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李桓英时代楷模事迹心得(通用34篇)

VIP专免
3.0
2024-08-10
999+
85.58KB
3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20xx 李桓英时代楷模事迹心得(通用 34 篇)
20xx 李桓英 代楷模事迹心得 篇时1
8月17 日,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迎来了 100 周岁生日。北京友谊医院举行了简朴的仪
“式,为老人庆贺生日。面对鲜花和蛋糕,老人默默许下心愿: 愿人类早日消灭麻风病,
愿天下再无麻风病!”
李桓英,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她
选用的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并在全球推广,让数万名麻风病人重获
新生。她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全球麻风病防治事业,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
重大贡献。
“ ”作为中国人,我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把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祖国
李桓英,1921 年8月17 日出生于北京。1945 年, 于上海同 大学医学院。毕业 济 1946
年,前往美国 翰斯约·霍普金斯大学攻读细菌学和公共卫生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微
生物学系助理研究员。
1950 年,世界 生 成立。李桓英因成 异,被美国 翰斯卫 组织 绩优 约 ·霍普金斯大学推荐
担任世卫组织首批官员。任职 7年 ,她被派往 洲、美洲等 多地区, 遏制 染病蔓间 亚 许 为 传
延作出艰苦努力,受到世卫组织的好评。
1957 年,在李桓英工作期 ,世界 生 主 提出与她 合同。然而,李桓英满时 卫 组织 动 续签
亲眼看到不少国家由于贫穷而导致疾病流行,深感新中国更需要自己。
“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正是急缺人才之际。我曾在美国杂志上看到过
钱学森的名字,当听到他毅然回国的消息时,内心有了很深的触动。作为中国人,我渴望
”回到祖国的怀抱,把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祖国。 李桓英回忆说。
当时,李桓英全家已移居美国,父母兄妹都希望她留在美国。但是,她婉言谢绝了世
卫组织的邀请,瞒着家人,只身一人绕道伦敦,几经周折,于 1958 年从莫斯科回到了祖
国。这一年,她 37 岁。
从此,在漫长的岁月中,无论是晴空万里,还是风雨交加,她都无怨无悔;无数次的
……亲情召唤,都不能改变她报效祖国的决心
“李桓英说: 很多人问过我,当初已经离开祖国那么多年,为何选择回国?我都毫不犹
”豫地告诉他们:因为我是中国人,我在北京出生,不能忘本。
1978 年底,李桓英 入北京 医学研究所。 任所 惠 院士 李桓英以 学调热带 时 长钟 澜 让访问
者的身份,由世卫组织资助出国考察,其中包括访问美国等6个国家的麻风病中心。
1980 年,李桓英来到美国, 父母 墓,并与弟弟妹妹 聚。 一次,她又 定地拒为扫 团 这 坚
绝了亲人们的挽留。在详细考察了美国的医疗成果后,李桓英如约返回祖国。
“ ” “只要是我认准的事,就决不回头。 李桓英说: 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的
事业在中国。离开了祖国,我的人生还有何价值?”
“李桓英认为,自己一生最正确的选择就是能够回到祖国、报效祖国。她说: 我在国
外跑了那么多国家,漂来漂去,就像浮萍似的,没有根。你要做事业,还是要回到自己的
”国家。 这,就是她的赤诚爱国之心。
“当医生不能怕!”这就好像战士都知道子弹厉害,上了战场不照样往前冲
麻风病是人类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20 世纪初,全世界没有特效药,唯一的办法就是
隔离病人。
1980 年,李桓英被派往世 做 学者。她了解到,世 正在研究一种 合卫组织 访问 卫组织 联
化疗的新方法,药物配方已经完成,但是缺乏临床试验数据。为此,李桓英从世卫组织申
请到了免费药物和项目支持。
在云贵川的项目试点村,为了拉近与麻风病人的感情,李桓英从不穿戴任何防护服与
麻风病人接触,以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此后,李桓英每到一个村寨,都会受到村民的欢
“迎: 北京来的女医生,不怕麻风!”
