师以上医师担任(急症例外)。会诊医师接到会诊通知单后应签收并注明时间,并于24小时内前往会诊。如有困难不能解决,应请本科上级医师协同处理。申请会诊科室必须提供简要病史、体检、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以及初步诊断和会诊目的及要求,并将上述情况认真填写在会诊单上,由主治医师签字后送往会诊科室。被邀请科室医师会诊时,申请会诊科室的主管经治医师应全程陪同进行,以便随时介绍病情,听取会诊意见,共同研究治疗方案,同时表示对会诊医师的尊重。会诊医师应将检查结果、诊断及处理意见详细记录于会诊单上。如遇疑难问题或病情复杂时,应立即请上级医师协助会诊,尽快作出诊疗方案并提出具体意见。会诊医生的会诊意见必须回到医生办公室后才能表达,在病房只许询问病情及体格检查。申请会诊尽可能不迟于下班前一小时(急症例外)。会诊流程:→受邀者在医生办公室查阅病历资料及听取管床医生的...

展开>> 收起<<
会诊管理制度(通用19篇).docx

共42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42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