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孔庙国子监的导游词(通用9篇)

北京孔庙国子监的导游词(通用9篇)北京孔庙国子监的导游词篇1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始设于隋代,历经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国子监,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国子监街内,是中国最后一个国子监,保存至今,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子监,大家会问,何为国子?为何读jiàn(荐),而不读jiān(兼)?首先咱们说说“国子”:《周礼·地官·师氏》记载:“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东汉经学家郑玄注:“国子,公卿大夫之子弟。”《汉书·礼乐志》:“国子者,卿大夫之子弟也。”清·刘书年《刘贵阳说经残稿·国子证误》:“国子者,王大子、王子、诸侯公卿大夫士之子弟,皆是。”可见国子泛指贵族子弟;至于“监”的读音,读兼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历史上只有男监、女监,没有专门囚禁贵族子弟之监啊,另外“国子监”作为官署名牧马监、钦天监、中书监之“监”都读jiàn(荐)。另外,在参观前,我想请大家在参观过程中注意一下国子监内的古槐.据史料载,在元明时,北京的国子监内有国槐古柏二百余株,随着年代的推移,现存古槐古柏仅四十余株。国子监里的古槐大多种植于元代,距今已七百多年。在这些古槐中,最著名的一棵,是位于彝伦堂前西侧的“吉祥槐”。“吉祥槐”高约151米,由两棵主干组成,其双干周长分别为2.6和2.5米。似一对孪生兄弟并肩而立,向人们展示着独特的风采。此槐种植于元代,据说是元代国吉监第一任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许衡所植。人们为什么叫它为“吉祥槐”呢?相传在明末此槐已死,但到清乾隆十六年的初夏,枝干上忽又萌发新芽成叶,枯而复荣。国子监的师生们发现后,纷纷传颂,当时正值乾隆生母慈宁太后六十寿辰,人们认为是吉祥的征兆,所以得名“吉祥”。文武百官纷纷题诗作画,以示庆贺。这年正赶上大学士将溥奉旨到孔庙祭先师,他得知此事后,竟夜宿国子监,发挥其树画的特长,绘制一副古槐图,得到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