为了推广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她走家串户,不辞劳苦。渴了,舀起病人家的水,仰头
就喝。病人试探着同她握手,她便拉着病人的手长时间不放。见到老病人,她总是亲切地
拍拍肩膀,甚至还主动拥抱。
“当医生不能怕!这就好像战士都知道子弹厉害,上了战场不照样往前冲?”李桓英
说。
多少年来,李桓英一直奔波在贫困边远地区。云贵川 3省7个地州 59 县,每一个有麻
风病人的地方都有她的足迹。
“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南醒村曾是一个麻风寨。1990 年4月17 日,南
“ ” “ ”醒村 麻风寨的帽子被彻底甩掉了。南醒村更名为曼喃醒,傣语意为 新生 。
经过不懈努力,李桓英将麻风病人的服药时间缩短至两年,使麻风病人从原来的 11
万人下降到不足万人,且年复发率仅为0.03%,大大低于世卫组织规定的年复发率小于1%
的标准。
1994 年,李桓英 用的世界 生 短程 合化 方案在全球推广。选 卫 组织 联 疗 1996 年,她率
“ ”先在国内开展 消除麻风特别行动 ,首次提出了麻风病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
“ ”式,被称为 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 。20__ “年,李桓英 得首届 中国麻 防治 身成就获 风 终
”奖。
“ ”治愈患者给医者带来的心灵慰藉,是任何酬劳都不能取代的
20 世纪70 年代,李桓英来到 北 村,第一次 到麻 病人。当 的医 人 戴苏 农 见风 时 务员头
……防护巾,身穿隔离衣,手戴胶皮手套,场景令人恐惧 然而,看到病人被疾病折磨的样
子,李桓英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她暗下决心:一定要让麻风病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 ”我们不能怕病人,而要爱病人。 在日常诊疗中,她总是用微笑告诉人们:麻风病人
不可怕。每当遇到穷困家庭的患者,李桓英总是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捐钱捐物,从不
吝惜。
20__年3月,一名来自河南的麻 病患者前来就 。 了解, 家人中竟有风诊经 这 5名新发
麻风病患者,平时以捡拾垃圾为生。李桓英看到患者的脚部感染,又着急又心疼。她当即
拿出随身携带的 1000 元钱,作为患者的生活补助。
20__年5月,一名年仅24 岁的男性患者前来就诊,当时他手部已感染,发生了隐匿
“ ”骨髓炎,需要手术。李桓英说: 患者这么年轻,一定要为他的将来着想。随后,她联系
了医院骨科主任会诊。由于患者有绿脓杆菌,李桓英又亲自帮忙联系,找到了能做手术的
机构和医生。很快,患者接受了扩创及死骨摘除术,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1993 年,云南省文山 有一名高三女学生, 近高考前被 断 麻 病。此 ,李桓县 临 诊为 风 时
“英正好来到文山,立即仔细为她检查,并耐心地开导: 现在得了麻风,就像得了一块皮
肤癣,只要联合化疗一周,就失去传染性了,你可以边学习边治疗,最多两年就能治
好!”后来,这名女学生考上了大学,并成为一名教师。
“李桓英说: 治愈患者给医者带来的心灵慰藉,是任何酬劳都不能取代的。能治好患
”者的病,是我这一生最大的幸福。
“ ”能够作为党员为医学事业奋斗余生,这就是我最重要的心愿
20__年12 月27 日,是李桓英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已经95 岁高龄的李桓英特意围了一条大红的羊绒围巾。她仔细捋顺两鬓的
“头发,庄严肃立。站在一群新党员中间,她举起右拳,苍老的声音饱含真诚和笃定: 我
……”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此,她终于梦想成真,光荣地成为一名党员。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李桓英说: 入党和做研究一样,都是追求真理。能够作为党
”员为医学事业奋斗余生,这就是我最重要的心愿。
几十年来,李桓英解决了许多麻风病防治领域的重大策略和关键技术问题,为全球实
现消灭麻风病的目标提供了重要依据。近年来,她带领课题组进入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
开展麻风病早期诊断、耐药基因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取得了不少创造性突破。
“麻风病的历史,在我们这一代该终结了!”如今,李桓英依然关注着全球麻风病防治
“进展。她说: 虽然中国已基本消灭了麻风病,但还没有彻底消灭,还有很多工作要
”做。 她殷殷嘱咐前来探望的后辈,科研工作者不能停下创新的脚步,这是党和人民的重
托。
疾病无国界,大爱无疆界。为了实现一个没有麻风病的世界,一位百岁老人依然在奋
……力前行
20xx 李桓英 代楷模事迹心得 篇时2
“如果我能活到100 岁,还有5% ”的人生可以成为一名光荣在党的人
摘要:
展开>>
收起<<
20xx李桓英时代楷模事迹心得(通用34篇)20xx李桓英代楷模事迹心得篇时1 8月17日,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迎来了100周岁生日。北京友谊医院举行了简朴的仪“式,为老人庆贺生日。面对鲜花和蛋糕,老人默默许下心愿:愿人类早日消灭麻风病,愿天下再无麻风病!” 李桓英,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她选用的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并在全球推广,让数万名麻风病人重获新生。她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全球麻风病防治事业,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重大贡献。 “”作为中国人,我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把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祖国 李桓英,1921年8月17日...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