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古迹导游词(通用3篇)17

VIP免费
3.0 2025-08-08 999+ 41.96KB 9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贵州古迹导游词(通用 3 篇)
贵州古迹导游词 篇 1
织金古建筑群位于贵州省织金县。
织金古城,山清水秀,溪涧纵横,古迹众多,门类齐全,包
括佛寺、道观、文庙、书院、会馆、祠堂、衙署、宝塔、泉井、
津梁、古道、民居、店铺、作坊等方方面面,分布在一座座大理
石小山上和流经城内的贯城河畔。
织金古建筑多为倚崖傍洞或濒水临泉建造的干栏式吊脚楼。
大部建于“改土归流”之后,仅从康熙五年(1666)至十年
(1671),即建有武庙、文庙、斗姥阁、隆兴寺、东山寺、财神
庙、城隍庙、马王庙、黑神庙、炎帝庙、地藏寺等 10 余座。其后
屡有修建,形成现在的“四庵”、“四阁”、“四祠”、“八大
庙”。
华桥位于城关镇贯城河中段。原名“奢香桥”。始建于洪武
二十一年(1388)。清顺治十八年(1661)整修。东西向,跨贯城
河。三孔石拱桥,长 18 米许,宽 4.7 米,主孔净跨 15.7 米,矢
高约 10 米。
东山寺位于城关镇工业路东端。建于康熙八年(1669),光绪
五年(1879)重加修葺。坐东向西。依山就势而建,由山门、前
殿、正殿、钟鼓楼、观音阁组成。占地面积约 1.5 万平方米,建
筑面积约 20xx 平方米。现存山门、前殿、正殿、钟鼓楼。前殿坐
1
东西向,面阔五间,通阔 21.5 米,进深三间,通进深 8.7 米,穿
斗式木结构悬山青顶。前带廊,深 2.1 米,置斜靠背栏杆。正殿
又名梵帝宫。坐东西向,面阔五间,通面阔 16.7 米,进深三间,
通进深 7.8 米,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青瓦顶。正殿前左厢为钟楼,
右厢为鼓楼。
回龙庵位于城关镇清泉路东段南侧。建于康熙八年(1669),
光绪十三年(1887)扩建、维修。坐北向南。由前殿、后殿、右禅
房、左山门、得楼组成。占地面积约 360 平方米,建筑面积约
240 平方米。后殿面阔三间,通面阔 10.84 米,进深四间,通进深
8.51 米,前后带廊,梁穿斗混合式悬山青瓦顶。殿内设须弥
。前殿面阔三间,通面阔 10.8 米,进深四间,通进深 8.5
米,前后带廊,梁穿斗混合结构悬山青瓦顶。得楼面阔三
间,通面阔 8.36 米,进深五间,通进深 6.24 米,带周围廊,深
约 1 米。穿斗式木结构重檐歇山顶。
炎帝庙位于城关镇城南路中段东北侧。建于康熙十年
(1671)。坐北向南。由大殿、楼组成。大殿面阔五间,通面阔
19 米许,通进深 19.5 米,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青瓦顶,前后带双步
廊,深 1.9 米。楼二,通面阔 9.12 米,通进深 7.12 米,穿
斗式木结构山青瓦顶。
平桥位于城关镇沿河路中段西侧。建于康熙年间。东西
向,跨贯城河。二孔石拱桥。长 28 米许,宽 13 米许,西侧主孔
净跨 23 米许,东侧洪孔小,上为桥,矢高 8 米许。1976 年
大理石浮雕望柱、栏
2
日升桥位于城关镇沿河路中段西侧。建于康熙五十四年
(1715),因与下华桥共取日月升华”之名“日升
桥”。隆十三年(1748)建成,连接东西桥,为贯城河上 5 座
桥梁之人称“上水关”。光绪十三年(1887)整修。东西向,
跨贯城河。孔石拱桥。长 20 米许,宽 5 米许,净跨 14 米许,
矢高 5 米许。
童生桥位于城关镇沿河路中段。位于城关镇北永安门东北
又名“永安桥”。相传所拨银两恐不够支出,全州童生
捐资助建,名“童生桥”。俗称水关”。始建于隆十三年
(1748),年(1749)告竣。1962 年扩建后名“重兴桥”。东西
向,跨贯城河。孔石拱桥,长 25 米许,宽 7 米许,净跨 19 米
许,矢高 12 米许。
斗姥阁位于城关镇沿河路中段南侧。建于康熙年(1667),
隆十八年(1753)重修。坐东向西。原由阁、左右凉亭、正殿、
祠、殿等建筑组成。占地面积约 300 平方米。现存 0,三
三重檐六角攒尖瓦顶。一长方形,面阔 11.75 米,进深
8.15 米。二形,长 9.5 米,宽 6.3 米。三层六边形。
拱、隔扇风窗等木雕精湛
龙王庙位于城关镇城南小四方井。始建于清。坐西
向东。由山门、大殿、观音阁组成。占地面积约 300 平方米,建
筑面积约 260 平方米。大殿面阔三间,通面阔 9.8 米,进深三
间,通进深 8 米许,梁穿斗混合结构悬山青瓦顶,前后双步
廊,前廊深 1.82 米,后廊深 1 米许。隔扇。观音阁,面阔三
3

标签: #导游 #贵州

摘要:

贵州古迹导游词(通用3篇)贵州古迹导游词篇1织金古建筑群位于贵州省织金县。织金古城,山清水秀,溪涧纵横,古迹众多,门类齐全,包括佛寺、道观、文庙、书院、会馆、祠堂、衙署、宝塔、泉井、津梁、古道、民居、店铺、作坊等方方面面,分布在一座座大理石小山上和流经城内的贯城河畔。织金古建筑多为倚崖傍洞或濒水临泉建造的干栏式吊脚楼。大部建于“改土归流”之后,仅从康熙五年(1666)至十年(1671),即建有武庙、文庙、斗姥阁、隆兴寺、东山寺、财神庙、城隍庙、马王庙、黑神庙、炎帝庙、地藏寺等10余座。其后屡有修建,形成现在的“四庵”、“四阁”、“四祠”、“八大庙”。华桥位于城关镇贯城河中段。原名“奢香桥”。始建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清顺治十八年(1661)整修。东西向,跨贯城河。三孔石拱桥,长18米许,宽4.7米,主孔净跨15.7米,矢高约10米。东山寺位于城关镇工业路东端。建于康熙八年(1669),光绪五年(1879)重加修葺。坐东向西。依山就势而建,由山门、前殿、正殿、钟鼓楼、观音阁组成。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xx平方米。现存山门、前殿、正殿、钟鼓楼。前殿坐1东西向,面阔五间,通阔21.5米,进深三间,通进深8.7米,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青顶。前带廊,深2.1米,置斜靠背栏杆。正殿又名梵帝宫。坐东西向,面阔五间,通面阔16.7米,进深三间,通进深7.8米,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青瓦顶。正殿前左厢为钟楼,右厢为鼓楼。回龙庵位于城关镇清泉路东段南侧。建于康熙八年(1669),光绪十三年(1887)扩建、维修。坐北向南。由前殿、后殿、右禅房、左山门、得月楼组成。占地面积约36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40平方米。后殿面阔三间,通面阔10.84米,进深四间,通进深8.51米,前后带廊,抬梁穿斗混合式悬山青瓦顶。殿内设须弥座神龛。前殿面阔三间,通面阔10.8米,进深四间,通进深8.5米...

展开>> 收起<<
贵州古迹导游词(通用3篇)17.docx

共9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9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